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古典架空 > 我那失踪多年的兄长造反成功了 > 第464章 我给殿下荐一个人

“不知李公要见我所为何事?”

阿璀至东配殿略站了一会儿,便见李集很快也进来了,遂开口问道。

李集再次见礼,却没有立刻开口。

昨日朝上众人热议,闹得可以说是不可开交,但这长公主殿下却未发一言,今日见其神色如常,竟半分也参不透她在此事上的态度。

阿璀见他不言,也未曾出声,只目光淡淡看向他,安静等他的话。

前面正殿人已经来了大半,横竖说话的时间也就这么会儿,而李集既然拦住自己,也不可能什么都不说。

果然也只片刻,李集便开口道:“昨日议事毕,一直未有结果,我心甚忧。思之再三,晚上还是去中书令府上与中书令再议了并州石州事。只是我观中书令态度,似乎对此事并不着急……这件事不是件小事,甚至不是个能拖沓下去的事情,若再不能议出个结果来,实在不是件好事。”

李集目光又稍稍落在她身上,似有斟酌意,然后又继续道:“昨日朝上殿下未发一言,陛下不在京都,殿下既行监国之职,如何能缄口不言?这件事若到最后未能得陛下亲旨,怕是还得要殿下主持的,所以臣想先来请教请教殿下的意思。若遣将往并州,殿下觉得朝中何人可担当此责?”

阿璀不知他此时所言,到底是真的请教,还是试探自己的态度,不过想着祖父那晚的交代,心中多少有些底。

但只看李集这句话里的意思,显然他是赞成并州换将的。

而且昨日在朝中时,他的态度虽然不算明朗,但显然也是保守的。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阿璀缓缓往前踱了两步,看向李集,只说了这么一句。

这是《论语·为政》里面的一句。

意思是要全面地认识一个人,需要从他的行为目的,往日行事的方式以及他内心的喜好和追求等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考察,不能仅凭单一的表现或一时的印象就轻易下结论,如此才能真正洞悉一个人的本质,才能为用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李集先是微微一愣,不过也就略犹豫了这么一瞬,便懂了阿璀话里的意思。

阿璀察其颜色,微微笑道:“我与朝中众人共同议事也才三月余,私下里更不曾打过什么交道,若说我了解的,怕是除了中书令之外一个也没有。李公此时来问我,朝中武将哪个有能力且合适遣调并州,岂不是问错了人?所以,李公见谅,这件事上,我给不了建议。”

“但殿下有监国之职,且陛下有旨,若有不决之事,当由殿下裁决。”李集又道。

“李公当陛下是行事任性之人?”阿璀言词缓缓,有些淡漠,“陛下给我的裁决之权,说到底不过为京都安稳,以我之‘晏’姓,给诸位敢于提出观点敢于做出决策的底气罢了……所以这件事所决之权不在我,无论朝中议论出什么结果,最后都可送呈到我这边,若经我手拍板,那无论后果如果,便无需做出决策的诸位担责。”

阿璀也是近来才琢磨出这是阿兄放权给自己的另一层意思的。

阿兄怕是知道自己不在京都,朝中行事难免畏首畏尾,到时候定然有官员本着少做少错的原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给自己的决策之权,就是给朝中官员的定心丸。

显然李集如今也是看明白了这些的,对于阿璀方才之言,笑着朝北拱拱手:“陛下之虑,其广而远矣。”

遂也不再说此处,而是又道:“既然如此,那我给殿下荐一个人,殿下可否听我一言。”

阿璀微微侧首,做出洗耳恭听的姿态:“李公请讲。”

李集也不卖关子,直接道:“蒋国公瞿途塘是少有的悍将,尤擅兵阵,且他本人原本也是北方人,大约更知北方的气候地形。若要遣将背上,此人很合适。”

这下阿璀倒是对他侧目,当初京郊土地侵占之案,刚开始的时候李集的儿子被牵涉其中,这瞿途塘北王行谨利用。

那时候这二人可是闹得不可开交的,甚至到如今关系都未见缓和。

所以李集此时向阿璀推荐瞿途塘,确实在她的意料之外。

寻常人思及此间关系,大约也要揣度一二这其中是否有李集故意为之,试图给瞿途塘挖坑的打算,阿璀也是一样。

她默默打量了李集两眼,只见这位持重的良国公始终神色坦然如常。

她倒是愿意相信,李集之品性,今日此番之言是真的欲效祁奚之荐。

“李公之荐,我已然明白,但这也并非我一言可定论之事。李公既然有此想法,何不当堂提出,众人共议?”阿璀道。

阿璀其实也知道李集今日并非是来问自己遣往北方的将领人选,而是想试探自己的态度,甚至是想试探出自己知道的是不是比朝中知道的消息更多。

“自该如此。”李集颔首微笑,往后退了两步,伸手一引,请阿璀先行,“正殿诸位同僚应该都来齐了,公主殿下请。”

今日朝上不出所料,仍旧是闹闹哄哄吵吵嚷嚷的大半日,但比昨天好的是,在李集的一力推动下,朝上已经拟定了几个人选。

这几个人中其他的先且不谈,但有两个人被推举出来的时候,却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骚动。

倒也不算是这被推举出来的两个人有什么问题,而是推举这两个人的两个人让众人惊讶。

一个正是李集推荐的瞿途塘,众人惊讶的原因也是与方才阿璀是一样的,这二人不算和睦,而李集不计前嫌当殿举荐,确实是在众人意料之外。

而另一个,则是理国公袁铮玉推举的赵国公卢兰普。

众人意外的也不是卢兰普,而是这位八公中居末的理国公。

理国公袁铮玉贫苦出身,因军功封爵,且他战场上落下的肺疾,便是走路急了也咳喘得厉害,况且又废了一只眼睛,所以自大渊立国后,他在朝中便一向低调得很。

陛下怜其病体辛苦,大多数时候连朝议都允他可以不来。

而袁铮玉也乐得当个隐形人,便是偶尔朝议时某事问起他的意见,他也多是一问摇头三不知。

喜欢我那失踪多年的兄长造反成功了请大家收藏:(ixmao)我那失踪多年的兄长造反成功了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