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小桂讲述的《西游记》中大战通天河的故事,屋内顿时响起了一阵爽朗的笑声。那笑声如同春日暖阳下的溪水,潺潺流淌,带着几分顽皮与轻松。有人拍着大腿,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哈,原来小桂过冰河时那般紧张,竟是怕这冰河之下也藏着妖怪,担心冰面突然破裂,自己一个不小心就掉下去了,哈哈!”
小桂的脸微微泛起了一丝红晕,像是初春枝头的嫩芽,略带几分羞涩。但她也知道,众人所言不假,自己确实是因为害怕才如此小心翼翼。
莫珺转过身,目光温和而深邃,仿佛藏着无尽的智慧与关怀,对几个孩子说道:“你们可知,冰上行走,最忌讳的便是冰面破裂,坠入那刺骨的冰水中。人之体温,本是维持生命的关键,一旦落入冰水,身体的热量便会迅速流失,生命危在旦夕。人的身体虽有温度,可一旦泡在冰水中,便难以维持生机。”
“还有,冰面上切不可随意嬉戏,尤其是到了春日,天气渐暖,冰面变薄,变得脆弱不堪。我曾听说过许多孩子因在冰上玩耍,不慎坠入冰窟,就此失去了性命。你们可千万要谨记啊!”莫珺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严肃,却又透着慈爱,仿佛是一位长者在叮嘱晚辈。
孩子们纷纷点头,眼神中透着一丝敬畏与认真。而莫涵则微微一笑,目光如炬,仿佛能洞察孩子们的心思,问道:“你们可知,若是真的发现冰面变薄了,该如何应对?倘若身旁的冰已经开始开裂,又该如何是好呢?”
孩子们瞪着大大的眼睛,眼珠子骨碌碌地转着,努力思索,但最终都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莫涵微微一笑,起身从屋角拿来一根木刺,一头粗壮,一头尖细,又取来一张纸、一块石头和一块木板。他让莫珺将那张纸拉紧两端,纸便变得平整如镜。
接着,他让孩子们用木板在纸上轻轻按压,又用石头压了压,再用木刺的粗端往下压,最后用细端轻轻一扎。果然,那木刺的细端很快就将纸扎破了。
莫涵抬起头,目光温和地看着孩子们,问道:“通过这个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又明白了什么呢?”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说道:“木板和石头不会把纸弄破,可木刺尖尖的,很容易就把纸扎破了。”
莫涵微微点头,继续启发道:“那你们想想,如果冰面有裂痕,可能会破裂,我们该怎么办呢?”
孩子们陷入了沉思,突然,优优的眼睛一亮,像是黑暗中燃起了一盏明灯,他抢答道:“我知道了!如果冰面有裂痕,不能站着走,要趴下,往前爬!”
“对,非常好!”莫涵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看向优优,“那你可知为何呢?”
“我们站着的时候,就像这根木刺,下面接触的地方比较小。如果我们躺下,接触的地方就比较大,就不容易扎破。”优优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道。
“说得好极了!”莫涵赞许地点点头,“我们站着时,与冰的接触面积小,就如同这木刺的尖端。而当我们趴下时,接触面积变大,就如同石头或木板,就不容易把纸弄破了。冰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遇到冰面有裂痕时,一定要趴下,增大接触面积,这样才安全。”
莫涵微微沉吟片刻,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那如果有人不幸掉到冰窟窿里面了,在那里拼命呼救,那你们又该怎么办呢?”
孩子们顿时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七嘴八舌地回答起来:“去救人!”有的孩子说:“和伙伴们一起去救人!”还有的孩子拍着胸脯:“我伸手去拉她上来!”也有人比较谨慎:“我去叫大人。”
莫涵赞赏地看了一眼优优,他回答的正是“我去叫大人来救。”但莫涵并没有直接表扬他,而是转头看向那个说要伸手拉人的孩子,温和地问道:“你怎么救人呢?”
那孩子仰着头,眼神中透着一股认真与倔强:“我伸手,把她拉上来。”莫涵微微一笑,将自己的手递了过去:“来,假装我现在是那个掉进冰窟窿里的人。你来拉我。”
那孩子已经十二三岁,正是长力气的时候,他使出了浑身的力气,脸涨得通红,可还是没能把莫涵拉得离开凳子一丝一毫。莫涵看着他努力的样子,轻声问道:“你拉得上来吗?”那孩子无奈地摇了摇头。
莫涵没有松手,反而一个使劲儿,将那孩子轻轻拉到自己的怀里,说道:“看,你也被拉下水了。”他轻轻拍了拍那孩子的肩膀,继续问道:“所以,这个办法,行得通吗?有什么危险?”
几个孩子纷纷摇头,异口同声地说:“行不通,会把自己也给掉进冰窟窿里。”
莫涵微微一笑,又问道:“那应该怎么办才好呢?”孩子们陷入了思考,片刻后,有人冒出了新主意:“我们拿根竹竿,几个小伙伴一起拉她。”
于是,他们找租住的农家借了一根竹竿,几个孩子一起使劲儿,用竹竿去拉坐在椅子上的莫涵。然而,他们反复试验练习,却始终无法把莫涵拉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