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古典架空 > 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 > 第485章 北宋经济课2

下面的人已经坐直了身体。

赵匡胤对着旁边的孩童赵昺叮嘱道,“等会认真听,要是听不懂就用笔在这里画一画,回去再让人给你说一说。”

赵匡胤指着桌面上下发下来的讲课资料。

这些资料可以方便他们和课程当中的内容对应上,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赵昺虽然才七八岁,但现在也十分早慧,乖乖的点了点头,“知道了,太祖!”

赵匡胤看着这个孩子可以说是越看越喜欢,而且到时候说不定还要去他那里,而且这孩子迟早也会长大,也就趁着现在培养。

绝对不能步那几个让人眼前一黑的皇帝的老路。

旁边的赵炅递过来一支水性笔,这种笔用起来并不是十分美妙,但胜在方便,携带方便,书写也十分的方便,用多了也就习惯。

和现代建交之后,就有不少的大臣喜欢用上这种便利的笔。

也有一些人依旧坚持用毛笔,而赵炅相对更加喜欢钢笔,尤其是笔头碰触着纸张的时候。

赵昺说了声谢,然后就打开了笔盖,拿着笔全神贯注的看着前面。

而天幕下的人也同之前一样变得认真起来,尤其是宋朝时期的人。

宋朝的商业氛围浓厚,有很多有着敏锐嗅觉的人,他们可以比明朝的人更加快的嗅闻到商业上的机会,然后一眼变相。

(已经准备好纸币。)

(清明上河图?好繁华的景象,作者是……张择端?)

(这位画师了不得。)

也有一些已经知道张择端的人在天幕之上科普张择端的画还有生平,张择端的这种相对来说写实的画,在宋徽宗看来没什么意趣,也不入流,所以在宋朝的时候还真的不是太受欢迎。

后世评价一幅画也不是单从帝王的喜好或者是时代流行上来看,而是要看画的技巧,是否具有人文价值、历史价值等等。

易梅教授就开始从这幅画上生动的分析,画上记录了汴京的城市风貌,从其中可以看出当世汴京的水网密布,桥梁通达,河运船只往来不息。

因为宋朝建立之前,北方连年战乱,经济被严重破坏,而相对的南方的经济则是相对的稳定、平和。

庆幸的是隋炀帝时期修建的运河,一南一北,而汴京正处于运河的核心位置。

“……汴京城内的河流形成河网,并且与城外相连,从各个方向过来的物资都可以通过水网来到这里,尤其是从东南方向接连不断涌过来的商品,使得这一条运河充当了经济大动脉的角色。”

易梅手中的按钮顶端可以拉出来,变成棍子,指着屏幕之上已经不是《清明上河图》,而是汴京城地图的画面。

“尤其是东南九路的物资,宋仁宗时期就有记载,朝廷的各方面用度,比如说如军食、币帛、茶、盐、泉货、金铜、铅银,甚至是羽毛、胶漆都是来自于这里,这里就是宋朝朝廷治理天下而不物资匮乏的源头。”

说到这里,下面的人的神情都顿了顿。

天幕下的人也就知道为什么大宋缩小了疆域,到了南宋之时也依旧富庶的原因之一了。

就算是跑到了南方,但是经济不崩溃,根还在,那就还能够继续,加上宋朝的经济其实很大一部分是依赖商业税,土地税少了许多,不至于让后面的南宋连反击都组织不起来。

“《清明上河图》中船乘不绝,足以看出来宋朝对水运积极开发利用,这也是对经济发展往来的一种促进,也促进了运河两侧的繁荣。”

“我们又看到这里,到了这里我们是不是可以看见一些店铺都是开在了街边,之前看过了明朝的一些讲解,可能有人先入为主的觉得这有什么?不是很正常吗?”

易梅摊手,随即话语一转,“但我们要知道,宋朝的前面还有一个大朝,那就是唐朝,唐朝的时候是有坊市的。”

“那个时候的坊与坊之间,市和市之间有着高大的围墙,也执行严格的宵禁制度,也就是晨钟暮鼓,到了宋朝,坊区和市区已经不再泾渭分明了。”

大家也稍微点头。

李世民也知道这一点,并且知道商业的重要性。

以前他们便是后世人所说的小农经济,坊市隔开也有利于管理,但是现在的唐朝可是知道未来的路不只是发展农业这一条。

李世民要让经济发展起来,也稍微放松了一些商业氛围,以几处地方试点,模糊了一些坊市之间的界限。

果然有利可图之人便来了,然后这里有了小摊,有了杂货店,有了饭馆,而那些喜欢凑热闹的人也来了,来了多多少少也会消费。

而店铺的老板赚了钱就要纳税上交到朝廷,朝廷也会花钱出去,形成一个循环。

现在的易梅分析的就是原先的大唐。

“宋朝政府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商业政策,首先就是交易地点的放开,直接就促进了城市内的贸易发展,同时随着城市内市场规模扩大,为了满足交易的需求,甚至于营业的时间也不再规定了。”

“到了后面,宋朝还出现了草市、夜市,甚至于夜市还可以通宵买卖。”

“夜市,我们就知道是什么了。”易梅说到这里,下面的传来一些默契的笑声,“那么草市是什么?下面坐着的大家肯定就都清楚了,但是天幕下的大家可能有些人知道,有些人不知道。”

朱清谷没想到易梅还会注意到天幕下的人,因为之前的几位讲师也是不和天幕下的人互动,只是和台下的皇帝大臣互动几句。

说他们是学生,他们也不算是真正的学生,都是有着自己见解的一方大佬。

“赶集大家听说过吧?”易梅说道,“草市也就是在州县城以外的水陆交通要道,又或者是驿站之类的地方形成的乡村定期集市。”

“草市起源很早,在东晋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宋朝的时候进入了鼎盛,在这之前,草市的交易时间同样也是有限的。”

喜欢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请大家收藏:(ixmao)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