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汝阳王府突然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他们便是北元皇帝爱猷识理达腊和太子买的里八剌。
这突如其来的到访,让原本热闹的晚宴瞬间变得安静下来,王府的众人也都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连忙起身向二人行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人齐声高呼,声音响彻整个王府。
王保保见状,赶忙迎上前去,恭敬地问道:“陛下,您今天大驾光临,不知有何吩咐?”
宣光帝爱猷识理达腊微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朕听闻汝阳王身体康复,特意前来探望。”
王保保闻言,眉头微微一皱,面露难色地回答道:“陛下,实在不好意思,父王他刚刚才吃过药,已经睡下了,还请陛下恕罪。”
这时,张无忌、王月敏、张昊以及马三宝四人却依然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似乎完全没有把爱猷识理达腊父子放在眼里。
尤其是张无忌,更是旁若无人地亲手给王月敏夹菜,温柔地说道:“敏敏,多吃一点。”
爱猷识理达腊见状,心中不禁有些恼怒,但碍于面子,他还是强忍着没有发作,只是脸色有些尴尬地瞟了张无忌一眼。
宣光帝满脸笑容地说道:“张兄,您此次来和林,怎么也不提前告知朕一声呢?朕也好为您设宴接风洗尘啊!”
张无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缓声道:“兄弟言重了,我此次前来,是以女婿的身份为岳父大人治病,并非是以大明皇帝的身份。
所以,不必过于拘泥于这些繁文缛节。”
听到张无忌的这番话,爱猷识理达腊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
他原本一直担心张无忌此番前来,是要对北元赶尽杀绝。
毕竟,张无忌的武功之高,堪称举世无双,而且其兵法谋略也是当世首屈一指。
遥想当年,张无忌率领区区五千龙武卫士兵,竟然能够如神兵天降一般,突袭北平城,一举将大元朝廷逐出中原。
这一役,不仅让大元元气大伤,更迫使爱猷识理达腊不得不将元廷迁往和林,建立北元。
正因为如此,爱猷识理达腊对张无忌可谓是又惧又怕,生怕他会对北元不利。
张无忌表明自己是以女婿的身份前来,而非以皇帝之尊,这多少让爱猷识理达腊感到一丝宽慰。
宣光帝爱猷识理达腊眼神微转,似乎想到了什么,话锋一转,笑道:“张兄真是情深意重,令人动容。
不过话说回来,朕听闻张兄不仅武功高强,医术亦是超凡入圣,连汝阳王的顽疾都能治愈,真乃神人也。
朕心中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张兄可否为朕也瞧瞧?朕这些年为了国事操劳,身体也是大不如前了。”
此言一出,王府内众人皆是一惊,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张无忌。
这明显是宣光帝在试探张无忌,看他是否愿意卷入北元的内政,乃至是否有对北元不利的意图。
张无忌微微一笑,不慌不忙地放下手中的筷子,缓缓起身,对着宣光帝深深一揖,道:“兄弟过誉了,朕不过略懂歧黄之术,哪有什么超凡入圣之说。
至于为兄弟诊病,朕自是义不容辞。
只不过,此行仓促,药材并未带齐。
再者,兄弟龙体康健,乃是北元万民之福,朕以为,你更应注意休息,减少政务劳累,方能长治久安。”
爱猷识理达腊闻言,目光闪烁,显然对张无忌的回答颇为意外。
他原以为张无忌会借机提出条件,或是直接拒绝,没想到张无忌竟能如此圆滑地既答应又推脱,既给足了面子,又没有真正陷入其中。
一旁的太子买的里八剌却显得有些不耐烦,低声嘟囔道:“父皇,何必与他如此客气,直接……”
“住口!”
爱猷识理达腊厉声打断儿子的话,眼神中透露出警告。
面对张无忌这样的人物,任何轻率的举动都可能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
张无忌仿佛没有听到太子的言语,依旧保持着温文尔雅的笑容,继续说道:“哼,朕还有一言相告。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无论朝代如何更迭,百姓安居乐业始终是根本。
朕虽为大明皇帝,但心中所愿,不过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康。
希望北元与大明能和平共处,共谋发展,造福苍生。”
此言一出,王府内气氛顿时缓和不少。
爱猷识理达腊脸上也露出了赞许的神色,他深知张无忌此言的分量,这不仅是对北元的尊重,更是对未来和平的期许。
“张兄高义,朕铭记在心。”
宣光帝轻轻拍了拍手,语气中带着几分真诚,“今日朕前来,一是探望汝阳王,二是想和大明议和,希望日后北元与大明能如张兄所言,和平共处,共享太平。”
张无忌心中暗自思忖道:“哼,若不是我刚刚建立大明,国家实力尚未稳固,无法轻易对外发动战争,恐怕北元早已被我灭国,那广袤的草原也会被纳入大明的版图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