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古典架空 > 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 > 第431章 变化3

她在这里静坐,大堂经理觉得她有些眼熟,不过眼不眼熟,都是会过来询问她需要办什么业务的。

“不用,我随便看看。”但朱清谷只需要说两句字正腔圆的话,一下子就被人认出来了。

这张脸他们培训的时候也是需要反复记的,加上在天幕之上天天看,他们怎么不熟悉?

不过大堂经理也不敢打扰她,就请她随便看看,“原来是朱同学,朱同学请随意。”

朱清谷坐了一会,还看到了有几个商人和农户一起过来,原来他们是要组成股份制农社,现在要申请贷款。

相关的手续就是要在这里办理,还有大唐设立在对面的经贸办事处。

这是大唐为了快速完成手续审核设立的。

这两处地方目前就是办事效率最快的地方,绝对不会有人推诿,能够来这里的人可都不是那么简单的,尤其是大唐这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他们绝对不会让自己犯错,然后丢掉这个位置。

加上这里不是有后世专家视察,就是陛下或者是朝中重臣前来,这里就是展现才华和能力的地方!他们肯定要在这些贵人面前混个眼缘。

朱清谷也就是观察一下,发现这边的办事也很有一种银行感,而且这里还放上了电脑。

原来辅助ai变成了网络支点,在这附近就可以通过时空通道使用网络。

这边大唐员工多半还是手写,但也有一些岗位上的大唐人生涩的采用电脑录入,旁边还有后世人指点他们如何使用。

就算是这样,办事效率也一点都不低。

大唐人 电脑=?

朱清谷多看了几眼,让系统拍摄了几张照片,依旧觉得奇妙。

时空交接所绽开的花朵正一点一点的显露在面前,只有踏上这一条路的人,才能够品尝到甘和蜜。

而没有追上来的人,只会被遗忘在后面。

这一两天,朱清谷白天就去各个项目去看看。

然后还去看了看挖煤。

感觉他们挖煤也是挺有意思的,都快到西伯利亚这边了。

反正这个时候这边都没有人,而且现在夏天,没那么冷,又有后世的大型器械,就是开荒很难。

还有一些地方开始修路修桥,也有一些大唐发布的项目,也的确是一些开荒的,除此之外,竟然还有研究一些农具、保护甲骨文等的项目。

而这些项目竟然深受那些颇有家财,对仕途没有兴趣的文人的追求。

他们直接结成了文社,然后进行项目申报,浩浩荡荡的就往资料提供的地方杀去了。

甚至于他们还打算办刊,然后把最新成果发表在期刊之上。

朱清谷也去看了一眼,还有后世的考古队过来教导他们!这些人也很有兴趣学习。

这些申领项目的人才都被记录在大唐人才库里,李泰说,李世民也想要建立皇家研究院,等到时机合适的时候,就邀请这些人才进来。

这倒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朱清谷去转了一圈,总的来说,大家的眼睛都有光,积极向上的,就算是一些地方遭了灾,官府也快速反应过来赈灾,这些灾民会通过时空门送去别的地方安置。

一些灾民甚至于直接就加入了项目当中努力干活,等待灾难过去,也许故土难离的他们会选择回去,就算是他们回去,也一定会带这里的种子回去。

迟早有一点,经济贸易、追求更好的人生的种子会到处生长。

白天到处走,晚上播放三国演义,偶尔学习一下专业课知识,整理整理资料,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在洪武南京这里,甚至还看见不少得到了申请批复的大唐人过来大明游玩,也有一些大明人要往大唐那边过去。

那些文人骚客都想要去找李白、杜甫等人,他们也想要去看看开元盛世的盛大气象,也想要见见那英武的天可汗以及贞观朝臣所建造的贞观朝。

所以前往贞观朝和开元时候的人尤其的多。

不过要申请通过,可是要有保证人的,而且还要有点数,兑换对面的货币等等。

可就算是需要再多的手续,也阻止不了好奇的人,人总是对书上书写的美好有着向往的。

大明人向往大唐的开放、包容,而大唐人就是过来感受一下不同时空的生活。

于是跨时空旅游就这样兴起了。

朱清谷走在洪武朝的南京这里,都看见一些穿着大唐服饰的人用普通话和大明的人交流,起初大家还闹笑话呢,后来也渐渐熟稔。

大唐的人还喜欢过来看大明这里连绵的棉花田,还有满地的红薯藤,他们那里也开始种红薯了,只是种的不如大明这里这么多。

他们来大明还有一件事很重要,那就是想要从大明的一些典籍里找到他们原来的人生轨迹,毕竟史书太厚,可又记载不完唐朝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精彩的人物。

他们只能通过更多的典籍来了解他们的人生,以及后面发生的事情。

朱清谷还看到了自己着书,然后跑过来刊印,再拿回大唐的。

因为大唐的刊印成本比较高,没有明朝这里来得便宜。

还有人过来买船,比如说李世民就在这里定了几条宝船,打算拓展一下水军,在大唐的海域周围巡视。

其实他也找后世想要定‘渔船’,就是‘渔船’的造价有点贵,一切都是以点数进行交易,而现在的点数要用在刃上,所以他们打算先有能够在海中航行的大船先。

而原本大唐之后失传的一些技艺,大明这边也有人想要过去取经。

总的来说,两个时空一建交,经济贸易空前繁荣,他们所进行的交易都是要纳税的。

李世民和朱元璋看到商税,光是这几天成交的交易的商税,就已经笑开花了。

难怪后世的不用纳农税,在保证粮食足够的前提下,用商税来取代农业税,其实是可以给天下人减负。

不过两个朝代都知道,他们还远远没有到那个层次,他们正在朝着那个层次前进。

迟早有一天,他们的农民也可以不用交税。

喜欢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请大家收藏:(ixmao)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