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离携着女婿,与工部的众人围坐一处,案上堆满了图纸与竹简,上面绘着山川地形、矿脉走向,还有些奇奇怪怪的符号,那是他们对石油的初步猜想。众人时而蹙眉沉思,时而激烈争论,声音在屋内回荡,仿佛能穿透这厚重的墙壁,直冲云霄。莫离的眉宇间透着一股坚毅,目光如炬,紧紧盯着那幅描绘着石油产地的地图,仿佛要将其中的秘密尽数看透。他不时地拿起一支毛笔,在竹简上勾勒几笔,又轻轻摇头,似乎总觉不够完善。女婿站在他身旁,时而点头附和,时而提出自己的见解,二人配合默契,宛如多年的老友。
另一边,小桂、莫珺、莫涵、莫琳、星儿等人正行走在北上的路上。马蹄声得得,车轮滚滚,扬起一路尘土。他们收到了海东青带来的书信,那信纸虽薄,却承载着沉甸甸的安心。信中寥寥数语,却让他们知晓父亲正带着兵士与工部的人,将那片土地打理得井井有条。那片土地,藏着他们国家的石油宝藏,如今有了父亲的守护,便如同被铜墙铁壁护住,外人休想觊觎。一行人的心中满是欣慰,步伐也轻快了许多。
这日黄昏,他们来到了一片广袤的平原。夕阳如血,将天边的云霞染成了绚烂的橙红色,仿佛一幅巨大的画卷铺展在天际。一行人勒住马缰,停下车驾,目光被前方的景色深深吸引。远处的河滩上,一群鸟儿扑闪着翅膀,纷纷落下。它们的羽毛洁白如雪,头顶一点鲜红,宛如燃烧的火焰,那是丹顶鹤。它们在夕阳的余晖中翩翩起舞,姿态优雅,时而伸长脖颈,引颈高歌;时而展翅低飞,掠过水面,带起一圈圈涟漪。那舞姿,仿佛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本能,又像是在向这世间展示它们的灵动与美丽。
小桂、莫珺等人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多的丹顶鹤齐聚一处,也从未见过如此美丽的舞蹈。莫涵忍不住轻声赞叹:“这鹤舞,真是美得让人心醉。”莫琳则眼神中满是向往:“若能在这平原上定居,每日都能看到这般美景,该有多好。”优优和暖暖,孩子们更是兴奋得手舞足蹈,仿佛要融入这天地间的一片祥和之中。众人沉浸在这美景之中,忘却了旅途的疲惫,忘却了世间的纷扰,只愿时光在此刻停留,让他们尽情领略这大自然的馈赠。
他们商议片刻,决定在这片宁静的平原扎下帐篷,度过这一夜。于是,众人纷纷忙碌起来,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孩子们从小被小桂调教得乖巧懂事,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劳作。他们或去捡拾柴火,或去河边打水,或帮忙洗菜、端碗,一个个都干得利索,为大人们分担了不少辛劳。
等到夜幕降临,篝火燃起,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来,众人围坐在一起,大快朵颐。饭后,小桂又像往常一样,开始给大家讲故事。有人好奇地问:“小桂,今天还讲《西游记》吗?”小桂微微一笑,摇头道:“今日这平原上仙鹤起舞,就讲一个关于丹顶鹤的故事吧!”
故事发生在倭国的深山之中,那里住着一对贫苦的夫妻。有一天,老头儿上山砍柴,忽见一只仙鹤受伤倒地,便心生怜悯,将它抱回家中,悉心照料。数日后,仙鹤伤愈,振翅欲飞。然而,没过几日,却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自称是仙鹤所化,要认老夫妻为父母,照顾他们余生。老夫妻喜出望外,但又担心家境贫寒,难以供养。姑娘却笑道:“不必忧心,我能织布,卖了布匹,便能养活一家。”只是她有一条规矩:织布时,谁也不许进屋窥探。
老夫妻答应了。果不其然,第二天,姑娘织出了一匹极为精美的布,那布匹光泽如丝,花纹灵动,仿佛蕴含着仙气。老太太拿去换了钱,家中便有了吃喝。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每当家中钱快花完,姑娘便再织一匹布,再去换钱。然而,老太太心中好奇难耐,终于忍不住偷偷从门缝里窥探。这一看,却让她惊得目瞪口呆——哪儿有姑娘在织布?,竟是一只仙鹤忍痛拔下自己的羽毛,一丝一丝地织进布里,那布才如此绚丽夺目。
老太太惊呼出声,姑娘闻声而出,叹道:“你们既已偷看,知道了我的秘密,我便不能再留于此了。多谢你们当初救我一命,如今我只能离去。”说完,她化作一只仙鹤,振翅高飞,消失在天际。那未织完的布匹,也随风飘散。老夫妻望着天空,悔恨不已,从此再无人见过那只会织布的仙鹤,也再无人见过那般绝美的布匹。
众人听完这个故事,皆是唏嘘不已。莫珺则逐一询问孩子们的感受。优优皱着眉头,认真地说:“做人要讲诚信!答应了不偷看,就应该始终坚守承诺。”暖暖则眼眸闪亮,说道:“仙鹤知恩图报,真好!”其他孩子也纷纷点头,说出自己的想法,大抵与他们相似。
莫珺与小桂听了,皆是欣慰地点了点头。这夜,篝火在风中摇曳,孩子们的笑声与丹顶鹤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回荡在这片宁静的平原之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