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灵异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163章 ,能不讲理,就绝不讲理士绅

韦文明,杜志强,高尧等西安府大族族长也是汇聚一堂庆祝杨鹤这个灾星离开关中。

不过比起年轻人,他们更加有城府,哪怕对杨鹤不满,也不会公然点爆竹,就这样打杨鹤脸的事情。

韦文明笑道:“杨鹤这个灾星终于走了。”

杜志强有点担忧道:“老夫虽然恨杨鹤,但不得不承认杨鹤有能力有手段,看看山西行省,到现在还没剿灭的叛逆,而关中除了势大难治的大同贼寇基本上已经稳定下来,说杨鹤为能吏一点也不为过,现在他走了,关中叛逆再次反复怎么办?”

高尧冷哼道:“他能干的前提是加大了对我等的盘剥,再能干,我等也不需要他。”

其他的族长也是纷纷点头,杨鹤这个三边总督在关中这一年,他们这些人上缴的税负普遍增加了一倍,这就是一个酷吏,连王府都敢勒索。

韦文明更是笑道:“只要今年不闹旱灾,关中的局势就可以稳定,去年的旱灾百年难得一遇,今年不可能再有旱灾了,老天爷也得让人喘口气,我等已经不重要杨鹤这个酷吏了。”

杜志强想了一想,也觉得有理,像去年那种百年一遇的旱灾不可能再有了,只要不闹灾,关中的局势稳定,那杨鹤自然就没有用处了。

高尧这个时候拿出一份大同报小声道:“大同贼寇要组建公民议会,你们知道了吗?”

其他人点点头,大同报在关中已然成为禁忌,但却不代表他们没办法得到大同报,尤其是越禁止他们越要看。

这其中的缘由还有几分复杂,因为在整个关中,只有大同报敢正大光明的骂天子,骂大明官员。

大明天子在大同报笔下就没几个正常人,从朱元璋开始到天启皇帝,大明历代天子的黑材料全部被抖露出来,而后被骂了一个遍。

朱元璋被骂成是老农皇帝,说他把天下看成是自家的田地,官员一年只能得几十两银子的俸禄,自己的子孙一年可以得到几万两的俸禄,官员贪污就60两,就要扒皮萱草,自己子孙杀人放火却不管。

永乐皇帝被骂成了是小气皇帝,六下南洋,却独霸了整个海洋贸易,却不肯分润给天下的人,反而用南洋廉价的胡椒香料,发放俸禄,克扣官员,小气抠门到极点。

后面把英宗皇帝叫门天子,瓦剌留学生,嘉靖皇帝骂为勒脖皇帝,万历皇帝就骂他是张居正最差的学生,放条狗在龙椅上都做的比他好。

最关键的是大同报的这些文章不是为黑而黑,而是找到了实实在在的黑点,只是因为在皇权压制下,他们不敢说,现在大同报帮他们说了。

这种黑到点上的文章,让他们犹如三伏天喝了冰可乐一样,从内到外畅快。

大明不做人的皇帝实在太多了,明朝中后期开始,民间就有限制皇权的思潮,大同报的这些文章算是满足了他们精神上的需求了。

而他们复杂的原因也很简单,大同报不但骂皇帝,骂大明的官员,也骂大明读书人,说他们不知道睁眼看世界沦为了考科举的机器。

也骂他们士绅,说他们掌握天下的财富,却不知道带领世界进步发展,连家门口的水利设施都不知道修,是一群无能的蛀虫。

所以看大同报需谨慎,有时候看着看着就会发现上面连自己都骂上了。

高尧羡慕道:“有国家的公民,这话说的多好,原本这天下是有我们的一份的,但却被那朱家皇帝给偷窃了。大同报上说的好,这天下不是他朱元璋一个人打下来的,我等的先祖也是出了一份力的,但现在怎么就变成了他老朱家的天下了。要是大明也弄公民议会,那该多好。”

韦文明叹口气道:“大同社很多话都说到某的心坎里了,但就不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会如此敌视我士绅,要不然我等定支持大同社。”

杜志强道:“要是朝廷和大同社综合一下,那对我等来说就是一个完美的天下。”

对这些已经完成了土地和资源垄断的士绅来说,他们只剩下两项最根本的需求,一是要保护他们的财产和权利,让他们的财富和权利可以世代传承,这一点大明朝廷做的比较好,虽然大明天子不做人,可以对他们抄家灭族。但这只是小概率的事件,在场的家族哪个不是继承了上百年以上。

但在维持天下秩序这一点,大明就做的很差了,辽东在打仗,西南在打仗,江南有海盗,现在关中也出了一个大同贼寇,眼看着整个天下的窒息摇摇欲坠,处于土崩瓦解的阶段了。

如果整个天下的秩序都不存在,他们的权利和财富自然也不存在。而大同贼寇在维持秩序上就做的非常,现在的关中延安府的秩序是最好的,山野当中没有贼寇土匪,治下的官员比较廉洁奉公,他们的商队在延安府赚到钱,不用担心被敲诈勒索,百姓普遍有钱能够购买大量的货物,在延安府行商只要不是太倒霉,很容易就可以赚到钱,夸张一点的说现在的延安府是关中的世外桃源也不为过。

但大同社却要吞并他们的土地,砸烂他们可以世代继承权利的制度,这一点就是他们难以容忍的,他们的家族积累了上百年才有现在的财产和权利,难道是为了重新和那些泥腿子站在一条起跑线上跑?

高尧道:“要不我等也上书,在关中也实行议会制度,大明的天子本就应该以我等士绅共天下,某觉得这个制度就很好。”

韦文明却摇头道:“大同贼寇有一句话说的好,朱家的皇帝小气抠门是流传在血脉当中,他们连在嘴上说和士绅共天下的话都不愿意,更不要说落在实处了。”

杜志强道:“我等观望大同社的公民议会的情况吧,大同社要开发河套,短时间内关中的情况应该是稳定,我等有时间来辨别一二。”

相比这些族长的谨慎,重民社的成员,看到拥有国家公民这句话,知道有公民议会这种制度,每个人都极其激,认为这是一个救世的良方。

在大明朝读书人天然就有一定的政治权利。但这股政治权利最多体现在见官不跪,没有徭役和税收上的减免,但除非是进入官场,要不然大部分人的政治权利是很难兑现的。

而议会制度就可以满足大明读书人参政议政的需求,尤其是这个制度天然契合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的理念。

高登就激动道:“议会制度应该在大明推广,天下的事情坏就坏在朝堂上的阁部高高在上,他们根本不了解民间之事,胡乱插手以至于天下弄成现在的局面,要是有议会上情下达沟通民间,朝堂也不至于对民间事物一无所知。”

对高登他们来说,大明朝堂对地方起的作用基本上都是负面的,辽东局势衰败,也是朝廷胡乱插手引起来的。还有十几年前万历皇帝安排的税吏,可以说地方上对这些事情都深恶痛绝。

贺函道:“但是这议会如何组建代表如何选都是问题,而且光上行下达也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就以现在的关中为例,天灾**让百姓流离失所,现在关中最需要的是赈济,需要钱财来购买粮食养活灾民。”

“但振兴社的那帮人不愿意出钱,他们想让朝廷出个这个钱,而朝廷根本拿不出钱,想要地方上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到底谁出这笔钱,成为了关中所有问题的症结,某不认为弄了一个所谓的议会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萧涛道:“摆事实讲道理。大家可以一起在议会当中商议。”

贺函冷笑道:“这世间最难的事就是把别人的钱弄到自己的口袋,你再摆事实,讲道理也是没有用的。因为士绅只讲利益,不讲事实。”

刘南卿想了想道:“某倒是认为这个议会制度好,大家一起集合起来讲利益也行,现在天下面临的局面不就是,明明大家都在争权夺利,但就是不承认这一点,反而从道德上用各种手段使坏,导致大家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但矛盾就在那里拖是不可能解决矛盾的,反而容易恶化矛盾。辽东的女真人是这样,关中的大同贼寇也是这样。

要是朝廷可以把朝廷遇到的难题摊开来讲。士绅也可以把他们遇到的难题说出来,有讨论的场所,总比现在这样相互敌视的要好,大明存在对他们也是有利,真要大同贼寇占据了关中,到时候这些士绅不要说钱财了,他们连土地都保不住。”

贺函摇头道:“景明兄,你要商议的前提是士绅沟通,但这些人在乡下做土霸王做惯了,他们讲权利,讲利益,就是不讲道理,甚至他们还以不讲道理为荣,凡是能不讲道理的地方,他们肯定不讲道理。做事情也不会过脑子。”

“你想想看,只要是正常的人,怎么会在关中缺粮食的时候,把粮食运到大同社的地盘上去,他们是嫌弃自己身边的叛逆不够多,还是嫌弃大同社的实力不够强大?”

“某的想法很简单,练兵增强实力,他们不是不喜欢讲道理,那我们就不讲道理,讲实力,压着他们吐出钱粮来练兵,等我的实力壮大了,再对付大同社。”

听了贺涵的话,没有一个重民社成员反驳,现场一片寂静,只要在地方上和那些土霸王接触过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贺涵这段话非常精辟。跟他们就讲不通道理,甚至完全不能沟通。

打水井,修水渠,明明这种对他们有利的事情,他们就是不干,嫌弃这些做这些事情太花钱。

重民社开作坊,这些士绅马上就拦路打劫,把路给挖断,禁止他们马车过去,更有过分的还要免费入股,直接就威胁道:“我没办法成事,但有办法坏你们的事。”

他们屯田,那些士绅也想办法破坏,哪怕是损人不利己,他们也要做,根本就沟通不了。

重民社对这些土霸王自然是重拳打击了,但偏偏这些土霸王又是沾亲带故的,重拳出的多了,重民社的名声自然就坏了。

所以贺涵的话让他们体会很深。

但高登迟疑道:“这!我等不就变成了大同社了?”

贺函道:“不一样,大同社要的是改变天下的秩序,我等是要恢复天下的秩序。虽然手段有所相似,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不一样。士绅就像是顽童,我等教训他们一顿是为了让他们改变恶习,而大同社则是要杀了顽童,这是本质上的区别。”

刘南卿想了想道:“我等先宣传议会制度,看看大家的接受程度如何,大明此时的局面只有拉拢更多的人站在朝廷这一边,才能稳住天下的局势,某以为议会制度可能是改变朝廷组织力差的方法。”

最终刘南卿的话,得到了绝大多数重民社成员的认可,毕竟像贺涵那样太激进了,真用这种手段,那他们还不如直接投靠大同社算了。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3月20日,三边总督府。

这日岳和声找刘南卿议事,一进入议事厅,除了看到总督府的官员之外,他还看到一个陌生的官员。

岳和声介绍道:“这位是延绥参政刘应遇。”

刘南卿惊讶行礼道:“见过刘大人。”

刘应遇道:“某听总督说,景明关中奇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众人寒暄几句之后,岳和声道:“大同贼寇,有意让朝廷赎回战俘,总兵参将一人千石粮食,游击将军,守备八百石,千户五百石,百户两百石,家丁一人五十石。”

刘南卿吃惊道:“此事为真?”

徐晨会做如此不智之事,这不是放任朝廷恢复实力,尤其是连家丁都放过,朝廷只要筹集钱粮,榆林镇的精锐就能恢复,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制造敌人,他很难想象徐晨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岳和声道:“刘参政可以作证。”

刘应遇有点尴尬,但还是点头了。他现在的身份很尴尬,兵败被俘又被放了出来,他也不知道朝廷会如何处置他。

自从知道可以自己赎身之后,刘应遇马上给自己家族写信,千石粮食对刘应遇这样的官宦世家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能保住一个当官的子弟才是最重要的,哪怕他们觉得有可能被贼寇欺骗,他们也要尝试。

刘家人当即派人在山西行省,花了4000多两银子买了上千石粮食运到大同社的地盘。

而大同社也说话算话,得到了粮食之后马上就放了刘应遇。

而后刘应遇就回到了长安城,同时也带来了榆林镇其他军官的口信,求朝廷一定要救他们出来。

(本章完)

(sbqduo/biquge/176_176956/c4679315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网:bqduo。手机版阅读网址:wap.bqduo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