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气氛渐渐热闹起来。柳嫣冉拿出便携音响,播放起轻快的儿童歌曲,孩子们跟着哼唱,紧张的情绪慢慢消散。
“叶老师,”小浩突然举手,“如果有人问我是哪里的孩子,我该怎么说?”
叶知秋的目光中满是温柔,轻轻地凝视着他,缓缓说道:“你就大方地告诉大家吧,你是从彩虹桥福利院走出来的孩子。你手中这些精美的作品,凝聚着满满的爱意与不懈的努力。今日你走出那一方小天地,尝试将自己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拿出来售卖,为自己挣些零用钱。要知道,这份凭借自身努力去争取的勇气与行动,远比所谓的出身要耀眼得多,更值得你去骄傲。”
小浩点点头,眼神亮了起来。
半小时后,大巴顺利抵达上下九步行街东入口。张继东将车停在指定区域,打开车门。外面人声鼎沸,游客如织,五彩的招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到了!上下九,咱们的‘商业首秀’开始啦!”陈梦瑶挥了挥手,率先下车。
大家迅速分工:陈梦瑶和欧阳寒负责摆摊位,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赵丽雅和司机赵文强协助孩子们布置展台,柳嫣冉和叶知秋则在一旁维持秩序,防止人流冲撞。
一张张折叠桌依次被打开,平整的桌布细心地铺展其上;遮阳伞也纷纷撑开,投下一片清凉荫蔽。与此同时,专为孩子们准备的物品——一箱箱的矿泉水、新鲜松软的面包、营养丰富的牛奶以及完备的急救包,都从大巴车上有序搬运下来,整齐地放置在地面上。
手工艺品按类别整齐陈列:布偶区、串珠区、编织区、绘画明信片区。每个摊位前都立着一块手绘招牌,写着“儿童手作,爱心义卖”“纯手工制作,支持梦想”等字样,还有一个福利院的二维码和一个捐款箱方便大家可以给福利院捐款。
“叔叔阿姨,来看看我们的小兔子吧!都是自己做的!”小雅站在摊前,声音清脆,脸上带着羞涩却坚定的笑容。
一位路过的年轻女士停下脚步,拿起一个布偶:“这个真可爱,多少钱?”
“十五块!”小雅挺直腰板,“还可以送您一张我们画的祝福卡!”
“好啊,我买两个,送朋友。”女士笑着扫码付款。
“谢谢您支持!”小雅认真地把布偶装进袋子,还特意系了个蝴蝶结。
不远处,小宇正专注地向一位老爷爷介绍他的串珠笔筒:“爷爷,这个珠子是我一颗一颗穿的,用了三天呢。您看,这里还有个小太阳,代表希望。”
老爷爷眯眼笑了:“小宝贝真用心,这钱花得值。”
赵佑泽站在一旁,眼里满是欣慰。他对陈梦瑶低声道:“你看,他们不只是在卖东西,更是在表达自己。”
与此同时,福利院派来的两个工作人员就守在孩子们摆摊的地方。他们仔细地记录着每个孩子手工制品卖出去的价格。他们计划等所有东西都卖完了,结算总金额的时候,就会按照各个孩子自己做的手艺品所卖到的钱数,把钱分给每一个小朋友。之后,大家还会一起到银行去办理银行卡,把这些钱妥妥当当地存起来。
“是啊,”陈梦瑶望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这些孩子,比我们想象中坚强得多。”
中午时分,阳光正烈,但义卖摊前依旧人流不断。有人被童趣的手工艺品吸引,有人被孩子们真诚的笑容打动,更多人是被“福利院儿童义卖”这几个字所触动。
“这钱是给孩子们的吗?”一位游客看着捐款箱,转头问身旁的工作人员。
“是的,但用途分了几块。”赵丽雅笑着解释,语气自然又温暖,“一部分用来补贴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开销,另一部分会放进‘梦想基金’,专门支持他们将来参加职业学习。比如小雅一直想学画画,她画得真不错;小宇呢,迷上了木工,整天琢磨怎么做出结实又好看的小凳子。我们希望他们不只是被照顾,而是真正有底气去追求自己想过的生活。”
她顿了顿,指了指不远处的摊位:“今天他们卖的手工艺品,全都是自己做的。陶土杯、编织挂饰、还有这些明信片——一笔一画都是他们的想法。不光是赚点零花钱,更重要的是,能和游客说话、收钱、道谢,这种真实的社交锻炼,在课堂里可学不来。”
游客听得认真,目光扫过摊位前那几个穿着统一T恤、脸上带着腼腆笑容的孩子。他们动作略显笨拙,却格外认真地介绍着手中的作品。有人结巴着说出“欢迎光临”,有人紧张地反复确认价格,但眼神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光。
“真棒。”游客点点头,眼底泛起笑意,“他们比很多大人都勇敢。”说完,她掏出手机扫码,捐了200元,“帮我跟他们说一声,我看到了,也记住了——他们的努力,有人在乎。”
赵丽雅郑重地道谢,转身从摊位上挑了一张明信片。那是小雅画的:一片向日葵田在阳光下金灿灿地摇曳,角落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我想画出整个世界的颜色。”她把卡片递给游客:“送你一张,留个念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