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持敬斋随笔 > 第163章 蚂蚁

持敬斋随笔 第163章 蚂蚁

作者:拾趣青春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8-01 21:29:34

白居易在《蚁》中写道:"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功穿漏江海,蚕食困蛟鲸。"这看似纤弱的生灵,竟能在时光里穿漏江海、困厄蛟鲸,实在令人惊叹。蚂蚁,这地球上演化了一亿四千万年的古老居民,以不足毫克的身躯,在方寸之间演绎着生存的大智慧。它们的协作如兵法,坚韧似磐石,谦逊若古贤,恰是天地间最生动的哲学注脚。

《韩非子·喻老》有云:"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世人多以此警示小患之烈,却少思这溃堤之力何来——非独一蚁之功,乃千万蚁之协。在亚马逊雨林,当野火逼近蚁巢,工蚁会迅速聚拢成球,外层蚂蚁以躯壳为盾,内层包裹蚁后与幼蚁,滚过火海。外层蚁尸焦脆如炭,却为族群铺就生路。这种"舍生取义"的协作,恰如《墨子·兼爱》所言:"爱人若爱其身",个体在集体中获得了超越生命长度的意义。

古人观蚁,常叹其"营营复纷纷"(韩愈《杂诗》)的忙碌。江苏博物院藏有一方宋代"蚁战图"铜镜,镜背刻工蚁列阵、兵蚁冲锋之景,竟与《孙子兵法》"其疾如风,其徐如林"的阵法暗合。生物学家发现,蚁群觅食时,先遣蚁留下信息素,后续者沿迹而行,遇阻则另辟蹊径,形成动态的"信息网络"。这种无需中枢指挥的分布式智慧,比人类最早的驿站系统早了数千万年。正如《淮南子·兵略训》所言:"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蚁群以最简单的规则,实现了最高效的协作。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王成》中记载过一则奇事:王成因善待蚁群,后逢危难,群蚁竟为其搬运铜钱,助其脱贫。这虽是志怪,却暗合生态真相——在非洲稀树草原,每公顷土地上的蚂蚁每年能翻动15吨土壤,相当于十辆卡车的运力;它们分解的枯枝败叶,为植物提供了三分之一的养分。这种"润物无声"的协作,恰如《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隐喻,个体的微末之力,终成滋养天地的洪流。

岭南民间有谚:"蚁搬泰山"。暴雨冲毁蚁巢后,工蚁会衔起湿泥重建,一只蚁每次负重不过0.1克,却能在二十四小时内筑起半米高的新巢。这种坚守,让我想起郑板桥笔下的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生物学家观察到,蚂蚁搬运食物时,若遇障碍,会尝试十七种不同路径,直至找到通路;即便负重超过自身体重五十倍,也会坚持到最后一刻。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海州东海县有蚁城,方数里,其间楼阁、门阙、街道皆具,土人谓之蚁封。"这般"城池",竟是无数蚂蚁用颚部衔土,日复一日堆叠而成。其坚韧,堪比愚公移山。《荀子·劝学》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蚁群筑巢,恰是这句古训的**诠释。在亚马逊河流域,有一种"行军蚁",每日迁徙时列成长达数十米的纵队,遇河则抱团成"蚁筏",以体液为黏合剂,让族群踏浪而过。这般"赴汤蹈火"的坚持,哪里是"蝼蚁"二字所能轻贱?

古人常以蚁喻民,如"蚁聚之众"。殊不知,正是这"聚之众",藏着改天换地的力量。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初时不过"数百之众",终成"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燎原之势;近代中国**从南湖红船的十三人,到星火燎原的千万追随者,其历程与蚁群的成长何其相似。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言:"少年强则国强",个体的坚守汇聚成集体的洪流,方能"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蚂蚁的体长不足一厘米,却从未因渺小而自弃。它们不与虎争威,不与鹰比高,只在自己的生态位上默默耕耘。这种谦逊,恰如《论语》中孔子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始终保持对天地的敬畏。在非洲的纳米布沙漠,有一种"雾姥蚁",能在黎明时分列队而出,用腹部绒毛收集雾气凝结的水珠,为族群储存生命之源。它们不抱怨环境之恶,只专注于能做之事,这般"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韧性,堪比孔门弟子。

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蚁能辟蝗,故田中有蚁,则蝗不生。"这微小的生灵,竟是农业害虫的天敌。它们不求人类的赞美,只在食物链中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藏在每一次搬运、每一次筑巢里。生物学家计算过,全球蚂蚁的总重量约等于人类的总重量,它们每年消耗的动植物残体,超过全球垃圾总量的三成。这般"润物细无声"的贡献,恰如《道德经》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反观人类,常因自身的智慧而傲慢。工业革命以来,多少物种因人类的扩张而消亡,多少生态因过度索取而崩坏。若学蚁道,当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金刚经》),微小并非无用,谦逊方得长久。在云南哈尼族的梯田里,农人自古就懂得保护蚁巢——蚂蚁捕食害虫,粪便滋养水稻,形成"稻蚁共生"的生态奇观。这种与微末生灵共处的智慧,恰是对"天人合一"理念的最好践行。

从蚁穴到天地,从微末到宏大,蚂蚁用千万年的生存史告诉我们:团结不是盲从,而是个体对集体的成全;坚韧不是固执,而是困境中对希望的坚守;谦逊不是卑微,而是对天地秩序的敬畏。当我们俯身观察那些穿梭于草丛间的黑色生灵,看到的不仅是昆虫的本能,更是生存的哲学——正如《周易》最后一卦"未济"所启示的,天地之道,本就是在微小的迭代中生生不息。

愿我们都能学蚁之道: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于困厄中坚守,于喧嚣中谦逊。如此,方能在这人世间,走出属于自己的、生生不息的路。

喜欢持敬斋随笔请大家收藏:(ixmao)持敬斋随笔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