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古典架空 > 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 > 第491章 北宋经济课8

下面坐着的宋朝朝臣也不知道商贸的兴起竟然可以追溯到小小的煤炭之上,之前他们还看到后世向唐朝、明朝购买煤矿矿物。

唐朝和明朝也授予了部分开采权,但多数都是在偏远的地方,打着的目的不言而喻了,腹地中原的资源他们自己也想要保有,流传给子孙。

偏远地方的人难以进去,后世这算是变相帮助他们开垦了,所以唐朝和明朝授予的开采权后世需要支付的费用非常的少。

而现在后世人也逐渐开始辐射出去,去到越来越北边的地方,如果不是腾不出人手来,还打算往这个时候的北美洲那边去,那边现在的人少之又少。

如果开垦人不是自己,他们将会骂侵略者,如果开垦人是自己,他们将会说这是自古有之。

话题转回这边。

易梅说道,“在国际学界,也有一些人将宋朝称之为最早的海上帝国。”

“上一节课我们也说了,坊郭户的增加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繁茂的原因之一,现在我们详细来谈谈背后的经济逻辑。”

紧接着,易梅这边又出现了一些表格,这些表格里有坊郭户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关联的行业。

比如说有“窑户”“陶工”“炉户”“船户”“机户”“染户”等等,这些职业所涉及到的行业就有造船、纺织、制瓷、造纸、印刷、建 筑、矿冶等等。

各行各业的兴盛由此可以一观。

“宋代的经济结构的变迁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应该是处于一种反复探索当中形成一种循环关系,双方的相互拉扯,使得手工业者和商人的数量急剧增多,这些人的主体就存在这些坊郭户当中,即城镇人口。”

“这些城镇人口他们已经脱离了农业,不耕而食者十居七八,上面我们看到的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基本上就属于坊郭户,并且坊郭户当中还不乏有着雄厚实力的作坊主,还有半职业的手工业从事者。”

“到了沿海地区,比如说广州、福建这些地方,还有很多番汉大商,根据史料显示,两宋时期,从海外来,类似于阿拉伯人这种从事海上商业的外来商人在广州这一带就有十数万,还有很多类型的商人没有被包括进去。”

“宋代坊郭户数量的上升,说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经济和军事属性还是减弱,取而代之的是经济、文化属性。”

“经济的发展背后,我们也不能单说是手工业者和商人,还要说说除了他们之外的另外阶层,比如说……在座的诸位。”易梅的目光在下面掠了一圈。

下面的宋朝文官基本上都是进士出身。

也有个别不是,比如说三司使张方平,他是茂才异等科出身,也有人看低过他,就因为他不是进士出身。

不过易梅要说的是士大夫阶层,不是进士出身。

“因为科举制度的完善,一个新兴的阶层出现了,士大夫阶层。”

易梅想到了这里,目光似乎也从他们身上穿梭回到了那繁华的两宋时代,也是文气最浓郁的时代。

“在这里我们可以插一点题外话,宋朝的科举制度彻底的取消了门第的限制,无论是士农工商,只要是稍微有些文墨的人都可以去报考,应举入仕,这增加了宋朝的取仕范围。”

天幕上唐朝之前的人在天幕之上还说着一些酸话。

尤其是汉朝或者是汉朝之后,那个时候世家形成,横行霸道,他们坚信下面的普通百姓和他们不是一个东西,那个时候的平民在他们眼里是黔首,不是民。

现在就算是有天幕出现,一时之间汉朝以及到南北朝的观念还没有那么快转变。

有些机智的人已经开始承认平民百姓的力量和智慧,但有些人还在固守残缺,说起宋朝的科举制度,就酸了吧唧的。

但是日月不会因为他们的不喜就停止转动,时间的流逝也不会因为他们的挽留就停止前行,同样的,社会不会因为他们伸手,就停止发展。

宋朝人则是与有荣焉,宋朝的确是一个文风鼎盛的时代。

尤其是后面点出来的人数,不只是别朝的人吃惊,宋朝人自己的也吃惊。

“在两宋三百年间,每科取士高达几百人,甚至是上千人,从史料当中查询得知,北宋登科者约为六万多人,南宋则是五万多人,这十多万人参与考试,背后是数百万争取入仕的读书人!”

(竟然有如此之多。)

(所以宋朝进士的含金量高啊!)

(之前朱姑娘说过所谓的千年龙虎榜,我看是龙虎来了都要趴下,因为个个都是文曲星。)

(那可不是?)

(宋朝士大夫的待遇很好,看看他们的俸禄就知道了,不记得是几品了,反正一个月的俸禄够一个中产家庭吃好几年。)

(有点夸张了吧?不过确实待遇很好,而且那个时候你不是士大夫也挺危险的,就算是做点小生意都挺危险。)

(不是说吸平民百姓的血才这么富裕的吗?)

……

天幕上的弹幕密密麻麻的,有羡慕的,又说自己以后也要读书的,又说自己要经商的……

朱清谷也只是抽空看了一眼,确认没有大范围骂战就又把注意力转了回来。

至于有些人说酸话,说就说吧,以前也不是没有人说过,就算是他们说酸话也不能阻挡天下大势。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使得士大夫阶层治理天下的权限有所扩大。”

“宋代士大夫阶层是在农业文明以及中央官僚制度当中成长起来的政治精英,他们所盛行的是‘内圣外王’合一之道,也因此他们可以勇敢的宣布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且践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甚至可以和皇帝争辩。”

“士大夫阶层是一系列开明政策之后的背后推手之一。”

下面坐着的皇帝和臣子也眉眼微松,之前从表面上看待问题,看到的自然是表面的情况,正如同易梅说的那样,宋朝重视文人,有好也有坏,不能一概而论。

喜欢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请大家收藏:(ixmao)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