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天气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也太热了吧!还要不要人活啊!司机,能开空调吗?”
“对啊,太热了,赶紧把空调开开吧!”
墨市。
早高峰的一辆公交车上,能打开的车窗都打开着,奈何车里人群挤的像是沙丁鱼罐头一样,车厢里根本不透风,才刚六月份,还没入伏,气温就飙升到三十六七度,公交车公司有规定,还没到开空调的时间,乘客们连续几天抱怨,司机都有些顶不住了。
司机坐在驾驶位上也不断往下滴汗,身后的催促声,隔着车窗也能感受到外面的滚滚热浪,烈日刺眼,让他眼前不断发晕发黑。
“快开空调啊!”
“开空调——”
“啊啊!司机晕倒了!”
踩下油门将车缓缓停在路边的一瞬间,司机再也承受不住身体的不适,当着众人的面瘫倒。
幸好车子停下来了,众人不再抱怨高温,赶紧拨打急救电话,齐心协力把司机从车里搬到路边荫凉下面,有好心路人送来扇子和水,没过多久,司机悠悠转醒。
这是墨市不知热晕的第多少个人,而这样的情况,还在全国各个地方上演。
“怎么最近老是有中暑的新闻,外面有这么热吗?”
水井小院里,众人刚吃完午饭,在屋檐下面铺了一排草席,累了就在那躺着睡觉。
杨书桦刚去给牛场送完饭,回来吃完饭,桌子上还有留给他的几牙西瓜。
西瓜是大清早摘下来的,在井水里泡了几个小时,吃起来冰凉爽脆,在稍微有点暑气的六月份,吃起来刚刚好。
他靠坐在木椅背上,看着新闻发出疑问。
王月霞在不远处掰豆角,山上种的豆角熟了,大丰收,光是发蔬菜包都解决不了丰收的豆角,于是最近大家换着花样吃豆角。
炒豆角炖豆角,结果每天还是有源源不断的豆角成熟,王月霞从网上找了豆角的一百种吃法,找赵静申请钱买了几个大玻璃瓶子,打算泡酸豆角。最近天气不错,晒干豆角也行,留着冬天吃。
“外头肯定比咱这里热,我以前出去打工,在汉江市打工的时候,每年夏天气温都能飙升上四十度,那人不还得照样干活吗?要不怎么说还得现在好,现在这日子是真好啊!”
王月霞在外地打工时认识一些工友,大家都是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普通人,前段时间王月霞发朋友圈暴露了现在的生活,不少人都问她是不是找个有钱的二婚男人。
王月霞告诉他们,她不仅找了个好的二婚老公,还找到一份好工作,巴不得在这个岗位上干到八十岁再退休。
两个人正说着外面的极端天气,山庄群里突然跳出一条通知,是夏芜发的。
“哟,刚才还说天热呢,小芜就要给咱们发高温补贴了!”
“咱们这又不热,还发什么高温补贴啊!”
王月霞嘴里说着,脸上不禁露出笑容俩,掏出手机仔细看通知。
由于最近天气热,山庄好多员工都需要在太阳下户外工作,夏芜决定调整工作时间,采用灵活作息,大家可以起早趁着凉快时干活,避开中午最热的几个时段,也可以等太阳下山再干活。
除了作息有调整,夏芜还决定给公司每个员工每人每月发三百块钱的高温补贴,另外每个人一天可以领一个西瓜回家。
山上的西瓜批量成熟,西瓜这玩意重量太大,如果不是专业的果商来收购,还真不好往外卖的。
夏芜种了十几亩西瓜,这个夏天少说能有几万斤收获,怎么往外卖,她还在找人谈合作。
家里有果园的都知道,一天给出去几十个西瓜也是九牛一毛的量,真到卖的时候路上损耗都比这些多了。
不过员工们都非常开心,他们现在每天也不缺西瓜吃,每天大清早摘几个回来泡井水里,中午吃完饭能来几牙西瓜,下午干活时也有西瓜吃,能解暑。
杨书桦是真感慨啊,他以前在外面上班的时候,每天跟牛马似的赶交通上班,路上热的大汗淋漓,公司的高温补贴也迟迟盼不下来。
结果回来之后,在家门口工作的待遇都比在外面上班好。
杨沟村这地方真不热,属于山区,没有工厂,人口也不密集,也就每天中午太阳最大那几个小时热,夜里气温骤降,睡凉席都还冷,还得盖点被子。
夏芜可就把高温补贴给想到了。
也难怪村里个个都跟打了鸡血,杨书桦就没见过有谁偷懒的,给山庄干活比给自己家干活还仔细认真,还勤快。
就说山上那些豆角子吧,夏芜自己都没想到怎么解决,说实在不行就拿去喂牛,还是员工觉得浪费,没办法挣钱,多可惜,就想着晒干豆角泡酸豆角,王月霞还说等酸豆角泡好能做些酸豆角包子卖。
外面多少公司老板想要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动不动提出要员工把公司当成家一样建设,结果等员工有事了,他们又像踹垃圾一样把员工给踹出去。
有些老板则更过分,都不等员工出事,给员工开着两三千的工资,连自己都养活不起,却要求员工操着卖白粉的心,还动不动PUA员工不知道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