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邻居与周围商铺对纪清越的种子铺格外关注,不仅因为纪清越是少有在城南开店的胡人,还有他那闻所未闻的经营方式。
随即,众人惊奇地发现,种子铺只断断续续开了不到半个月,如今两三日过去竟未曾再开门!
以往再不济,胡人掌柜也会隔一日开半日,怎如今连门都不开了?!
莫不是真的做不下去,倒灶了罢?!
没等流言成风,在街坊间传开,隔日店铺又开门了!
一阵响动之后,李三郎从里侧打开门栓,屋外的阳光整好,暖洋洋地洒进铺子里!
他与纪阿兄忙活两三日,终于将立体墙上的蕙兰换成即将进入花期的牡丹!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纵使李三郎已见多识广,按理说对纪清越从画里掏出的东西早该免疫了,可在亲眼瞧见纪清越将一株株牡丹搬出来的那一刻,还是瞪大了双眼,惊叹连连。
没想到纪阿兄不知不觉间种出这么多牡丹。
纪清越对牡丹没有什么研究,全是靠着神奇土地开挂才培育出这么多种牡丹。
深受时代影响的“当地人”——李三郎深知牡丹的名贵,他主动承担起顾问的责任,从纪清越拿出来的牡丹花里,挑选出名贵的品种,移栽到立体墙上。
放眼望去,整面墙全是含苞待放的牡丹,从还未打开的花苞可以窥得其中的一二分艳丽。
皇冠型的姚黄、菊花型的魏紫、绣球型的豆绿、荷花型的赵粉……
一花两色的“二乔”和洁白的“白雪塔”则栽满花坛。
随后,纪清越将目光转向后院的菜地,拔除用来引流的茄子和白菜,改种南瓜和西瓜。
这次,他要从头种起。
没有神奇土地的加持,种子的生长速度恢复正常,按照神奇土地具有改良种子的作用,纪清越一点儿都不担心种子不会发芽,反而对种子播种两三天后还是没有发芽的正常现象很不习惯。
他已经不能适应这种缓慢生长的速度。
牡丹花味道芳香浓郁。
李三郎才打开门摆上围栏,香味便飘散开来,引来无数人站在店外驻足观看。
“哟!墙上的蕙兰竟换成牡丹了!”
“你们瞧,都是名贵品种!”
“原是我狭隘了,没曾想掌柜竟有牡丹种子!”
其中不乏来问价的人:“李郎君,掌柜可在店里,这牡丹种子是甚么价格?”
“李郎君,为何不写个单子挂在墙上,客人来了一看便知店里有甚么种子!省得还得琢磨!”
……
有人惊奇有人懊恼,前几日满墙蕙兰无人问价,今日改种牡丹,店外的情形一改往常,由无人问津变门庭若市,刚开门不久便引来无数人追问。
纪清越听到店铺里传来嘈杂的声音,声音越来越大,大有闹起来的势头,担心李三郎一人无法应对,他赶紧从画里出来,装作刚睡醒的样子从二楼走下来,示意大家稍安勿躁。
幸好他老早就打听到牡丹的价格,寻常品种的价格倒是不贵,可这些便宜的品种自然入不了一些爱花之人的眼。
他们不稀罕普通的牡丹。
纪清越发现,长安有钱人似乎都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对实惠的价格看不上眼,反而格外钟意价格昂贵的,若是你用便宜的价格来卖他想要的东西,最后往往会闹得不欢而散,做不成交易!
所以,他果断决定入乡随俗,不怕价格定得高,就怕顾客认为低廉的价格配不上名贵的牡丹。
何况这些牡丹品种本就稀有。
牡丹效应远超两人想象,世人甚爱牡丹这一说法可不是玩笑话。
店铺生意大好的同时,还有一事令纪清越感到惊喜,那就是整墙牡丹给人的震撼感非同一般,花开后更是了不得。
尽管面对满墙牡丹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但人们给予的好评度依旧不低,在众多问价的客人口中,纪清越不止一次听到一个名字:永安大长公主。
大长公主是皇帝给亲姑姑的封号,这位永安大长公主是至今唯二还活着的大长公主。
关于这位永安大长公主,纪清越和李二郎还在山单时早有耳闻……
据说永安大长公主极爱牡丹,为此不惜耗费巨资和人力修建一座牡丹园,前前后后花费十余年时间,期间不断搜罗和培育各种名贵牡丹,将公主府种满艳丽的牡丹。
种上牡丹花后的第一天营业结束,纪清越卖出不少牡丹种子,回去后人们口口相传,消息不胫而走,种子铺一时间在城南名声大噪。
南城有家卖名贵牡丹的种子铺的消息渐渐传到城北。
第二天开市的鼓声刚落下不久,洗漱完又在书房里提笔练字的李三郎,被楼下的人声扰得分神,于是放下笔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站在二楼窗后往下望去,惊奇地发现街道上已有好些人聚集,而远处的街道上还有不少人在朝着店铺的方向赶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