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古典架空 > 歙砚烹江山 > 第46章 《御批·三伏折》

歙砚烹江山 第46章 《御批·三伏折》

作者:青霭停云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8-01 09:25:05

紫宸殿的鎏金穹顶在盛夏骄阳下泛着冷光,十二道冰墙将殿内隔成水晶宫般的秘境。女帝斜倚在蟠龙金丝楠木案前,指尖把玩着那支传自前朝的朱砂御笔。笔尖蘸取的丹砂混着冰鉴里融化的雪水,在青玉砚台里晕开一汪血潭。殿外蝉鸣声撕心裂肺,而案头堆积的奏折却散发着森森寒气——江南三州呈报的账册里,本该用于修筑堤坝的松木变成了芦苇,拨给寒门学子的笔墨银两化作绫罗绸缎,正穿在刺史家歌姬的身上。

"剥皮实草?"女帝忽然轻笑出声,朱笔悬在刑部奏章上方三寸。冰水滴落在"夷三族"的朱批上,将墨迹晕染成狰狞的血爪。她望着窗外被晒得卷边的芭蕉叶,笔锋突然急转直下:"着贪官生吞黄金百两,熔铸成'金玉其内'像,立于州衙前曝晒。"搁笔时,一滴融化的冰晶正坠在"金"字上,那赤红顿时化作蜿蜒的血溪,流过奏折上"民脂民膏"四个刺目的小楷。

一、冰刃剖金

赵汝贞被押解进京那日,长安西市的冰铺罕见地歇了业。百姓们挤在朱雀大街两侧,看着这个曾用赈灾银打造翡翠屏风的贪官,如今戴着二十斤重的枷锁踉跄而行。有老儒生颤巍巍捧着《论语》掷向囚车,竹简散开时露出内页密密麻麻的批注——那是用掺了沙的劣墨写的。

紫宸殿前的汉白玉阶被正午骄阳晒得发烫,女帝却命人抬来十块刚从冰窖取出的金锭。每块赤金上都錾着工整的铭文,细看竟是各地受灾学子的联名血书。当禁军钳开赵汝贞的嘴时,这个曾生吞过三斛珍珠的饕餮,终于尝到了黄金刮破喉管的滋味。

"慢着。"女帝忽然抬手,示意暂停塞入第五块金锭。她拾起地上染血的奏折残页,轻轻塞进赵汝贞的衣襟:"爱卿当年批阅灾情奏章时,可想过墨迹会化作血痕?"

二、蟾宫折桂

三伏天的江南,金像落成那日恰逢"晒红"习俗。工匠们别出心裁地将赵汝贞临终时扭曲的面容,铸成了张口望月的蟾蜍造型。熔化的黄金在模具里沸腾时,竟发出类似惨叫的"滋滋"声,吓得监工的御史打翻了冰镇酸梅汤。

金像落成半月后,更奇的事发生了。每逢正午,鼓胀的蟾蜍肚皮就会反射出刺目光斑,将州衙照壁上的"明镜高悬"匾额映得通红。有个卖菱角的小贩发现,往金像底座泼水会蒸腾起带着腥味的雾气,从此再没人敢喝衙门前的井水。

"娘亲快看!金蟾蜍眼里流血了!"某个黄昏,扎着冲天辫的稚童突然指着雕像惊呼。路过的老仵作眯眼细看,原来是夕阳将女帝点过的朱砂映得愈发鲜艳,顺着刻意雕琢的泪沟流淌下来。更骇人的是蟾蜍张开的嘴里,不知何时被人塞进了几粒发芽的黍米。

三、朱砂点睛

女帝夜巡那晚,恰逢江南罕见的"火风"天气。她玄色龙纹便服的下摆扫过金像底座时,突然驻足凝视那些被晒得翘起的金箔——底下竟露出层层叠叠的旧账本。随行御史刚要上前解释,忽见陛下用金簪挑开一片金箔,露出里面发黑的桑皮纸,赫然是当年被篡改的堤坝施工图。

"传旨。"女帝的声音比冰鉴里的寒气更刺骨,"着工部用这些'金箔'重铸丈量田亩的鱼鳞册。"她将朱砂笔掷向金像,笔尖在蟾蜍额头撞出一簇火星,"既然赵爱卿的皮相能晒出真金,不妨让天下官吏都来照照这面'明镜'。"

尾声:伏暑铄金

第二年梅雨季,暴涨的河水冲垮堤坝时,人们发现裂缝里嵌着闪闪发光的颗粒。老河工捞起一看,竟是去年从金像肚皮里漏出的金沙,此刻正混着糯米浆死死咬住堤基。消息传到正在批阅治水奏章的女帝耳中时,她正在朱批"以金固堤"四字,闻言突然将整壶冰水浇在奏折上。

"传旨。"女帝拾起被泡发的奏章,任由纸浆从指缝滴落,"今岁修堤改用'金玉灰浆'。"她望着殿下瑟瑟发抖的工部尚书,忽然莞尔:"爱卿慌什么?横竖都是民脂民膏,不过是物归原主。"

【新注】"金蟾晒背"渐成江南奇景。每逢官吏赴任,必被百姓邀至像前"沐金浴"。更有趣的是,后来金像竟真引来蟾群栖息,每逢阴雨便齐声鼓噪,老辈人说这是"贪官魂灵在数自己吞下的金粒"。孩童们传唱的歌谣也添了新词:"金蟾叫,官轿到;掀开帘,空官帽。"

喜欢歙砚烹江山请大家收藏:(ixmao)歙砚烹江山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