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实力,赢得了尊重。
深夜,林疏桐独自坐在办公室窗前,俯瞰这座曾让她绝望又重生的城市
手机震动,一封邮件跳入收件箱。
标题赫然写着:
【联合国人居署正式邀请函】
她点开邮件,阅读内容时,嘴角终于浮现出一丝久违的笑意。
“尊敬的林疏桐女士,您已被正式邀请参加下届全球可持续发展论坛,并被授予‘年度青年建筑先锋’称号……”
她没有立即回复,只是静静地望着窗外,仿佛在思索什么。
下一秒,熟悉的脚步声在门口停下。
“你在看什么?”陆景行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她没有回头,只是轻声说道:“我在看未来。”
他走近,站在她身旁,目光也投向远方。
“你要走了?”
“只是去一趟。”她淡淡一笑,“但我一定会回来。”
她是去证明,这个世界的规则,不该由某些人来定义。
而她,要亲手重塑它。
117
第117章 她走向世界,他许她归途
夜色如墨,城市灯火在她眼前铺展开来。
林疏桐坐在办公室窗前,手中轻轻摩挲着那封来自联合国人居署的正式邀请函。
标题赫然写着:
【全球可持续发展论坛正式邀请函】
她的指尖微微颤动了一下。
这不仅仅是一场国际会议,更是一种认可,一种从“被迫妥协”的女人到“被世界看见”的建筑师的身份转变。
她没有回复邮件,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
风吹过玻璃,拂动窗帘一角,仿佛连这座城市也在为她鼓掌。
陆景行走进来的时候,脚步很轻,像怕惊扰了她眼中的光芒。
他站在她身后,看着她的背影,目光温柔而深沉:“你在看什么?”
她没有回头,声音轻得像是风:“我在看未来。”
他走近一步,站在她身旁,目光也投向远方,“你要走了?”
“只是去一趟。”她嘴角浮起一丝笑,“但我一定会回来。”
他说不出是哪种情绪在胸口翻涌,或许是不舍,或许是一种终于能放心的释然。
他知道,这个女人不再需要他的庇护,而是要带着自己的光,走向更大的舞台。
巴黎,埃菲尔铁塔下。
林疏桐身着剪裁利落的黑色西装,站在演讲台上,面对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界精英和政要。
台下座无虚席,闪光灯不断闪烁。
她开口,语速平稳,英文流利清晰,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我希望未来的建筑不只是钢筋水泥,而是承载人类情感与自然共生的艺术。”
话音落下,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她抬头,在人群最前方找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陆景行静静地坐着,眼神专注,眼中满是骄傲。
那一刻,她忽然想起初遇时他在医院走廊对她说的话:“你够清醒,不贪心。”
可他没想到,一个“不贪心”的女人,最终却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会后,多家国际媒体争相采访她,称她为“中国建筑界的光”。
她接受了BBC、CNN的联合专访,镜头前她冷静从容,谈及设计理念时语气坚定:“我不追求宏大的叙事,只希望我的设计能让人感受到温暖和归属。”
记者问她是否考虑留在国外发展。
她摇了摇头:“我的根在中国,我的梦想在那里生根发芽。”
回国后不久,她收到了一封特别的邀请函。
来自法国里昂,第十七届国际建筑双年展组委会的通知:她大学时期的作品《光之桥》入选,并将作为开幕展品展出。
她笑着把信递给陆景行:“你还记得我说过的话吗?‘我希望未来的建筑不只是钢筋水泥’。”
他点头,声音低柔:“我一直记得。”
那一刻,他们都知道,当初那个签下隐婚协议的女人,已经真正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高律师代表基金会宣布设立“林疏桐奖学金”,专门资助家庭困难却热爱建筑的年轻人。
签字仪式上,林疏桐身穿简约白衬衫与米色长裤,站上发言台。
她目光扫过台下无数双年轻的眼睛,声音清亮有力:“我不是奇迹,我只是坚持梦想的人。”
台下掌声雷动。
陆景行站在人群后方,嘴角含笑,眼中却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温柔。
她完成了自我救赎,也照亮了别人前行的路。
几天后,私人律师送来最后一份法律文书。
林疏桐接过,快速浏览了一遍内容,神色平静。
她合上文件,点头道:“终于结束了。”
窗外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而故事,似乎才刚刚开始。[第118章] 她曾低头,如今昂首
夜色沉静,风轻如梦。
林疏桐坐在书房的长桌前,窗外是城市璀璨的灯火,窗内是一份终于尘埃落定的法律文书。
私人律师将文件递到她手边时语气平静:“陆振邦的所有残余势力已经彻底瓦解,涉案人员均已依法判决入狱。这是最后一份清算文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