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此刻听得是肝胆俱裂,他“霍”地一下从座位上站起,也顾不得君前失仪,声音都变了调:
“不可!今越姑娘,幼微姑娘,这举万万不可啊!你们这是……你们这是要撅了天下的根啊!”
他脸色煞白,连连摆手,急切地反驳道:“若是将全天下的门阀与地主全都消灭了!甚至……甚至将……那这天下!谁来治理!”
“而且那些地主,可是缴纳赋税的主要大头,占了国库赋税的半数之多,若是将地主全都消灭了,那这些赋税又该怎么办?还有,若是没有了皇室,那这天下又该……”
说着说着,狄仁杰的声音却戛然而止。他猛然想起了后世那套完全不同的制度,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继续说下去,只是怔怔地站在那里,嘴唇翕动。
李今越和林幼微对视了一眼。
“狄阁老,您先别激动。”林幼微柔声开口,试图安抚他。
“怀英,你且先坐下。”武则天深吸了一口气,对着狄仁杰说道,随即又再度将目光转向李今越两人,此刻她心中的惊涛骇浪丝并毫不比狄仁杰少,但她还是说道:
“今越,幼微,你们继续说。”
李今越点了点头,目光也转向了狄仁杰。
“狄大人,我们知道您所担忧的,但是狄大人您也是参加过科举,在官场摸爬滚打上来的人,其中的不公与艰辛,您应当比我们更加清楚。”
“华夏大地自汉代以后就形成了门阀政治,说句难听点的,自汉代以后到黄巢起义之前,这漫长的时间段里,这个时间段的华夏大地,还真应了那句话,人生的分水岭是羊水。”
“就拿大唐举例,门阀子弟一出道,最低就是七品官以上。而寒门子弟,如您,狄大人,您哪怕是靠科举出仕,有真才实学,那也就是个从九品的地方官员,对吧?”
“而崔湜,人家二十岁一入仕,就是中书舍人,正五品的京官。您呢?大半辈子都在地方辗转,期间甚至被人诬告,险些丢官,若非您得了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推荐,被调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再后来,又得到了武皇的赏识。”
“您觉得,若是没有这些机遇,您最高能做到什么官职呢?从五品,顶天了吧?”李今越单手撑着下巴,轻笑一声:“狄大人,您用您的大半辈子,兢兢业业地断案、抚民、立下无数军政功绩,才堪堪赶上人家崔湜刚出道的水平。您这已经属于是祖坟喷火了。”
随即李今越又笑着学着一副世家子弟的傲慢腔调,撇了撇嘴。
“说不定人家看到您这样的还会说一句:‘你狄仁杰什么档次,跟我博陵崔氏当一样的官?哼,立功?我怕你立功?我阿玛跟着二凤陛下入关的时候,就把我这辈子的功给立完了!’”
“还是那句话,高官是留给更重要的人的,你狄仁杰只需要兢兢业业的把地方治理好就可以了,而门阀要考虑的事情就很多了。行了~朝廷已经够意思了!虽然岗位差了点,但你级别上来了吗!你问朝廷支不支持狄大人这样兢兢业业干政绩的官员?朝廷说支持,不支持狄大人,朝廷能给你升官吗?行了,就这样吧,我手机没油了。”
听着李今越的那番言论,在场的人也都麻了,这AOE的范围不可谓是不大,而狄仁杰此刻的心里也十分不是滋味。李今越说的这些他又何尝不知晓,想他狄仁杰寒窗苦读,凭着一腔热血和才学踏入仕途,却大半辈子都在地方上摸爬滚打。若非得了武皇的赏识,这辈子能做到个从五品的地方大员,便已是祖上积德,烧了高香。更遑论像如今这般,位列宰辅,参与国之大政。
想到这里,狄仁杰忍不住又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最终还是将心中最大的疑惑问了出来:“今越姑娘,你们还是并未回答老夫的那个问题。若是如此行事,这天下……该由谁来治理?”
武则天也不由得点头,深邃的凤眸看向两人,这同样是她最关心的问题。
林幼微这时开口了,声音清润:“狄大人,自然是需要像您这样,从底层走出来,将家国放在首位的官员来治理。但是,这只是第一步。”
武则天眉峰微动:“愿闻其详。”
林幼微点了点头,继续道:“武皇,首先您需要团结如狄大人这般,将家国放在首位并且志同道合的寒门出身官员。其实这一点,您已经完成了一小步了。而且相信以狄大人的经历,他所认识的此类官员应该也不在少数。但不止如此,那些门阀世家之中,也并非全是尸位素餐之辈,亦不乏有家风清正、心怀家国之人,如后世颜真卿大人的颜家。像是这样的人家,您同样可以尝试团结。但前提是,他们必须愿意放弃手中世袭的特权与兼并而来的土地,仅保留在初期阶段,律法允许他们保留的最大份额。”
这时李今越也接过了话头:“还有,武皇,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您必须有一个绝对值得信任的情报组织,必须谨防那些旧势力的反扑与渗透。但您也要注意,这个情报组织并非是杀手组织,更不是要以除掉敌方目标为目的。它的职能,只能是收集情报,辨别忠奸,以及在掌握确凿证据后,清除已经确认的叛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