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风雨黯鲛绡,
谁辨盐烟幻海潮?
金阙火融忠佞骨,
玉关尘暗契丹雕。
敢将鹈羽更冠冕,
巧化鲛珠入佩瑶。
莫问罗盘归海计,
天容鸥鹭各逍遥。
曹婉儿遭人弹劾,皇上李世民召她进宫。得知莫须有的罪名,她心中愤懑不已。
曹婉儿怀着忐忑又坚定的心情踏入宫殿。李世民面色凝重,询问她此事。
因为曹婉儿心怀坦荡所以不慌不忙,她将此次与高句丽谈判的前因后果、自己的每一步决策都详细说明,又呈上渤海郡军民打败高句丽来犯之敌后,因扩大通商更加繁荣的各项数据和百姓的上书。
李世民听后,陷入沉思。许敬宗等人见状,又在一旁添油加醋,想混淆视听,再进谗言之时。
曹婉儿疑惑,难道此番操作又是韦贵妃、阴妃二人,妄想借刀杀人不成?
她转念一想,不可能!自己不久前刚为他们求情赦免罪过,他们怎么会恩将仇报呢?
此刻,站在一旁的渤海郡太守张世德表情木讷,没敢多言。
就在气氛紧张之时,贤臣高士廉站了出来,他是曾见证曹婉儿改良盐碱地、发展牧场的,力挺曹婉儿,称她为渤海郡百姓造福和亦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之人。
李世民不愧为大唐明君,最终明辨是非,当廷斥责了许敬宗道:
“许敬宗,你等汗血盐车,扰乱宫廷,该当何罪?”
许敬宗早已吓得双腿发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颤声说道:“罪臣也是为大唐江山社稷所想,罪臣绝无歹意啊!”
早已被吓得抖若筛糠的张世德,更是跪倒在地不敢言语。
此时的曹婉儿看他们实在可怜,便有动了恻隐之心。
曹婉儿央求李世民道:“陛下息怒,许、张二位老臣,毕竟是为大唐繁荣富强所想,请陛下饶过他们这一次吧。”
李世民看了曹婉儿一眼,轻轻一笑道:“今天朕心情不错,多亏曹贵妃说情,否则,定治罪你等。都起来吧,朕赦你们无罪。”
接着还重赏曹婉儿,白银千两,让她继续为渤海郡的发展尽心尽力。
曹婉儿领命后,正想离开。却被李世民喊道:“曹爱卿,留步。”
说话间,李世民竟然走下龙椅,来到曹婉儿近前,轻声细语道:
“朕想你了!留在宫廷伴驾一段时间吧。”
曹婉儿不由脸红心跳起来,心说:后宫佳丽三千,嫔妃成群你李世民为什么偏偏喜欢上我这个渔家村姑呢?是自己的特立独行?还是自己的与众不同?
想着想着,她差点就说出自己是穿越过来的,但是她对这个“一代明君,英武超群。开创盛世,功盖乾坤”的皇帝还是非常仰慕的,于是她“臣服了。”
总之,曹婉儿这也是因祸得福吧!
伴驾的日子里,曹婉儿凭借着自己的聪慧与才情,再次赢得了李世民的赏识与信任。
她不仅在政务上为李世民出谋划策,还在闲暇时陪李世民谈诗论画,日子过得倒也惬意。
然而,树大招风,韦贵妃和阴妃见曹婉儿越来越得宠,心中的嫉妒之火愈发旺盛。
在曹婉儿伴驾的第七天,韦贵妃暗中指使宫女在曹婉儿献给李世民的茶中下毒。
曹婉儿浑然不知,将茶端给李世民。
就在李世民要喝茶时,一只不知名的小鸟突然飞进宫殿,撞翻了茶杯。
众人皆惊,随后太医查验发现茶中有毒。
李世民大怒,下令彻查此事。
经过一番调查,真相渐渐浮出水面,韦贵妃和阴妃的恶行败露。
罚跪、杖刑、笞刑等都用上了,但二人死不承认。
曹婉儿又心软了,她对李世民劝道:“看在她二人服侍过皇上和生有皇子的份上就饶过她们吧。”
李世民捏了捏曹婉儿的鼻子,说了句:“哎,你真是个善良的小傻瓜啊!那就把她俩打入冷宫吧。”
此次事件后,曹婉儿在宫中的地位更加稳固了。
殿前铜鹤香炉飘出最后一缕青烟时,曹婉儿正用银剪修整着蓬莱殿前的木芍药。
那日毒茶案后,李世民赐她"御前行走"的金鱼符,此刻正在她腰间闪着微光。
"曹尚宫,贵妃娘娘请您去拾翠殿品茶。"韦氏旧宫女秋棠的声音像淬了冰。
曹婉儿指尖抚过花瓣上的晨露,突然拈起一片枯叶:"告诉娘娘,婉儿正在为陛下准备寒食节的火绒,这枯叶...最是易燃。"
三日后,当曹婉儿捧着青瓷罐走进甘露殿,正撞见李世民对着辽东地图出神。
她将混着艾草灰的渤海郡海盐撒入炭盆,噼啪炸响的火星里忽然升起靛蓝色火焰。
"陛下可知,这盐焰能辨忠奸?"曹婉儿突然开口,"渤海郡老渔民说,若将誓言写在鲛绡上焚于盐火,说谎者的字迹会化作黑烟。"
李世民饶有兴致地挑眉,却见曹婉儿已呈上素绢:"臣请立《宫苑防火十则》。
"最后一条朱笔小楷写着:"戌时后各殿炭盆需覆海盐三斤",皇帝的目光在"海盐"二字上停留许久——那正是韦贵妃宫中用度超支之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