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总工也不高兴了:“张副局长,我从事冶金工作三十多年,难道还看不出一套设备的技术水平?”
张建华顿时哑口无言。
刘建国继续说道:“我看你们是别有用心。改革开放的政策刚刚出台,就有人迫不及待地要泼冷水,要阻挠技术创新。这种行为是极其错误的!”
王志民终于忍不住了:“刘厅长,我这也是为了安全考虑…”
“安全?”刘建国怒声道,“真正的安全,是要让我们的技术水平提高,让我们的工业实力增强!而不是因循守旧,抱残守缺!”
他指着那套改造设备:“这套设备不仅技术先进,而且投资少,见效快。这正是我们国家现在需要的技术创新!”
“可是程序上…”王志民还想狡辩。
“程序?什么程序?”刘建国打断了他,“国家明确规定,企业有技术改造的自主权。他们的投资在规定范围内,技术方案也是可行的,需要什么程序?”
沈良在心里暗暗佩服,这个刘建国确实是个明白人,对政策理解得很到位。
“而且,”刘建国继续说道,“我刚才了解了一下情况,这套设备投入使用后,生产效率提高了百分之二十,能耗降低了百分之十五,产品质量也有所提升。这样的技术改造,我们不仅不应该阻挠,还应该大力支持!”
车间里的工人们听到这话,都露出了兴奋的笑容。李师傅大声说道:“刘厅长说得对!沈工的这套设备确实好用!”
其他工人也纷纷附和:“对!我们天天用,最有发言权!”
王志民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他原本以为这次能够狠狠地打击一下沈良,没想到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张建华也意识到情况不妙,想要溜走,却被刘建国叫住了:“张副局长,你别走。这件事还没完呢。”
“刘厅长,我…”张建华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
“你们两个,”刘建国严厉地说道,“凭着一份来历不明的匿名举报,就到企业里来兴师动众,干扰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种做法是极其错误的!”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更加严厉:“更严重的是,你们阻挠技术创新,违背改革开放的大方针。这已经不是工作方法的问题,而是立场问题!”
王志民和张建华都低着头,不敢说话。
“回去之后,你们两个都要写深刻的检讨。”刘建国冷冷地说道,“王志民,你身为副厅长,带头犯这种错误,影响更加恶劣。我会在厅党组会议上严肃处理这件事。”
王志民的脸色变得惨白,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踢到铁板了。
刘建国转向沈良,语气变得和蔼起来:“小沈同志,你们的技术创新搞得很好。不过,今后在技术改造之前,最好还是跟上级部门通个气,免得再有人找麻烦。”
沈良点点头:“谢谢刘厅长的指导。”
“另外,”刘建国继续说道,“我听说你们这套技术还有进一步推广的可能性?”
“是的,”沈良回答道,“这套控制系统的原理可以应用到其他类似的设备上,如果推广开来,能够为全省的钢铁企业带来很大的效益。”
“好!”刘建国拍了拍手,“这样吧,下周你到省里来一趟,我安排技术部门的同志跟你详细谈谈推广的事情。”
沈良心中一喜,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结果:“好的,刘厅长。”
刘建国又对厂长老陈说:“老陈,你们厂有这样的技术人才,要好好保护,好好培养。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你们要给技术人员创造更好的条件。”
老陈连连点头:“是的,刘厅长。我们一定会好好支持沈工的工作。”
看到这里,王志民知道大势已去,只能灰溜溜地准备离开。
但沈良却叫住了他:“王副厅长,您别急着走。”
王志民回过头,恶狠狠地看着沈良:“你还想怎么样?”
“我想问问,”沈良淡淡地说道,“这份匿名举报信,到底是谁写的?”
王志民脸色一变:“我…我怎么知道?匿名举报信,当然不知道是谁写的。”
“是吗?”沈良拿过那份举报信,指着上面的字迹说道,“这个字写得很有特点,笔锋很有力度,应该是练过毛笔字的人写的。”
他看向张建华:“张副局长,您练过毛笔字吧?”
张建华脸色大变:“你…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沈良笑了笑,“只是觉得好奇。一般人举报,都会用印刷体,或者故意把字写得潦草一些,避免被人认出来。但这份举报信的字迹却很工整,很有特色。”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而且,举报信里提到的一些技术细节,一般人是不会知道的。只有对我们厂的技术改造情况比较了解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内容。”
刘建国也意识到了什么,严厉地看向张建华:“张副局长,这份举报信不会是你们自己写的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