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飞船舷窗洒进来,我站在控制台前,手指轻点屏幕,调出系统界面。随着生态平衡方案的全面落地,多个星球已开始实施农业与环保并重的种植计划。这是我穿越以来最宏大的项目之一,也是我第一次真正看到希望的曙光。
“信号还是不太稳定。”顾柏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正盯着另一块数据屏,“尤其是红土平原那边。”
我点点头,那片区域是我们最早选定的试点之一,土壤贫瘠、气候恶劣,但正是这样的地方,才能检验我们的技术是否真的有效。“派无人机过去看看吧,顺便采样回来分析。”
他应了一声,转身去安排任务。我则继续查看其他星球的反馈数据。虽然有些地方还在调试中,但大部分区域已经传回了初步结果——土壤湿度回升、植被覆盖率提升、水源污染指数下降……每一项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娘!”小承安蹦跳着跑进驾驶舱,手里还抓着几根草叶,“我刚刚在田边发现了一种奇怪的草!它好像会呼吸一样!”
我一愣,随即想起之前顾柏舟提到过一种“会呼吸的草”。我蹲下身,接过儿子手中的草叶,仔细观察它的叶片和根茎,确实有些特别。“你在哪里找到的?”
“就在新翻的田埂边上!”他兴奋地说,“我还看见有虫子围着它转呢!”
这或许是个意外的收获。我将草叶小心地收好,准备等样品采集回来后一起送检。
几天后,我们终于收到了完整的监测报告。各项数据显示,生态修复的效果比预期还要好。尤其在X-7星,林婶提供的节水经验被广泛应用后,当地的水资源利用率提升了近四成,而作物产量却没有下降,反而略有增长。
我把这些数据整理成一份阶段性报告,准备提交给星际农业联盟。但在出发前,顾柏舟递给我一个小布袋:“这是今天早上林婶偷偷塞给我的,说是祖传的老种子,抗旱能力特别强。”
我打开袋子一看,里面是一些深褐色的小颗粒,表面纹路复杂,看起来确实不像是普通品种。“她没说什么别的吗?”
“只说让我交给你。”他摇摇头,“她说这些种子以前是他们家祖辈用来应对大旱的,后来因为产量不高就没人种了。”
我心中一动。传统农耕智慧往往蕴藏着现代科技难以复制的价值。如果这些种子真的具备极强的抗逆性,那对我们未来的生态种植将是极大的补充。
星际农业联盟的会议厅比我想象中冷清不少。尽管我们在244章的努力让部分代表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但联盟内部依旧存在质疑声。
“云小姐,”一位年长的官员率先开口,“你的数据确实令人鼓舞,但我们必须考虑现实问题。生态农业投入高、回报慢,农民们愿意接受吗?”
我早有准备,点开全息投影,展示了几段实地采访视频。画面中,年轻的农户们正在使用轮作制度,有的已经开始尝试有机肥料。他们的脸上带着笑意,讲述着收入的变化和土地状态的改善。
“这不是一场短期投资,而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我坚定地说,“我们不是在牺牲产量,而是在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延长土地的生命周期。”
会场陷入短暂的沉默,随后有人低声交谈起来。
“你们的数据模型是否经过第三方验证?”另一位官员提出质疑。
“当然。”我调出一组独立机构的评估报告,“所有数据都来自实际种植区,经过多轮交叉比对。”
这时,一名坐在后排的女性代表忽然举手:“我想问一下,你们有没有考虑过资金支持的问题?”
我看了她一眼,觉得她的眼神里透着几分认真。“目前我们主要依靠各星球自行出资,但如果联盟能设立专项基金,提供一定的补贴和技术支持,我相信推广速度会更快。”
她点了点头,没有再追问。
会议结束后,她果然找到了我。“我是联盟农业发展部的副主管,叫周婉秋。”她递来一张名片,“我对你的项目很感兴趣,如果你需要资金方面的协助,我们可以谈谈。”
我接过名片,心里微微一动。这是一个新的机会。
回到驻地后,我着手组织第一次生态农事培训。村里的年轻人们大多愿意尝试新技术,但老一辈却有不少人持观望甚至反对态度。
“我们种了一辈子地,凭啥要听你说改就改?”一位年纪较大的村民皱着眉头说,“轮作?那是浪费时间!化肥用得好好的,为啥要换什么有机肥?”
我理解他们的顾虑,也尊重他们的经验。于是,我请几位已经尝试新方法的年轻农户上台分享自己的经历。
“我家今年换了轮作方式,玉米和豆类交替种,不仅产量没降,连害虫都少了。”一位小伙子说道,“而且土壤明显松软多了。”
“我试了有机肥,一开始担心肥力不够,结果发现作物长得更健康,病虫害也少。”另一位接着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