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持敬斋随笔 > 第126章 落花有生

持敬斋随笔 第126章 落花有生

作者:拾趣青春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8-01 21:29:34

老屋墙角的瓦罐总在梅雨季泛着潮气,深褐色的陶土纹路上凝着细密水珠,像极了祖母布满皱纹的手背。某个蝉鸣稀薄的午后,我撬开生锈的铁盖,扑簌簌落下的不是预想中的陈年老米,而是半罐晒干的花生。椭圆的果壳裹着土黄色的绒,指腹摩挲时簌簌作响,恍惚间有细碎的阳光从记忆的裂缝里漏下来,照亮了二十年前那个晒谷场的黄昏。

祖母总说花生是"土地的纽扣",春耕时把它们埋进湿润的垄间,就像给大地扣上排排细密的扣子。她蹲在田埂上刨坑的身影,与身后青灰色的瓦房构成一幅褪色的年画。那时我总爱蹲在土灶前看火,通红的煤块将她的侧脸映得忽明忽暗,锅里的花生拌着细沙翻炒时,会发出"噼啪"的爆裂声,像极了除夕夜里零星的鞭炮。

"记着要挑腰形的。"她用竹筷夹起颗饱满的花生,在掌心揉去红衣,"尖嘴的太涩,圆胖的又容易空壳。"灶膛里的火星溅在她银白的发间,宛如落了层细碎的雪。我盯着铁锅里滚动的花生,忽然想起去年清明在坟头看到的纸幡,也是这样在风里打着旋儿,只是少了炒货的香气。

李清照说"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用来形容新炒的花生倒也贴切。刚出锅的花生带着沙粒的余温,咬破薄脆的壳时,奶白的果仁会渗出淡金色的油,在舌尖化开成绵密的甜。有次我贪嘴吃多了,夜里嗓子干得冒烟,祖母便用瓦罐煨了梨汤,梨肉里还埋着几颗煮软的花生,嚼起来竟有了糯米的黏稠。

去年深秋回乡下,正赶上收花生的时节。堂哥开着收割机在田里来回碾轧,褐色的泥土翻卷着,露出串串裹着泥浆的花生。我蹲在田埂上捡拾遗落的果粒,指腹触到湿润的壳,忽然想起幼时跟着祖母拔花生的场景——她总说拔的时候要念"花生花生快出来",说罢便弓着背拽起整株茎秆,饱满的果实像铃铛般垂落,惊起几只藏匿的蟋蟀。

元稹有诗"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若拿来比花生倒也恰当。这作物从不开张扬的花,细碎的小黄花贴着地皮生长,谢了便钻进土里结果,不像桃花那样把心事都挂在枝头。堂哥擦着汗说今年雨水少,花生结得稀,我捏着颗干瘪的果壳,忽然想起祖母生前常说的"地母心"——她说土地跟人一样,若你年年都掏空它,它也会慢慢瘦下去。

田边的老榆树落了满地叶子,我踩着枯叶往家走,听见邻家阿婆在晒谷场吆喝孙子:"慢点儿跑,别踩了花生!"那孩子手里攥着把带壳的花生,边跑边往嘴里塞,红衣沾在嘴角像抹化开的胭脂。这场景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总爱把晒干的花生装在裤兜里,走路时"哗啦哗啦"响,祖母听见了便笑着骂"小松鼠囤粮",说着就往我兜里再塞两把。

如今那只瓦罐摆在我书房的窗台上,罐口缠着圈褪色的红绸,是祖母当年系上的。前几日整理旧物,在罐底发现张泛黄的纸片,是祖母用铅笔写的菜谱:"花生炖猪脚,要放八角;盐水花生,须用粗盐......"字迹被潮气洇得模糊,却依然能看出末尾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苏轼在《格物粗谈》里写"花生炒食尤香",想来他也是懂这滋味的。去年冬天我在阳台炒花生,特意学祖母当年的法子,用铁锅拌着细沙炒,结果火候没掌握好,焦了半锅。焦香混着烟味飘进客厅,母亲皱着眉说"跟你奶奶当年一个样",说着就拿起颗焦黑的花生,在掌心揉了半天,才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

昨夜起了风,窗台上的瓦罐被吹得轻响。我摸着罐身上细密的裂纹,忽然想起祖母临终前攥着我的手,说"花生要留种"。那时她声音轻得像片落叶,我却分明看见她浑浊的眼睛里映着晒谷场的阳光,就像许多年前那个黄昏,她蹲在土灶前翻炒花生,火星溅在围裙上,落成永不熄灭的星子。

此刻月光正透过纱窗落进来,给瓦罐镀上层银边。我捻起颗花生放在掌心,果壳上的纹路像极了祖母手背的皱纹。忽然想起不知在哪首诗里读过:"有些果实注定要埋进土里,不是为了腐烂,而是为了在某个清晨,让思念破土而出。"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恍惚间又听见了二十年前的炒货声,在岁月深处,轻轻叩击着记忆的瓦罐。

喜欢持敬斋随笔请大家收藏:(ixmao)持敬斋随笔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