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行皇帝遗体更衣并移入梓宫后,内务府开始筹备继位大典,礼部与钦天监选定九月初三日为登基吉日。
如今太后仍旧住在寿康宫里,陵容暂住长春宫,日后准备搬去寿安宫,只不过这名字要避讳陵容姓氏,太皇太后寿康宫也有个“寿”字,因此陵容准备让人改了这名字。
内务府里给上了长乐宫、甘泉宫等古名,陵容想了想还是选了长乐宫。只等日后修缮完才挪宫。
九月初二太皇太后和陵容派遣官员分别至天坛(祭天)、地坛(祭地)、太庙(祭祖)、社稷坛(祭土谷之神)举行告祭仪式,以玉帛、牺牲供奉,并宣读祝文,宣告新君即位。
九月初三五鼓时分,弘暄身着丧服至乾清宫雍正梓宫前,行三跪九叩礼,宣读《祗告受命文》,象征性接受先帝遗命。
如今跟在弘暄身边的是小路子,经过多年陵容对他也放心。
等灵前受命结束后,弘暄略休息片刻,这就在众人的簇拥下到侧殿换了礼服,随后坐辇去了太皇太后的寿康宫。
太皇太后身穿吉服升座,弘暄行三跪九拜大礼。
稚嫩的声音恭敬说着:“孙儿请太皇太后安。”
太皇太后眼角含泪:“快起来。”
随后赐座,本来按着规矩应该赐茶 可弘暄如今不过六岁,到底年纪还小,太皇太后让竹息端了牛乳来,又怕他饿了,让端来不少饽饽。
弘暄心里记着陵容的教诲,拿着奶饽饽下了座,朝着太皇太后跑过去,举着奶饽饽眼里露着濡慕就说:“皇祖母爱吃。”
太皇太后心里一暖,笑着接过来奶饽饽又问:“皇帝在养心殿可住的习惯?”
“朕害怕,不过朕知道那是皇阿玛住过的地方,还有皇祖母给朕的菩萨,朕就不怕了。”
说着从衣服里掏出来个白玉观音来,正是太皇太后曾经赐下的,太后就对小路子说:“精心侍候着。”
见弘暄还和从前一样,在自己这里随性自在又守礼,太皇太后陪着用了几块饽饽,又看着弘暄喝了牛乳,这才点头说:“趁时间还早,早早去长春宫。”
等到了长春宫,陵容看着朝自己走来的弘暄点点头,弘暄来了陵容这里恭敬行了礼,这才跑到陵容身边撒娇说着这几日的见闻。
陵容好生安抚了一段时日,又重新带他去了寿康宫,和太皇太后一道用了午膳。
有着顾命大臣的安排,又听了钦天监的汇报,定了九月十五登基事宜。
庄亲王和张廷玉等人太和殿前预先设诏案、宝案,放置“皇帝之宝”,表案上放着百官贺表,丹陛上陈列法驾卤簿,包括玉辂、金辂等五辇,以及一千六百八十二人组成的仪仗队伍,涵盖旗帜、兵器、乐器等。
九月十五早些时候,由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陪着弘暄乘舆至保和殿降舆,步行至中和殿升座,接受内大臣、侍卫及六部官员的三跪九叩礼。
礼部尚书跪奏:“请即皇帝位。”
弘暄起身前往太和殿,回头见东西二帘中的模糊身影,弘暄仿佛心里有了力量,坚定由庄亲王和怡亲王护送着出了门。
弘暄要去太和殿继位, 午门钟鼓齐鸣,弘暄登上太和殿宝座。
阶下銮仪卫鸣静鞭三次,王公百官按品级分列丹陛(三品以上)与丹墀(四品以下),行三跪九叩礼。
大学士捧诏书至宝案用“皇帝之宝”钤印,由礼部官员捧出至**,通过“金凤颁诏”仪式(将诏书系于金凤凰模型上从城楼降下)昭告天下。
随后弘暄让大学士读了大赦与改元的旨意:诏书宣布大赦天下,并改明年为昌熙元年。
“昌”为昌盛,《尚书》中有“庶绩其凝,邦乃其昌”,指国家繁荣、民生兴旺。
“熙”含“和乐、光明”,《周易》中有“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象征天下和乐,教化广被。
合为“盛世昌明,百姓熙乐”,兼具治国理想与民生关怀。
登基第二日,弘暄再去了寿康宫和长春宫给两宫太后上徽号。
太皇太后在先帝继位时得了“仁寿”的徽号,如今有了陵容的暗示,礼部给上了不少备选,最终弘暄选了“慈康”二字。
给陵容上了“崇庆”的徽号。
给两宫太后举行了册宝仪式,进献了玉册、玉宝。
得了册封后,陵容带着皇帝弘暄从长春宫步行到寿康宫。
竹息见陵容来了有些惊讶,瞧着陵容身穿吉服,竹息行礼要迎她进去。
陵容笑着说:“请姑姑禀告太皇太后升座。”
竹息又有些惊讶,寻常拜访哪里用得着升座?
可见陵容有了主意,竹息还是去内殿禀告,没一会太皇太后升了座,陵容带着皇帝进去,给太皇太后又行了大礼。
“儿臣请太皇太后大安。”
弘暄有样学样奶声奶气说:“孙臣请太皇太后大安。”
太皇太后脸上带了些笑,如今陵容是太后了,她称呼一声儿臣,这就算是定了法统,日后百年后也能得个皇后的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