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月匆匆而过。
在山水村村民与零的共同努力下,一间足有三间工匠铺大小的冶炼间平地而起。在这两月的时光中,整个山水村的村民都得知了建造冶炼间的消息,纷纷利用闲暇投入建设。尽管大多缺乏经验,但通过在工地现场观察与亲身体验,他们很快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建设冶炼间的动静不小,很快引来村长李在先的注意。在向零与姜师傅了解情况后,他十分支持,积极组织后勤补给,为参与建设的村民提供饮食与休憩场所。
众人齐心之下,冶炼间顺利落成。正式启动当天,每户村民都收到了工匠铺免费赠送的铁质水桶。此后的日子里,工匠铺与冶炼间日夜灯火通明,工具清单上记录着的村民需求的工具,正一件件从图纸变为现实。
崭新工具的加持,让村民们的工作效率显着提升。山水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村民们熟稔而牢固的关系网,使得大家在劳作之余,开始有余力追寻自己的兴趣爱好。
有了追求自我的念头,便需要相应的途径与达到目标需要的工具。工匠铺的新订单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冶炼间的运转,带来了将近十个工作岗位,村民们争相报名。然而,持续的高温作业和潜在的危险性让“零”与姜师傅不得不慎重考虑。他们再三商议,最终选择了数名在外出狩猎中轻度受伤、渴望在村中安稳工作的壮年男性,成为冶炼间的第一批工人。
在“零”宛如百科全书般生动精准的描绘下,一张又一张设计图在工匠铺诞生。他笔下的工具惠及山水村的每一个行当——从农作物种植、材料采集、野外狩猎、医疗护理,甚至到大型基础设施的改造构想。
冶炼间的火光昼夜不息,村民们的生活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善着。他们对零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惊叹不已,对这个灰发少年也愈发喜爱。
对此,感触最深的是村长李在先。
时至今日,沐浴在冶炼间昼夜不息的灼热火光中,李在先仍难以想象,山水村这短短两个月的地覆天翻,竟都是那灰发少年一手促成。就现状而言,他无比庆幸零的到来,若非少年源源不断提供图纸,创造具械,山水村恐怕还将长期停留在原先的生产水平上。
然而,李在先的心里,总有一丝不安隐隐挥散不去。他时不时就会想起发现零的那天,少年毫无征兆地降临,湖水异常的涟漪,以及少年口中,神秘的可怕生物。
他有个强烈的预感,“零”的到来绝非偶然,其背后蕴含的意义,可能是福泽,也可能是灾厄。
他的不安,很快化为了现实。
寻常的周一。
天空灰沉如铅,厚重的乌云摇摇欲坠,不久,猛烈的风便闯入村子,它们挥舞锋利的镰刀,肆意破坏着村中的一切。
乌云中刹那划过刺眼金光,紧接着是惊天动地的雷鸣,仿佛天般高大的巨人发出愤怒的咆哮。
豆大的雨点如万箭齐发,顷刻间暴雨倾盆。一些尚未来得及赶回家中的村民略弯着腰,双手护在头顶,徒劳地抵挡着暴雨。有人脚下一滑,跌入泥泞的农田,挣扎起身时早已满身湿透,狼狈不堪。
作为村长,李在先反应极快,他立刻召集近十名村民,带着工匠铺最新设计的雨伞,在疾风骤雨里开展紧急救助。
雨势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纵有雨伞遮挡,横飞的雨点和溅起的泥水仍将所有人浇成了落汤鸡。当最后一名村民被安全护送回家时,时间已过去整整一个小时。
“村长,这雨……来得也太邪乎了!”
应急处理小组的年轻组员林小七毫无形象地瘫坐在地,喘着粗气,他看上去二十出头,姣好的面容上满是心有余悸。
“这雨如此突然,会不会有什么事要发生?”
“是啊,毫无征兆,怕不是要出什么事?”另一个男人接口道,他是应急处理小组的队长胡道一。曾是狩猎小队主力的他,因重伤痊愈后无法再承受高强度狩猎,幸得李在先组建应急小队,凭其经验和威望成了队长。
“哎……”李在先伸手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双眉紧缩看向门外。暴雨依旧如瀑倾泻,密集的雨点织成灰蒙蒙的幕布,五米开外已是一片模糊。他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
“先确保所有村民都安顿好了。等雨势稍小,大家三人一组在村里巡逻,仔细瞧瞧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尽管心绪不宁,李在先的指令依然清晰有力。应急小组成员纷纷点头应下。
“这次的大雨,对我们村庄是个巨大的考验。幸好近两个月冶炼间建好,村里的排水沟渠重新修整加固过,不然今天恐怕更糟。”又一位村民感慨道。
众人闻言,脸上却不见喜色。如此罕见的暴雨,对田里的庄稼无疑是灭顶之灾。若再持续下去,秋收堪忧。
忽然间,一位小队成员像是被闪电集中,猛地抬起头,面带惊慌:“坏了!今早的狩猎小队……还没有回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