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方面宇文邕也没有落下。
众所周知士族门阀在南北朝时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
这些门阀大族隐匿大量土地和人丁,以躲避政府徭役兵役和税收。
同时他们通过土地兼并的手段将农民的土地吞并,失去土地的农民只能为奴为婢。
这无疑严重影响了朝廷的兵源和赋税,那宇文邕岂能忍?
他果断立法:凡正长隐五户及十丁以上,隐地三顷以上者,至死。
这也是南北朝时期针对门阀士族最为严厉的一条律法。
还有一条,之前我也给诸位说过。
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寺院因此占有大量丰沃的土地和田产。
而且僧侣不用承担赋税和兵役。
这就导致了许多青壮年的劳动力成规模的涌入了寺院之中。
这样严重的人口流失甚至危害比门阀士族还大。
宇文护死前宇文邕对此表现的极为淡然,甚至也依循前任皇帝礼佛。
可他亲政之后就立刻开始对佛教动手了。
三武一宗灭佛运动,北周武宗宇文邕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四次灭佛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手段无疑是最血腥暴戾的。
凡北魏境内的寺院全部被捣毁,佛像也全部被拆除破坏。
寺院中僧人则全部被坑杀,甚至连制造佛像的工匠、信仰佛教的平民也一律处死。
一场风波过后,一境之内,无复沙门。
然而拓跋焘死后拓跋濬继位又颁布了复佛法诏,佛教再次兴盛了起来。”
说到这里任小天顿了顿。
随即继续说道:“而这四次灭佛里,波及最广、范围最大的还要蜀宇文邕在位时期。
准确来说宇文邕也不单单针对佛教一家,道教和其他宗教也不能幸免。
只是这些宗教的体量远远不如佛教,所以就显得有些无关紧要了。”
柴荣颇为赞同的点了点头。
那些个僧人不事生产、不纳赋税、霸占田产。
却对国家没有任何的贡献。
难道只靠诵经念佛就能让契丹人不战自退吗?
所以他才会打定主意效仿前人进行灭佛运动。
只是他也知道,他这次灭佛和宇文邕在位时的灭佛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任小天口干舌燥,端起一杯水一饮而尽:“北周北齐并存的时期,也是南北朝佛教最为兴盛的时期。
仅仅北方两国就有大小四五万座寺院,僧侣更是多达三百余万。
这些僧侣严重影响了朝廷的赋税和兵源。
宇文邕最终下定决心开始灭佛。
从建德三年开始,直到宇文邕去世为止。
北方约有四万座寺院被拆除,三百万僧侣被勒令还俗。
这无疑是大大缓解了朝廷的赋税压力。
也让原本流失的良田再次得到开垦种植。
这么说吧,没有宇文邕的灭佛运动,也就没有隋朝时的粮仓满盈。”
刘邦咋舌不已。
要知道他这会全大汉的总人口才有千余万。
而北朝仅仅僧侣就占了大汉总人口的四成。
这些人不纳赋税,还要朝廷出钱供养。
换了是自己,自己也绝对忍不了这样的宗教存在。
同时他又庆幸的拍了拍胸口。
好在现在佛教并没有传入大汉。
他还来得及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
柴荣叹了口气:“可惜啊,这次灭佛并没有持续下去。”
刘启不解问道:“却是为何?难道也是宇文邕的继任者又恢复了佛教吗?”
任小天摇摇头解释道:“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不问政事。
所以决定恢复佛教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时掌权的外戚杨坚。”
一瞬间不明真相的皇帝齐刷刷的看向了杨坚。
杨坚面色微沉。
任小天无奈道:“也不能怪杨坚,他自幼受到家庭影响自然笃信佛教。
他小名叫那罗延,也是佛教中的古神之一(毗湿奴别名),意思则是金刚力士。
杨坚掌权之后自然是要恢复佛教的。
不止如此,隋朝建立之后他更是在国内大力推崇佛教,还亲**香礼佛。”
柴荣脸上露出了鄙视的神情。
本来他对杨坚就没有什么好感,他把杨坚视作如赵匡胤一样的篡位之人。
现在杨坚迷信佛教,更是让柴荣心生厌恶。
说起来柴荣和宇文邕真是有许多相似之处。
二人都是在正值当年的时候突然暴病而亡,留下偌大的基业被人窃取。
唯一不同的是宇文邕统一天下的难度要远远小于柴荣。
任小天不想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结,于是摆摆手道:“暂且不说灭佛之事了。
自宇文邕在北周国内轰轰烈烈的大搞改革时,北齐则是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在高纬的残暴统治之下,北齐君臣上下离心离德。
忠良之士被害,奸佞小人满朝。
本来实力要胜过北周一筹的北齐,已经成了日暮黄昏。”
高纬曾经也是任小天这里的顾客之一。
只是由于他的残暴引起了众怒,最后被李世民带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