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芸冲进院子时,脚步带起一串尘土,手中那封密信边缘已被汗水浸软。她喘着气,声音发紧:“东原那边,昨夜有人挖断了引水渠的旧道,土堆塌了半边,还伤了两个守夜的村民。”
我接过信,纸面粗糙,字迹潦草,落款是东原临时联络点的老农赵五。信里说,塌方处露出几道新踩的脚印,深浅不一,像是夜里有人特意绕路而来,干完就走。
柏舟站在我身后,眉头拧成一股绳:“不是说好最近没人靠近吗?谁会在这节骨眼上动手?”
“不是意外。”苏芸摇头,“赵五说,那几道脚印,是从北岭方向来的。”
北岭——那是赵财堂兄的封地。我攥紧了信纸,指节发白。他不敢明着抢,就暗地里毁我们的路。
“不能等了。”我转身走进仓房,点亮油灯,将东原舆图铺在案上。塌方位置在西北角,正是未来主渠的起始段。若不尽快清理,后续施工图纸全得重算。
柏舟跟着进来,站在我旁边:“要不,推迟开工?等查清是谁在背后捣鬼。”
“越拖,他们越敢伸手。”我盯着地图,“原定的日期不能改。八月初三,立秋后第三日,天气稳定,土质干爽,最适合动土。我们按计划走,但得提前部署人手。”
我唤来文书员,口述三道安排:一,即刻派人去东原加固塌方段,用竹架和草席临时支撑,防止雨水渗入;二,召集昨日报名的村民,今晚在广场集合,说明情况,稳定人心;三,让苏芸带两名信得过的青年,明日一早出发,去周边三个村子招募石匠、木工和渠工,务必在五日内带回足够人手。
夜幕降临时,村中广场已聚了不少人。我站在长桌后,把密信内容简要说了一遍,没提赵财的名字,只讲事实:有人想阻我们开工,但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
“东原的地,是咱们自己一两银子一两银子凑出来的。”我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图纸是大家签过字的,钱是大家投进去的,现在有人想一脚踩塌它,你们答不答应?”
人群静了片刻,随即有人喊:“不答应!”
“对!咱们自己人还没动手,外人倒先来拆台?”
“云娘子,你说咋办,我们听你的!”
我点头,宣布明日起开始招募专业工人,凡参与东原建设的,工分照计,每日额外加半升米,受伤由基地医箱免费医治,若因公致残,基地每年供粮三石,直至老去。
老农赵五拄着拐杖走出来:“我儿前些年在府城修过桥,懂石料打基。他本不愿回来,可听说这事,昨儿夜里就收拾包袱了。我替他报名。”
人群里陆续有人应声。有会夯土的,有懂暗渠走向的,还有个年轻木匠,说他能按图做可拆卸的浇筑模架。
我一一记下名字,当场发了临时工牌。柏舟站在我身边,默默记录出勤人数。
第二天一早,苏芸带着人出发。我则回到系统界面,调出能量值余额——3270点。距离兑换高级工具所需的5000点,还差近两千。
眼下最急需的是“便携式土壤压实仪”和“模块化钢架模板”,这两样能大幅提升地基施工效率。可系统提示,压实仪需4000点,模板需3000点,必须分批兑换。
我翻看近期任务列表,发现有个隐藏任务刚刷新:【灵菌干批量销售·初级】——在三日内售出五十斤以上,奖励800能量值。
时间紧,但有机会。
我立刻打包二十斤灵菌干,带上两袋灵泉水稻,赶往镇集。李商人前几日刚打通酒楼渠道,正是扩大销路的好时机。
镇集人声喧嚷,我在老位置支起摊子。刚摆好货,就有个小贩凑过来,盯着那袋灵米看。
“这米……是上次酒楼用的那种?”
我点头:“新一批,刚收的。”
他眼睛一亮:“我姓陈,在镇西开个小干货铺。你这米要是稳定供货,我能帮你走茶楼和客栈的线。”
我心中一动:“你铺子做多少家?”
“八家。”他伸出两根手指,“每月至少要三百斤。但我要的是统一度量,包装也得整齐。”
“可以。”我答应,“但你得先试货。十斤拿去,卖完再结账。若回头客多,我们长期合作。”
他没想到我这么痛快,愣了愣,随即笑道:“痛快!那我下午就带人来取。”
一单谈成,我转头去了李商人铺子。他正清点账目,见我来,立刻放下笔:“东原的事,我听说了。”
“有人不想让我们开工。”我说。
“那就更要快。”他沉声,“我这边刚谈下一家新酒楼,开口就要一百斤灵米,但得保证不断货。你若能供,我预付三成定金。”
“能供。”我直视他,“但我要的不是现银,是能量。”
他一怔。
我取出一包灵菌干:“这批货,你帮我全卖出去,三天内。”
他笑了:“你还是老样子,要的从来不是钱。”
当天傍晚,李商人派人送来售罄凭证。加上陈姓小贩的试单,能量值瞬间增加800点,系统弹出提示:【隐藏任务完成,奖励发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