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直击人性 > 第338章 最困难的时候帮助别人,会是什么结局

当一个人自身深陷困境,却选择向他人伸出援手时,这样的行为常被赋予理想主义的光晕。有人视其为愚蠢的消耗,有人赞其为高尚的超脱,但现实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评判场。

比如失业三个月的人,每天揣着简历奔波于招聘会,路过小区快递柜时总帮独居的老人取件。这种每天十分钟的举手之劳,既不耽误求职,又让他在楼道里总被热情招呼。

一天老人的子女来探望,听说了这事,恰好是公司的部门主管,顺手递来的内推机会,成了走出困境的关键。

困境中维持的弱关系网络,可能在未来转化为机会。但这种增益有明确边界,若帮助行为超出自身负荷,就像小区门口开杂货店的夫妻,自家孩子学费还没凑齐,却心软借给同乡五万块应急,结果同乡跑路,夫妻俩不仅要连夜摆摊还债,连孩子上学都成了问题,这便是双重损耗,既加剧自身困境,也可能因无力持续帮助而破坏关系。

单亲妈妈查出甲状腺结节需要手术,可手头上的项目正到关键节点,咬着牙术后第三天就回到岗位,赶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了工作。同事们都觉得太拼了,有人默默帮着打了一周的饭,有人把家里的补气血食材塞过来,但没人提过加班费、调休这些实际好处。

直到半年后公司有个远程办公的岗位空缺,领导第一时间想到了需要兼顾孩子的她,这份不用通勤的工作终于能平衡生活与工作。

职场中更常见的例子是,部门面临优化裁员,有人自己还在试用期,却主动帮老员工整理被遗漏的客户资料,这些资料恰好帮团队完成了季度指标。虽然他最终还是离开了公司,但老员工们把他推荐到了合作单位,HR说:“能在自身难保时还想着团队的人,错不了。”

但现实回报的时间与形式充满不确定性,就像同部门的人,疫情期间主动帮隔离的同事处理紧急事务,结果对方回来后不仅没道谢,还到处说“趁机抢功劳”,落得“吃力不讨好”的结局!

在亲密关系圈层中,常见结局是情感透支与关系深化的两极分化。一对刚付完首付的年轻夫妻,每月还完贷款后所剩无几,丈夫却总偷偷给老家的弟弟寄钱,妻子发现后大吵一架,这种帮助在她看来是对小家庭的背叛。

而身患慢性病多年的人,子女在外地打工,每次住院都是邻居轮流送饭,后来子女返乡创业,特意在小区开了家便民超市,对常来帮忙的邻居分文不取地修家电,如今整个楼栋的人见了他子女都像自家孩子般亲热。

更触动人心的是一家人,父亲中风后辞掉工作回家照顾,家里积蓄见了底,仍坚持每周给社区养老院的孤寡老人送两次热饭。有天父亲突然病危,送医时钱不够,养老院的护工们你五十我一百凑出了住院费,护士长说:“你对老人的好,我们都看在眼里。”

这便是亲人困境中延伸出的善意循环,当助人行为成为家庭默契的一部分,血缘与善意交织成更坚韧的纽带。

职场中陷入晋升瓶颈的人,眼看同批进公司的人都升了职,自己却原地踏步。新员工入职时,主动分享了整理的工作手册,还陪着跑现场熟悉流程。渐渐地,大家都叫“老好人”,这个标签在部门聚餐时能换来几句感谢,但在晋升讨论会上,领导却说“很热心,但好像少了点冲劲”。

更典型的是销售团队的新人,业绩连续三个月不达标,却总帮同事处理售后纠纷,月底评优时连提名都没有,主管的评价是“服务意识强,但缺乏攻坚能力”。

最具戏剧性的结局是关系反转。现实中不乏这样的案例:十年前破产时,连房租都交不起,却坚持资助老家一个考上大学的贫困生。自己啃着馒头,每月从牙缝里挤出五百块寄过去,从没告诉对方自己的处境。去年那个学生创业成功,辗转找到他,直接投资了新项目,得以东山再起。

亲戚间的反转则更微妙,年轻时帮小叔子带大了两个孩子,自己女儿出嫁时家里没钱,小叔子二话不说送来十万块,说:“当年你为我们家受的苦,我记一辈子。”

但也有反例,总在亲戚面前炫耀自己帮过多少人,后来儿子结婚想借点钱,那些被帮过的亲戚却纷纷躲着走,这便是道德资本过度消费的代价。

做木匠的人,前几年装修行业不景气,活计少得可怜,没闲着,把几十年的榫卯手艺拍成视频发到网上,还免费给年轻人答疑。有次一个做文创的团队看到视频,专门来合作开发新式家具,现在工作室不仅订单排到半年后,还收了三个徒弟传承手艺。

而早年守寡,靠捡废品供子女读完大学的人,期间总把干净的旧衣服留给比自己更困难的家庭,如今子女成了医生,每周都去社区义诊,对贫困家庭的孩子分文不取,总说:“母亲没教我大道理,但她捡废品时还想着帮别人的样子,我记一辈子。”这种代际传递的善意,成了比物质更珍贵的家族遗产。

开建材店的人被同行恶意压价,资金链断裂时,还是帮朋友的工地解决了紧急的材料短缺问题,自己则到处借钱周转。当时朋友只说了句“以后一定还人情”,没放在心上。

三年后想转型做装修公司,那个朋友不仅介绍了三个大客户,还帮对接了靠谱的施工队,这些支持正是来自当年困境中的一次援手。

结婚时婆家没给彩礼,自己攒钱买了套小房子,小姑子离婚后带着孩子无家可归,腾出主卧让母女俩住了三年。后来想换大点的房子,小姑子二话不说拿出全部积蓄,还说:“嫂子,当年你给我的不是房子,是活下去的底气。”但这种增长是非线性的,可能在数年内毫无回报,却在某个节点突然爆发,这种不确定性让多数人在困境中选择收缩社交圈。

喜欢直击人性请大家收藏:(ixmao)直击人性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