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仙侠 > 百年讨债了尘缘 > 第380章 李代桃僵之计

百年讨债了尘缘 第380章 李代桃僵之计

作者:大川坝老奂 分类:仙侠 更新时间:2025-07-29 03:09:59

魏冠甲从甄别自家地下室古董和财宝的真假看出,其中有许多赝品宝物出自故宫,好多财物是宫廷用具。以清末民初这个时期的权力转移看,元容安完全具备将宫廷财物据为己有的能力,满朝文武也有向元容安进贡行贿的趋向,元容安积累如此多的财物,完全有可能。

元容安既然能囤积如此多的财物,并将这些财物转移到京城房山县南窖乡水峪村元王明所居住的地下库房里,那元王明原来收藏在地下库房里的宝物,毫无疑问是真品。

但自己将这些财宝原封未动的转移到山西省临汾地区翼城县自己家里,怎么就全部变成仿制品和赝品呢?这真是千古未有的奇闻啊!

这些古董和宝物,从京城房山县拉运到河北省保定地区莲池县的那个山洞里,又从莲池县的那个山洞运到山西省翼城县中卫乡老家里收藏,再从老家拉运到翼城县城的家里,魏冠甲寸步不离的守着这批财宝,他相信路途上和中间储运环节,没有发生掉包之事。从房山县水峪村到翼城县自家住宅地下室里的整个过程,那些包装宝物的棉布袋子就从来没有打开过。

魏冠甲回想着,思谋着,他认为问题没有出在路途和储运当中,问题应该发生在源头。元容安在房山县南窖乡水峪村收藏的这批古董和宝物,本身就是假货或仿制品。

魏冠甲思谋及此,随即否定了这个想法,以元容安当时的身份地位,不可能收藏一屋子假货,更不可能将这批假货保存至今。

唯一能解释通的,就是元容安收藏在房山县水峪村的这批货是真的,却被人在水峪村元家全部掉包了。

魏冠甲对自己的这个分析,同样感到吃惊,储存在水峪村元家地下库房里的这批货,太大太多太杂了,要将如此多的古董和宝物全部复制完,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没有十年八年时间难以完成。要仿制这些繁杂的物件,需要各种原料,需要制造器械和设备,需要一大批能工巧匠,这得调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凭一二人之力,很难完成。

就魏冠甲所知,长期居住在房山县南窖乡水峪村的元家人,是元容安的弟弟元王明,元王明小妾申氏和儿子元长洹。

当时听说元长洹从小体弱多病,元王明为儿子高薪雇请了一位保健大夫,长期住在元家,为儿子医病保健,但元长洹还是在23岁时早逝。时间不长,元王明也病逝,保健大夫离去。

水峪村元家只有4人。其中,申氏女流之辈,只会抚养孩子。元长洹身体羸弱,手无缚鸡之力,后来又在元容安手下做事。在元长洹成年后的短暂时间里,他没有精力完成如此宏伟大业。

唯一能仿制这批古董和宝物的,只有元王明和保健大夫。

就魏冠甲上上一世云律所知,元王明对哥哥元容安忠心耿耿,元王明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哥哥缔造的,元王明不可能背叛元容安,元王明绝不会掉包这批古董和宝物。

那名保健大夫仅凭一人之力,不会完成这批宝贝的仿制和替换的。没有元王明许可,他连元家地下库房里都进不去,他甚至不知道元家地下库房和里面储藏的东西。

以魏冠甲推断,这批财宝至少得6人以上的能工巧匠才能仿制,并且完成转移。

那水峪村元家地下库房里的财宝,究竟是谁仿制又掉包的呢?

魏冠甲百思不得其解。

魏冠甲突然想起,16年前,他去商丘地区睢阳区高辛乡面见李悟真时,这位元容安转世的残疾人表情木讷,行动迟缓,表现出对一切事物都无所谓的状态。当魏冠甲要挟李悟真,要揭穿其身份真相,分一半元容安收藏于水峪村的财富时,李悟真并没有表现出惊讶,不同意或百般抵赖的姿态,那瘸子对失去一半珍贵财富,好像满不在乎,表现得非常镇静,就像知道这批财富是假的一般,很痛快的答应了。

李悟真的这种表现和状态,说明他在16年前,就知道这批财富是假的。

难道这一切,都是元容安自导自演的一起苦肉计。

也就是说,元容安在死亡之前,早已将这批财富转移出去,又一模一样仿制了这样一批财富,收藏在水峪村元家地下库房里,以掩人耳目,行的是李代桃僵之计。

对头,这种可能性非常大。如此浩大的工程,只有元容安能统筹起来。

魏冠甲越想越开窍,以元容安的阴骘和狡诈,这样的事情,他完全能想得到,做得起。

看来,他魏冠甲的上上一世云律,斗不过元容安。这一世的魏冠甲,也没有瘸子李悟真手段高。

魏冠甲还要复兴云律家族,他不能输给李悟真。

喜欢百年讨债了尘缘请大家收藏:(ixmao)百年讨债了尘缘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