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龙破浪向蓬瀛,
摩艾凝眸接太清。
石骨深藏星轨秘,
晶心暗蕴古魂声。
绿痕蚀壁迷初解,
蓝光穿海警方明。
守夜薪传千万载,
长天犹照赤心诚。
复活岛的沉默密码
潜艇“烛龙”号驶入复活节岛附近海域时,南半球的星空正铺展着不同于北半球的璀璨。
林悦站在舰桥,看着海面上若隐若现的石像轮廓——那些被称为“摩艾”的巨石像,在月光下投出沉默的影子,仿佛从远古一直凝视到此刻。
“陈老的卫星扫描显示,岛上七十一座石像的基座都埋着金属结构。”
李世民将一份三维模型投影在屏幕上,模型里,石像的石质躯体下延伸出蛛网状的金属根系,“这些根系在地下连接成环形,中心点恰好是拉诺拉拉库火山的火山口。”
林悦指尖划过模型中最大的一座石像——那是岛上唯一戴着红色石帽的摩艾,编号Ahu Tongariki。
模型显示,它的金属根系最深,直达地下三百米,末端缠绕着一块不规则的晶体,能量特征与玛雅遗址的幽蓝球体相似,却带着更古老的震颤频率。
“三天前,火山口突然喷出含硫蒸汽,蒸汽里检测到钛合金微粒。”
陈老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背景里是实验室的嗡鸣,“更奇怪的是,岛上的土着居民报告,夜里能听到石像发出低频共鸣,就像……金属摩擦的声音。”
潜艇停靠在岛北岸的隐秘海湾时,天刚蒙蒙亮。
林悦换上伪装成科考队的制服,战术靴踩在黑色火山砂上,硌得脚踝发疼。
岛上的风带着咸腥味,掠过石像群时,竟真的传来细微的嗡鸣,像无数根琴弦在同时振动。
“拉诺拉拉库火山口的磁场异常强烈,探测仪会失灵。”
李世民拍了拍她的背包,“陈老给的备用方案是跟着石像的朝向走——它们的视线都指向火山口,玛雅星图里标记的‘沉默节点’应该就在那里。”
他们穿过布满荆棘的荒原,沿途的石像越来越密集。林悦注意到一个细节:
所有摩艾的眼眶都是空的,但内壁并非天然石质,而是镶嵌着一层暗绿色的物质,用手电筒照过去,会反射出类似瞳孔的光泽。
“这些眼眶原本嵌着东西。”
她蹲下身,用手指触摸内壁的凹槽,“磨损痕迹很新,不像几百年前就脱落的样子。”
话音刚落,远处的火山口突然传来闷响。
天空瞬间暗下来,不是乌云蔽日,而是一种诡异的暗紫色,仿佛有巨大的阴影笼罩了整座岛。
李世民的腕表突然亮起红光,那是与钥匙碎片共鸣的信号——他们离目标已经很近了。
火山口边缘的地面布满裂缝,裂缝里渗出淡绿色的液体,接触到空气后立刻凝结成晶体,表面浮现出与摩艾眼眶相同的暗绿色。
林悦捡起一块晶体,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脑海中突然闪过一段破碎的画面:
漆黑的海底,一群戴着羽冠的人正在雕刻石像,他们的工具不是金属,而是某种发光的植物。
石像的眼眶里嵌着幽蓝色的晶体,当最后一座石像完工时,他们集体走进火山口,身后的海面升起巨大的星图……
“是古波利尼西亚人。”李世民突然开口,他手里拿着一块钥匙碎片,碎片正对着火山口的方向发烫,“玛雅星图的拓片里藏着注释,复活岛是‘守夜人的灯塔’,比玛雅文明更早接触第十行星。”
他们沿着裂缝深入火山口,越往下走,嗡鸣声越清晰。在火山口底部的平地上,他们看到了毕生难忘的景象:
一百二十根水晶柱整齐排列成圆形,每根柱子里都封存着一具人形轮廓,穿着类似树皮纤维的衣物,胸口嵌着暗绿色的晶体——和摩艾眼眶里的物质一模一样。
水晶柱中央,一座半埋在岩浆里的石台正在发光,石台上刻着的不是玛雅符号,而是更简洁的线条,组合起来像一艘船的轮廓。
“这些不是普通的尸体。”
林悦凑近一根水晶柱,发现里面的人形轮廓手指还在微微颤动,“他们的生命体征被某种能量冻结了,就像……休眠的种子。”
李世民将钥匙碎片放在石台上,碎片立刻与刻痕产生共鸣,石台表面的线条开始流动,化作一幅动态星图:
一颗比第十行星更大的星球正在靠近太阳系,它的周围环绕着十二颗卫星,轨道与复活岛的经纬度完美吻合。
“不是第十行星的余党。”林悦突然明白,“玛雅人说的‘下一次回响’,不是威胁,是警告。这颗星球才是真正的‘引航者’,第十行星只是它的先锋。”
这时,地面突然剧烈震动。那些原本沉默的摩艾石像竟开始转动,空洞的眼眶对准火山口,暗绿色的内壁亮起幽蓝的光——它们不是雕像,而是某种巨型信号发射器。
水晶柱里的人形轮廓突然睁开眼睛,他们的瞳孔是纯粹的幽蓝色,与张明船员胸腔里的光团如出一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