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的起点,也是命运悄然埋下的伏笔。
但此刻,他们只愿沉醉在这份久违的宁静中,任时光流淌。
直到几天后,林疏桐接到一个电话——“流动图书馆”项目在南方山区正式动工,工程团队已就位,等待她的亲临监督。
她挂断电话,看向陆景行:“我们要回去了。”
他点头,神色温和:“那就回去吧,把梦继续盖下去。”
于是他们启程南下,前往那个群山环绕、云雾缭绕的偏远小镇。
当他们到达工地时,已是午后。
阳光穿透层云,洒落在刚刚打好的地基之上。
孩子们已经围了过来,围着设计图纸兴奋地指指点点。
“这里会有一个大大的窗户,对吗姐姐?”一个小女孩仰头问她。
林疏桐蹲下来,认真地点点头:“对,阳光会从那里进来,照亮你们读书的样子。”
女孩眼睛亮晶晶的,像是整个世界都在这一刻变得温柔。
陆景行站在一旁,看着她与孩子们交谈的模样,心底泛起暖意。
而林疏桐,就是那位亲手种下光的人。
她蹲下身,轻轻问那个眼睛亮晶晶的小女孩:“你觉得这栋房子像什么?”
小女孩歪头想了想,认真地说:“像一本打开的书。”
林疏桐愣了一下,然后笑了。
眼眶微微发热,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胸口轻轻地撞了一下。
不是感动,而是久违的满足感——那种小时候她在图书馆角落里翻看建筑绘本时,就埋在心底的梦想种子,终于开出了花。
她看着眼前这个简陋却充满期待的工地,阳光从层云中洒下来,落在孩子们兴奋的小脸上。
图纸上那座即将拔地而起的“流动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希望的起点。
“姐姐,我们以后可以在这里看书吗?”另一个小男孩忍不住问道。
“当然。”她轻声说,“你们可以在这里写作业、画画、讲故事……还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
孩子们欢呼起来,声音清脆,如同山间晨雾中的鸟鸣。
林疏桐站起身,拍了拍膝盖上的尘土,嘴角还挂着笑。
她环顾四周,这片土地虽偏僻,但她的设计图已经在这里落地生根。
她想,也许这就是建筑师的意义吧——不是建高楼大厦让别人仰望,而是为那些最需要光的人,亲手点亮一盏灯。
不远处,一个熟悉的身影静静伫立着。
陆景行穿着一身剪裁利落的深色西装,袖口微微卷起,站在工地边缘的阴影里,目光一直没离开过她。
他的神情平静,却又藏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像是第一次看见她灵魂深处的模样。
林疏桐察觉到他的存在,转头看向他,眼里带着笑意。
他走上前,在众目睽睽之下,毫不犹豫地将她从背后轻轻抱住。
“我给你准备了礼物。”他说。
林疏桐愣住,还没来得及回应,就被他牵着手往停车的方向走。
回酒店的路上,两人谁都没说话。
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南方特有的潮湿气息,混合着泥土与青草的味道。
她靠在他肩上,心里忽然觉得踏实。
回到房间后,陆景行将钥匙递给她,低声说了句:“我去打个电话。”
她点头,走进房间,顺手打开了电脑。
邮箱提示音响起,一封来自陆氏集团战略部的邮件赫然出现在收件箱中。
标题简单直白:《城市生态社区设计方案》。
她皱眉点开,附件是一份完整的设计文档。
那是她五年前在校期间参与的一个公益项目,原本是作为毕业作品提交给某基金会的,但因为资金问题最终不了了之。
然而此刻,这份方案不仅被完整保留,还在每一页的关键部分都用红色批注标注出修改意见。
最后一页,只有几行字:
“这是我欠你的第一座建筑。”
“你曾说过,建筑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好。”
“这一次,让我替你完成。”
林疏桐怔住了。
指尖轻轻触碰屏幕上的字迹,仿佛能透过冰冷的显示屏,触摸到那个人的心跳。
原来他一直在看她的过去,记着她说过的每一句话。
原来她以为早已被现实碾碎的理想,其实一直有人默默珍藏。
门被推开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陆景行走了进来,手里拎着两个外卖盒。
“你还没吃饭。”他说。
她抬头看他,眼中情绪复杂,像是有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他走到桌边,放下外卖盒,俯身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别想了,吃东西。”
她低头扒拉着饭,脑子里却全是那份方案。
她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复原,而是他动用了陆氏集团的资源重新立项。
这意味着什么,她再清楚不过——这是对她的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她梦想的回应。
夜深人静时,她仍坐在电脑前,反复翻看那份方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