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古典架空 > 巫女穿越事件簿 > 第282章 命运的帖子

巫女穿越事件簿 第282章 命运的帖子

作者:暖萸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8-03 21:16:28

“不可能停下的,你还不懂吗?”

“只会继续下去的,你还不懂吗?”

“你能逃到哪里去,我是命运。”

帖子用命运的第一人称引入。

接着换了一个视角:

“我皱着眉头,脑海混乱,抬头一瞥窗外,月亮虽只是小小月牙,却精美绝伦,上面镂空着细致的云纹,在蓝黑色的夜里,晶莹闪烁。月指引潮汐它也牵引我内心的浪潮,我呆呆望着,呢喃着:‘这里,什么都这没有,只有虚空,就像命运’。”

然后帖子开始了学术性的探讨,我开始怀疑这种隽永的命题是否可以得到答案。

“如何描述命运,我尝试其归纳定义或者特征。

一,命运的承受具有不可替代性,没有人可以替代任何人承受他的命运。

你想奔向天堂还是坠落地狱,都没人可以管你。

在滑落下坠的心慌没人体会,没人会来捞你;同样地在天堂的观景台看像小狗的云朵时,也没人听见你的赞歌,从头到尾都只是你。

命运的课题是,独自一人。

二,特定的轨迹总是导向特定的故事,尽管过程曲折,依然会其指引回归(注意区分规律逻辑导向的必然结果,还有预言,以及焦虑的幻想)

如果事情基于客观规律必然会发生,那么也许这种必定是一种命运的敲定,例如我们都会变老,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不想探讨这么悲哀的话题,但这个例子用来描述必定的命运是最恰如其分的,这就是客观规律和现实逻辑导向的必然结果,起码现在我们无解,因为尚未找到人类永生的方法。

然后就是预言和焦虑的幻想。

预言指通过某种方式预先揭示尚未发生的事件或结果,通常包含两个层面:

行为:指人、神或先知对未来事件的预判与宣告,如刘伯温对明朝兴衰的预言。

内容:即预言本身,如《周易》中‘见微知着’的警示或希腊神话中的神谕。在汉语中,‘预言’强调‘预先说出’,既可以是基于神秘力量的启示(如占星、天象),也可以是对规律的洞察(如政治兴衰、人性规律)

预言常被视为‘命运既定’的象征,如刘伯温认为‘人之命,天之运,皆在于心’,暗示个体选择与天命交织。

希腊悲剧中的‘俄狄浦斯效应’则凸显预言与逃避预言的悖论,反映人类对自由意志的挣扎。

现代科学视预言为基于数据的预测(如天气预报),而传统预言多依赖超自然解释。例如,刘伯温的《烧饼歌》被归为玄学,但其对明朝灭亡的描述暗含历史周期律的观察。

预言既是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也是文化、哲学与权力的映射。其核心矛盾在于:预知未来是否可能?若可能,人类又如何在此认知下保持行动的意义?这一问题至今仍在哲学、宗教与科学领域引发争论。

焦虑的幻想指个体因内在焦虑情绪驱动,在思维中反复构建并沉浸于未发生的、负面或灾难性情境的心理活动。

其本质是对潜在威胁的想象性预演,通常脱离现实依据,具有主观放大性,例如:

‘如果我失业了,人生就彻底完了。’

‘对方不回消息,一定是极度厌恶我。’

这类幻想并非对客观风险的理性评估,而是焦虑情绪与想象力结合后产生的非理性思维产物,常导致过度担忧、行为回避或精神内耗。

核心特点:

幻想内容多基于‘最坏可能性’的极端推演,缺乏实际证据支持。例如:一次轻微咳嗽即幻想成绝症晚期,或对演讲失误的想象升级为“社会性死亡”。

幻想场景常以碎片化、跳跃式形式突然闯入意识(类似‘闪回’),难以主动终止。即使理性上知道概率极低,仍会被幻想中的情绪如恐惧、羞耻)强烈支配。

焦虑幻想会通过‘心理模拟’强化焦虑本身,形成‘越幻想越恐惧,越恐惧越幻想’的闭环。例如:因幻想被拒绝而回避社交,导致社交能力退化,反而验证“我注定被孤立”的初始幻想。

幻想往往聚焦于‘未来可能发生’或‘过去本可能发生’的虚拟时间线,而非当下现实。例如:反复想象‘如果当时选了另一份工作,现在一定更成功’,或‘十年后我仍一事无成’。

to be continued...........”

喜欢巫女穿越事件簿请大家收藏:(ixmao)巫女穿越事件簿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