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一马当先,带着大家走进了流民村。
越往里走,眼里所看到的情景让大家越触目惊心。对这些锦衣玉食的公子小姐们来说,今天看到的景象足够颠覆她们的三观。
村里的地面十分不平整,坑坑洼洼到处是积水,可以说几乎就没有一块平整干燥的地方,绝大部分窝棚就建在这湿漉漉凹凸不平的地面上。
和回雁滩那些老百姓那种阳光向上、对未来充满期望的生活态度不一样,这里的老百姓虽然人更多更稠密,但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一股麻木和绝望的神情,对外面的事物似乎漠不关心。这么一大群骑着马穿着华贵衣服的人一路走过来,竟然没有一个人好奇的过来关心一下。
所有的村民几乎都衣不蔽体,好几个女人敞着胸怀正在太阳底下奶孩子,大部分男人都光着上身只穿着一条短裤,孩子们就更不用说了,基本都是光着屁股在到处乱跑,不过好歹算是给村子里带来一丝生气。
一边走,李冰一边给大家介绍流民村的情况。
蜀江在这里原来有另外一条路线,后来由于泥沙沉积原因那条河床被抬高,经年累月之下,蜀江在此冲击出一条弧线,闯出一条新的河道来。
这片区域就是位于这条弧线内,枯水期露出水面,一到汛期,大部分都会被淹没,从而形成了目前这一块方圆数十里的沼泽区。
住在这里的百姓,都是各地受灾的灾民,也有因其他原因在本地无法生活,都是听说天门城比较富庶,想过来讨一下生活。长久以来,这些人就在此地扎下根来。虽然都是金鹏帝国的百姓,但是这些人在本地无产无业,就成了当地人口中所谓的流民。
文卓君愤愤不平的说:“陈天一呢?他就不能好好安置这些人吗?”
李冰赶紧解释道:“每天天门城都会拨出很多粮食给流民村,这些人都是靠着这些粮食才活下来的,再多的东西,小小一个天门城确实是给不了了,卓君你想想,她们自己也才多少人啊。”
天门城内居民五十万左右,加上管辖范围内的乡村,加起来不超过百万,要给朝廷缴纳那么多粮食赋税,再养五万多闲人的话,确实不是一个天门城能承担的了。
文卓君默然无语。
薛怡红问道:“她们这些人干嘛不去那边更高一点的地方生活,这里到处都是水洼,生活在这里也容易生病啊。”
李冰似笑非笑的看了她一眼:“那边的地都是有主的,嗯,靠近河滩这一片好地,都是你们薛家的。”
薛怡红抬眼看看那边高处的田地,若有所思的不再说话了。
公孙墨绳心思比较细,想起了李冰说过的一个细节问道:“冰姐,刚才你说今天洪水一过,还剩多少人就不好说了,这话怎么理解。”
李冰朝他伸了个大拇指,神情有些悲伤的说:“每年洪水来之前,我们都会来劝这些人暂时到高处躲避一下,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舍不得这些家当,宁死不肯挪步,每年都有几百人因此丢了性命啊。”
牛思文不理解的说:“怎么还有人宁愿要财不要命的,何况这里也没啥值得要的啊。”
李乐看着这位不知民间疾苦的姑娘叹了口气,耐心的解释道:“对于这些失去了家园的人来说,能再次在这里安顿下来,哪怕是这个破破烂烂的窝棚,也是她们全部的寄托了,那可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
这种事情李乐以前在电视、新闻里看到过很多,灾害来临前,很多老人守着老宅、故土,宁死也不肯离开半步,这种现象已经不是普通的价值观所能解释的了。
大家心情沉重的跟着李冰绕了一圈,又回到进村的原点。
文卓君看了一下夕阳下显得死气沉沉的流民村,眼圈微微有点发红,闷声问李乐:“若兰姐,下一步咱们怎么办?”
李乐此时眼神正看着远处蜀江河道转弯的地方,似乎在想着什么,听到文卓君问自己,想了想问姜香兰:“不知道是不是我记错了,我怎么记得在河工账目里看到过流民村?”
姜香兰对账目的记忆很好,点点头回答:“是的,每年河工项目的拨款大约有四成是投入到流民村了。”
李冰只管技术平时不接触账目,一听有些惊讶:“这么多钱?”
祖衡白了她一眼,不满的说:“花这么多钱白花了吧,你看那河滩、河堤,洪水一来根本就挡不住。”
李冰大怒:“我又不管钱,哪知道每年在这里花这么多钱。每年我都来这里好几次,求着她们去干活,哭爹喊娘的才稀稀拉拉求来一两百人,还都磨磨蹭蹭的,我都要跪下来了都没用。我能有什么办法,就算我自己脱光了亲自上,又能干得了多少。”
祖衡也觉得有点错怪李冰,语气缓和下来:“唉,冰姐,我也是看到村里的情况有点激动,你别往心里去。”
李冰冷冷的说:“你是没看到洪水来了时这里的惨状,看到后会更激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