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据追踪(00:00-02:30)
裴砚之的机械臂投射出幽蓝的全息键盘,纳米级传动轴在皮下无声运转,指关节处的微型散热孔喷出白雾,在冷色调的室内灯光下凝结成细小的冰晶。视网膜投影上,数据流如暴雨般倾泻,每一条信息都被他植入的量子算法瞬间解析重组,在神经突触间炸开成璀璨的星云图。
"IP锁定,上海杨浦区大学路218号。"机械合成的女声带着电子设备特有的金属质感,报出坐标时自动调用了北斗三代系统的亚米级定位,"设备型号:iPhone 14 Pro,机主:林晓晓,复旦大学新闻系大三学生。生物特征匹配度98.7%,最近一次面容识别发生在27分钟前。"
沈昭的指尖在黄花梨案几上轻叩,这是1937年她在军统特训班养成的习惯——三长两短,摩尔斯电码的"紧急撤离"信号。百年老木的纹理在她指腹下蜿蜒如战时的密电码,茶几下方的暗格里,一把1945年产的柯尔特M1911正随着敲击频率微微共振。
"查她社交圈。"沈昭端起青花瓷杯,永乐年间的釉色在智能调光玻璃窗下泛着冷光。茶水早已凉透,杯底沉淀着几片君山银针,茶叶在纳米级震动中自发排列成奇门遁甲中的"惊门"卦象。杯壁内侧的暗记显示这原是戴笠旧藏,1946年那场空难后流落黑市。
裴砚之的义眼瞳孔收缩成针尖大小,虹膜上掠过一串二进制代码:"她刚把视频转发给考古系的男友。那小子在评论区@了历史研究所的导师,用的是军方淘汰的暗语系统。"他的钛合金指骨突然僵直,"等等,视频元数据里藏着段摩尔斯码——'青铜神树有诈'。"
窗外传来无人机嗡鸣,声纹分析显示是某科技公司最新型号。沈昭手腕一翻,茶汤呈扇形泼向雕花窗棂,水珠在月光下折射出棱镜效应。纳米级茶多酚与无人机镜头镀膜产生化学反应,光学传感器顿时爆出蓝紫色火花,冒着青烟坠落在弄堂口的百年梧桐上。树冠里惊起的麻雀翅膀上,隐约可见微型追踪器的反光。
"启动三级预案。"沈昭扯下旗袍盘扣掷向天花板,纽扣展开成六边形力场发生器,将整间茶室笼罩在电磁屏障中。裴砚之的机械臂弹出全息沙盘,1937年的上海地图与实时卫星影像重叠,在惊门方位标出七个闪烁的红点——每个都对应着当年军统的紧急安全屋。
茶案下的柯尔特突然发出蜂鸣,枪柄上浮现出血色倒计时:03:59。这是他们七十年前约定的最后通牒信号。
2. 人肉搜索(02:30-05:00)
【深网人肉论坛热帖】 ID"刑侦老饕":太阳穴疤痕呈放射状,符合7.62mm子弹擦伤特征,但边缘有灼烧痕迹——像是抗战时期日制"南部十四式"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特殊灼烧纹路源于该枪械独特的膛线设计,在1944年后生产的批次中尤为明显。结合伤疤的氧化程度,受伤时间应该是在1947至1949年间。
ID"故宫扫地僧":戒指内壁有"内务府造办处"钢印,但样式与现存档案不符。经比对故宫珍宝馆未公开的《造办处异录》,这枚戒指采用了1908年试验性质的"隐龙纹"錾刻工艺,原计划用于宣统大婚典仪。更蹊跷的是,戒面缺失的蓝宝石与1948年上海海关截获的走私清单中"南洋进贡蓝宝"尺寸完全吻合。
ID"城市记忆":根据砖墙纹理比对,该弄堂17号在1946年曾是军统第三监听站。通过交叉参照租界电力公司档案,该建筑在1949年5月25日凌晨2:17出现异常用电峰值,恰好与附近居民口述的爆炸时间吻合。有趣的是,当天值班表显示本该有6名特工在岗,但爆炸后只找到4具尸体。
裴砚之的机械臂突然发出刺耳的高频震动,仿生皮肤下的液压管泛起不正常的红光。全息屏在空气中炸开猩红的警告框,投影光线将他的瞳孔切割成碎片般的几何图形:
【国安局特殊档案调阅记录】 【关键词触发:军统 爆炸 1949】 【查阅者ID:0(保密级别:绝密)】 【关联事件:蝴蝶行动/1949.5.25/上海】 【警告:第7次检索尝试已触发反侦察协议】
沈昭的翡翠镯子突然发烫,内部纳米晶体在高温下重组出细密的摩斯密码。这是韩玉书用故宫失传的"点翠"工艺改造的预警装置,镯身暗藏的三层鎏金机关必须按照"天干地支"的顺序才能开启。当她的指甲第三次划过凤凰纹饰的羽尖时,暗格弹出一张泛黄的照片——1949年那个雨夜,她穿着阴丹士林布旗袍站在同样的位置,身后是冲天火光。照片边缘残留着半枚血指印,经年累月已氧化成诡异的紫黑色。
"砚之,"她轻抚照片上年轻版裴砚之的机械臂,那台粗糙的初代义肢正在暴雨中闪烁着断续的蓝光,"我们好像又回到原点了。"她的指尖停在照片中自己佩戴的翡翠耳坠上,此刻正与她颈间的吊坠产生诡异的共振。吊坠内部,某个沉睡七十二年的量子计时器突然跳动了1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