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船在小行星带的深处缓缓前行,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躲避行动后,众人仍在调整呼吸。我的手指搭在控制面板上,目光扫过雷达屏幕,心中却始终萦绕着一个念头——我们离目标更近了。
“能量波动还在持续。”林婶的声音从监测位传来,“而且频率似乎变得稳定了。”
我点头,心头隐隐有些激动。经历了那么多危险,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启动全频段扫描。”我说,“我们要确认那到底是不是晶体发出的能量信号。”
小张立刻执行命令,系统开始运转,外部传感器释放出一圈圈淡蓝色的光波,在黑暗的宇宙中扩散开来。数据不断回传,屏幕上跳动的数值逐渐趋于一致。
“匹配度……百分之八十九。”小张惊讶地睁大眼,“这几乎可以确定是晶体的能量特征!”
舱内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人低声欢呼,也有人攥紧拳头,压抑已久的紧张感终于稍稍松动。
“位置呢?”我问。
“坐标锁定。”小张迅速调出地图,“距离我们现在的位置大约还有四十七公里,但中间有三颗较大的小行星阻挡航线。”
我盯着屏幕上的路线图,思索片刻,道:“绕行,避开正面撞击风险。同时加强护盾,以防辐射进一步增强。”
“明白。”负责操控的队员立即调整飞行路径,飞船缓缓转向,朝着那个充满未知的方向驶去。
一路上,我们依旧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松懈。小行星群之间的空隙狭窄而复杂,稍有不慎就会撞上漂浮的岩石。好在经过前面几次危机,大家已经习惯了这种高强度的操作节奏。
就在飞船即将穿过最后一道障碍时,雷达突然亮起一道红光。
“前方发现异常物体!”林婶急促地说,“体积不大,但表面反射出强烈光芒!”
我立刻起身走到主控台前,仔细观察雷达图像和光学探测画面。
一颗略显不规则的小行星静静悬浮在前方,它的表面布满裂痕,仿佛随时都会碎裂。但在其中一处裂缝之间,隐约透出一抹幽蓝色的光晕,那光芒像是活着一般,缓缓流动,又似在呼吸。
我的心跳加快了。
“那就是晶体。”我轻声说,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兴奋。
整个驾驶舱陷入短暂的沉默,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准备近距离探测。”我下达指令,“放出无人探测器,先确认晶体状态。”
几分钟后,一架小型探测器从飞船侧翼弹出,灵活地朝那颗小行星飞去。镜头画面清晰地投射在主屏幕上,随着探测器靠近,那抹幽蓝的光芒越发明显,甚至能看清它镶嵌在岩石中的具体形态——晶莹剔透,仿佛某种液态物质凝固而成,内部还流转着微弱的电光。
“太美了……”林婶喃喃道。
“能量读数持续上升。”小张报告,“与系统提示的晶体特征完全吻合。”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激动,转头看向团队成员们。
“现在,我们要制定详细的获取计划。”
接着大家围拢在主控台旁,继续深入探讨计划细节:
“首先,必须确认晶体周围是否存在守护机制。”我开门见山,“之前我们在动力舱发现的那个奇怪装置,以及飞船检测到的特殊磁场,都说明这里可能隐藏着某种防御或保护系统。”
老李点头:“我也这么认为。如果贸然靠近,可能会触发什么意外情况。”
“那就先由探测器进行试探性接触。”我继续说道,“让它尝试接近晶体,记录所有变化,包括磁场、温度、能量波动等参数。”
“没问题。”小张立刻操作遥控界面,“我会让探测器缓慢靠近,并实时传输数据。”
“其次,我们要考虑如何安全取下晶体。”我环视众人,“它嵌在岩石之中,直接剥离可能会导致结构损坏,影响后续使用。”
“我们可以尝试用系统的切割工具。”一名技术人员提议,“那种高能激光对岩石材质有很强的穿透力,还能精准控制深度。”
“这个办法可行。”我赞同,“但必须确保不会损伤晶体本体。”
“另外,还要安排备用方案。”我补充道,“比如一旦触发某种防御机制,我们需要快速撤离,或者启用防护屏障进行隔离。”
林婶皱眉:“可问题是,我们不知道这些防御机制是什么样的形式,可能是物理攻击,也可能是能量干扰。”
“所以才要小心行事。”我看着她,“我们的每一步都要有预案,不能有任何疏漏。”
会议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最终我们敲定了行动计划:
探测器先行接触晶体,记录所有反应;
若无异常,则派出机械臂进行切割作业;
同时,飞船维持全功率护盾,随时应对突发状况;
若出现任何威胁信号,立即中断任务,撤退至安全区域。
计划确定后,所有人回到各自岗位,准备执行任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