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其他 > 历史不是爽文 > 第14章 六部之上的权臣没那么容易扳倒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权臣就是一个人,只要把他除掉,就可以天下无忧了。但真实的情况是,权臣的势力遍布朝野,你根本不知道哪个人是权臣的党羽。在你计划扳倒权臣之前,可能消息已经传到权臣的耳朵里了。而且,在古代能官居二品的大员,可以说是多方意愿的集合,既有皇上的意愿,也有背后家族的支持,甚至是民心所向,不是简简单单一句话就能扳倒的。那些小说中,随便给六部尚书安插一个罪名的就能拉下马的桥段只能存在梦里。

在各种历史穿越小说中,你可能见过这样的桥段:主角刚穿越成皇帝,或者刚爬上高位,一挥手,“罢黜权臣,乾纲独断”。一夜之间,把那个掌权多年的老狐狸给扳倒,朝堂一片清朗,自己成了千古明君。

可惜,这种情节在真实历史里基本就是幻想。别说主角了,真皇帝都未必有那个本事。因为在古代的权力体系中,那些能压在六部之上的权臣,不是简单靠圣旨或大义就能推翻的。他们背后的根基,比很多皇帝还要牢。

首先,咱们先搞清楚这“六部之上的权臣”指的是啥。

六部,指的是古代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能部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尚书是正二品大员,理论上直接听命于皇帝和中枢机构(如唐宋的中书省、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

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有一些权臣,他们的权力不止掌握六部,而是能压制六部、架空中枢、指挥军政、财政、官吏、刑狱、工役大权于一身,成了凌驾于体制之上的巨无霸。

比如:

唐朝的宰相李林甫、高力士

北宋的王安石、蔡京

明朝的严嵩、魏忠贤

清朝的和珅

这些权臣凭什么能压六部?凭的是根基、手腕、资源,而不是皇帝一句话能扳倒的。

权臣为什么难扳倒?

1.他们掌握的是系统性权力,不是个人威望

权臣最大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不是靠自己一个人能耐大,而是他们搭建、掌控了一套完整的权力网络。比如严嵩,他手下有一大票心腹遍布六部九卿、布政使司、都察院、锦衣卫。你罢免他一人,系统还在,替补随时补上。又比如魏忠贤,他控制东厂、西厂、锦衣卫、内侍监,几乎整个情报、司法、武装力量都在手中。皇帝想清理他,先得问:你有啥可用的班底?

2.他们绑架了皇帝的选择

权臣难扳倒,还在于他们往往是皇帝自己选的“好帮手”,帮皇帝解决了很多难题。高力士是唐玄宗的心腹,从太子时就追随;魏忠贤是熹宗的“托孤之人”,替皇帝挡了不少烂摊子;和珅掌管军机,乾隆生前对他是依赖多于戒备。当皇帝真想动他们时,往往发现:没有他们,眼下这摊子谁能管?

3.他们握有军权、财政、情报权

任何一个能压六部的权臣,都至少掌握以下三权之一:

军权 —— 比如曹操之于东汉末年,杨国忠之于唐玄宗,曹爽之于魏帝曹芳。

财政权 —— 比如蔡京主掌财政改革,和珅管户部、盐政、河工,捏着国库的钱袋子。

情报司法权 —— 比如魏忠贤掌厂卫系统,高俅操控北宋司法,严嵩控制锦衣卫。

你要扳倒这样的权臣,不只是对付一个人,而是得连根拔起整个权力体系,这比杀一个人难多了。

真实历史上扳倒权臣有多难?

咱们来看看历史上几次皇帝“扳权臣”的真实过程。

曹爽之败:司马懿耗了10年布局

三国时魏帝曹芳名义上是皇帝,但曹爽掌军政大权。司马懿假装老迈病弱十年,稳住曹爽警惕,暗中收买朝臣、掌握禁军。高平陵之变那天,曹爽出城祭陵,司马懿趁机封锁洛阳城门,夺取兵权。

这场夺权背后,是十年隐忍、精心准备、天时地利人和。哪是什么皇帝下诏就能办成的。

唐玄宗动杨国忠:结果安史之乱爆发

杨国忠骄横跋扈,玄宗多次想除掉他。但杨国忠牢牢控制军政,安禄山兵变时,玄宗还得依赖杨国忠调兵遣将。最后杀了杨国忠,但已经晚了,国家崩溃在即。

这说明:除掉权臣如果没做好替代准备,后果往往是大乱。

崇祯剪除魏忠贤:天下就清朗了吗?

崇祯一即位就废魏忠贤,雷厉风行,厂卫肃清。但没有魏忠贤控制的那套班底,朝堂派系立刻内斗成一锅粥。没有厂卫维稳,社会秩序迅速崩坏。魏忠贤没了,大明也走向末路。

嘉靖罢严嵩:十多年才能慢慢削权

嘉靖皇帝其实早就看严嵩不顺眼,但严嵩势力根深蒂固,一道圣旨不能解决问题。嘉靖用了十多年时间,扶持对手、削弱权网,最后才让严嵩家族覆灭。

小说爱写主角穿越成皇帝,或者辅政大臣,一道圣旨、一次朝会就把权臣干掉。为什么不可能?

权臣的势力盘根错节,光罢免主事者不行,得有替代力量。没有相应的军权、情报权支撑,诏书就是废纸。官僚体系不是机械零件,你换个零件系统照转。现实是,一换血就可能瘫痪。权臣的党羽自保,会拼死反抗或暗中破坏。真实历史从未有“圣旨一出,天下清朗”这种操作。除权臣,得斗智斗勇、长期布局、逐步分化瓦解。

权臣不是一夜冒出来的。他们往往是国家某种结构性危机的产物。

皇帝不理政,内阁、相权、厂卫权力自然壮大。

皇帝缺乏可靠班底,权臣临危受命,权力集中。

政局动荡,需要有手腕的人收拾残局。

所以,权臣本质上是皇权衰弱、体制失衡的表征。他们不是简单的“坏人”,而是权力结构的产物。

想要扳倒权臣你本人需要在一定的位置上才行,不是随便一个三四品就能干的,从明朝首辅就能看出来,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前后扳倒对方都是在身份接近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要长期的隐忍,时间跨度可能长达十年二十年。甚至有些权臣是他死了,你才能动他的党羽,比如张居正这种。

长期布局——如司马懿韬光养晦十年。

分化瓦解——如嘉靖慢慢削弱严嵩党羽。

扶持对手——唐德宗扶持李泌对抗权臣。

先夺军权——不拿军权,动权臣等于自杀。

历史穿越小说写“圣旨一出,权臣尽伏”,看着爽,实际全是臆想。真正的历史告诉我们,权力从来不是纸面上的东西,而是人、军、财、情报、体制多维度的复杂博弈。

扳倒权臣,难在斗智斗勇,难在布棋布势,难在洞察人心。写历史文,不研究清楚这些,就只能是空想罢了。

喜欢历史不是爽文请大家收藏:(ixmao)历史不是爽文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