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因风落到了楚默离的身上,内侍想起因为变天感染风寒多日都未痊愈的庆王,赶紧过来,担忧的想要劝他离远点,话说一半,就被他抬手制止。
内侍安静了,楚默离伸手摸了一下飘到脸上的雨水。
看着手上那一滴雨水,他想起了水乔幽,也想起了往事。
那一晚,他去她的小宅子,风雨交加。
她留下他。
他以为那是他们交心的开始,却没想到,那是她精心给他安排的一场骗局。
她的每一次骗局,还总是有着有理有据的治世之理。听着她那些冷漠的道理,有的时候,他都会怀疑,他是不是真的是错的。
楚默离抬眼看向飘在檐下灯笼发出的微光里的细雨,无声自嘲一笑。
他将手伸出了屋檐,屋外已经带上凉意的雨水飘落到他手心。
内侍看得着急,再度劝道:“殿下,雨水凉,您……"
楚默离低头,阻断了他的劝阻,“无碍。”
虽然确实有些冰冷,但是,他已经习惯了。
这场绵绵细雨,伴随着北风,下了一晚上。
早上,雨没有变大,风雨却都未停。大家都明确感受到,中洛是真的要入冬了。
淮地有些地方,经历了雨季大涝之后,又迎来了大旱,整个秋日,都没有看到几滴雨,以致粮食欠收,灾情严重。
属于雍国的淮南,多数都是重灾区,朝廷救灾之效也不是特别理想,以致淮南的暴乱从未真正停止过。
若是进入寒冬,灾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受灾的民众就会更多。
为了避免出现淮南那边的情况,青国朝廷还是比较重视此事。这日早朝,再度议起此事,青皇下旨,命令太子督察救灾事宜。
青皇这么一指派,下面的朝臣想起了曾经去过淮北救灾的庆王。
按说,对同一个地方赈灾,有经验的应该要比新手要合适。
青皇这次却一点没有考虑庆王的意思。
都是一座山上修炼老狐狸,基本听出了这除了因为太子刚上任的原因之外,庆王应该还是受到了郑家一事的影响,已经失去了青皇的信任。
除了此事,这日朝堂上,还有人提起了先前楚默离向庆王说起的原阳有县衙查到的有人私贩人口一事。
原阳那边不查不知道,一查发现,这原来还是一个已经持续了多年,犯罪规模庞大,多地作案的有组织的人口拐卖案件,被拐卖的多是家世清白的良家女子与孩童,背后主谋,为了阻止官府探查此案,还暗杀官差,威胁查案官员,性质十分恶劣。
青皇听了此事,指派太子即日前往当地,督办此案,命他在大婚之前,查明真相。
明眼人一听,就知道这是青皇除了不满这种藐视王法的行径之外,也是想要给刚上任的太子积累几件功勋。
本来太子离开中洛,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但是,原阳就在隔壁,那县衙虽然比起原阳城要远,却也没太远,正常来说,马车两日就可到。那些想劝青皇三思的人,听到有人已经分析青皇这项安排英名之后,再想他们这位太子曾经是在沙场驰骋多年的人,还是没有谏言了。
因此,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朝会散后,青皇由将楚默离喊到信阳宫,又单独叮嘱了他几句。楚默离从信阳宫中出来,东宫那边已经给他收拾好行李,他回东宫换了身衣服,就直接出发了。
午时未到,太子车驾已经出了城门,前往原阳。
朝会散了没多久,在府上养病的庆王,也得知了朝会上青皇下的两道旨意,听到幕僚与支持他的人为他鸣不平,他压住了苦笑,制止了大家多说。
他越是这样理解青皇,对青皇这般明显的偏爱不满的众人,更是替他鸣不平,亦担心以后太子即位,他的处境会更加糟糕,劝他还是要多为自己与王府考虑。
庆王被他们吵吵闹闹烦得头也痛了起来,让他们都下去了,也不再见其他幕僚,并吩咐王府大门处,闭门谢客。
虽然原阳与中洛不算太远,但是要想破了案子再回,一来一回,少说也得四五日,若是这案件查得不顺利,多则大婚之日前一日回来也不是没可能。
袁松听说楚默离当真出了城前往原阳,感觉嘴里的火泡当即就多了两颗。
这婚期都快到了,太子还去原阳办案!这活祖宗,真打算顺其自然了?
一向不信佛也不信道的袁松,开始考虑,既然不能向陛下坦白,那他现在去西山观多点几炷清香,可否还来得及?
翌日下午,青皇收到邸报,太子已经抵达原阳。
庆王府除了允许太医院院正文元上门为庆王看诊之外,依旧闭门谢客。
傍晚时分,细雨终于停了。
不过,野外的寒风吹得更响了,月亮也彻底没了身影。
夜半时分,红绮靠在离洞口不远的地方休息,又听到了熟悉的鹧鸪声。
她睁眼看向外面,只见漆黑一片,没有立即起身。
半盏茶后,鹧鸪声再次响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