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古典架空 > 穿越古代之靠山吃山 > 第140章 心思

穿越古代之靠山吃山 第140章 心思

作者:杲杲冬日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5-07-29 02:17:02

结亲的队伍带着周兰一路吹吹打打,到了桂花坞,进入家门拜了堂,送到房间,周兰抬手摸了摸身上的簪子,心中松了一口气,

不过想着一会儿可能发生的事儿,还有昨天晚上她娘和她说的那些,她的脸就止不住的发烫。

夜幕降临,新郎官被他大哥送进了房间,

这场婚事因为徭役,蒙上了一层暗影,大家都没啥心思闹洞房,敬酒的时候,新郎官也没有被多灌,

回到房间的时候,吕生黝黑的脸上泛着红光,不只是不胜酒力,还是别的什么。

看着端坐在床头的周兰,他伸手关上房门,亦步亦趋的走到自己媳妇儿跟前,

在烛火的照映下,周兰浑身泛着暖黄的光晕,格外迷人,

吕生瞧着自己新娶的媳妇儿光彩照人,搂着她的身子,倒在床上,

这对新成婚的年轻夫妻,探索着各自身躯的奥妙和滋味......

第二天,周兰早早醒过来,瞧着窗外的天色,她没有立刻起来,

男人的大手搂在她肩膀上,回忆起昨夜的事儿,她脸上还是止不住的发红,轻轻拉了拉被子,盖住自己,她瞧了瞧身边的男人。

两人订亲前见过一面,订了亲之后,秋收这男人去家里干了两天活,还偷偷送了自己头花和头绳。

脑中正胡思乱想着,男人醒了过来,看着怀里的媳妇睁着大眼睛,魂游天外的样子,

很是可口,他之前相看的时候,就一眼相中了周兰,后面心心念念娶回家,终于得偿所愿了,心中异常满足。

看着媳妇裸露着的白皙透红的肩膀,念及昨夜的滋味,他翻身压了上去,堵住了媳妇儿的惊呼,开始了新一轮的挞伐。

好不容易两人结束,天色也开始放亮了,周兰止住男人任然不老实的手,软声道:

“一会要给爹娘进茶,还要准备早饭,你饶了我吧!”

吕生晓得规矩,听了媳妇的抗议,乖乖收手了,

两人起床收拾的时候,周兰把昨天自己趁新房里无人,偷偷放进嫁妆的银簪子拿出来,

盯着梳妆台,拿着簪子,扭头对吕生道:

“相公,这根簪子是我的嫁妆,本来今日进茶我是想带着的,但是因为租税和徭役的事儿,我觉着不好太招摇,免得招小人,簪子太贵重了,我今日就不带了,你觉着怎么样?”

吕生听到媳妇的问话,走过来一眼看见媳妇手里拿着的银簪子,心中也是一惊,没想到岳家这么厚道,给媳妇儿添了这么大一根簪子,思索了一下媳妇的话,他觉得有道理,

“媳妇儿想得周到,就听你的,”

说着还啃了周兰两口,周兰闻言乖巧的把簪子藏好,

“还有簪子的事儿,相公可以和爹娘说,但是回娘家不要提起,免得我哥哥嫂嫂们对咱们有想法。”

吕生还以为是丈母娘悄悄给媳妇儿,照样点头应了。

进了茶,周兰在大嫂的陪同下去给一家子做早饭,吕生的老娘趁机也向儿子打听了一下儿媳妇的压箱钱和嫁妆。

吕生如实交代了周兰的嫁妆,尤其是银簪子的事儿,也提点了自己娘亲。

晓得了儿媳妇的嫁妆的虚实,吕老娘的心中十分满意,后面对待自己这个儿媳妇自然是和颜悦色。

加上吕生又喜欢她,她的日子倒过得比在娘家还滋润。

刚进十月,周村长就带着瑶塘村的村民去服徭役了,村子里还有不少人,但是最多的还是老弱妇孺,

服役的人走了,村子里的生活仍然还在继续,看起来仿佛与原先没有什不一样,但是村子里确实是更加的安静了,人们脸上的笑容也更加少了一些,面容更加愁苦,偶尔在村子里遇见人,大家聚在一处,感慨家里去服役的兄弟或者老人,愁一愁他们会不会吃不饱、生病或者是被监工的衙役鞭打。

就像大石头投入水面,刚开始的汹涌波澜过去,水面也渐趋于平静了。

赵大成一行人,独独缺少了一个周大刚,他和林兰华依然三天两头的带着周二刚和林家三兄弟一块儿进山,

因为之前遇到野猪,林长山还受伤了,腰养了不少日子才缓过来,他们之后进山时,都谨慎了不少,

一行人小心翼翼的一点一滴的往深山里探去,没有再遇见过很大的风险,收获却节节升高,林兰华和赵大成看着众人在深山里越来越如鱼得水,欣慰不已。

十月份过了,地里的红薯早已经熟透了,种得多的人家带着一家老小一天到晚在地里忙活,

周二刚和林家三兄弟这几天也在帮着家里挖红薯去了,他们一行人进山的进程就停了下来。

叫大家先在家里忙活过这一阵子,他们再继续进山。

赵大成家里的红薯少,一家子慢悠悠的忙活就行了,他们早早起来,吃饱了早饭,等天色大亮了,才牵着骡子慢悠悠的往地里去,

今天赵大成带着林兰华和赵大娘挖红薯,小石头负责在后面跟着捡,偶尔小石头捡腻了,也跑去挖几锄头,

一行人悠闲的挖了一个上午不到的时间,就把地里的红薯全部挖出来了,

林兰华看着差不多一亩大的地,瞧着小石头捡在箩筐里的红薯,这时候的红薯不算大个,最大的也就拳头大小,大部分都是成人两个拇指那么大的,这红薯烤吃和蒸食,大小适宜,

亩产也不似现代那样,亩产几千斤,这些红薯没有经过现代技术的改进,种子不算很好,

虫洞也不少,长得不大,亩产不算高,但是林兰华根据家里的收获,估量了一下一亩地差不多也就产五百斤左右的红薯,

算不上高产,但是对比一亩田最好的也就产三百斤左右的粮食,红薯在这饥荒的时代,还是为百姓活下去,做了很大贡献了,

村子里的人家,只要家里有多余的地,都乐意种上一点儿红薯和土豆。

喜欢穿越古代之靠山吃山请大家收藏:(ixmao)穿越古代之靠山吃山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