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言辞隐晦,却字字珠玑,直指其计谋败露之关键,并附上一策,言可保其一时周全。萧淑妃反复研读,眸光渐亮,似有所悟。她心中暗道:“此人虽神秘,然其计甚妙。本宫若能依计行事,或可转危为安。”
思忖既定,萧淑妃轻唤侍女,吩咐其速备笔墨,欲书回信。
侍女领命而去,片刻即返,奉上笔墨纸砚,萧淑妃提笔蘸墨,略一沉吟,便挥毫而就,信中言辞恳切,既表感激之情,又述自己的困境,恳请对方相助。
萧淑妃写罢回信,唤来心腹太监,命他务必将信送到那神秘人手中。
心腹太监领命,怀揣书信,趁着夜色匆匆离去。与此同时,南宫嘉雯并未放松警惕,她安排暗卫密切监视萧淑妃的一举一动。
暗卫很快发现了心腹太监的异常,一路跟踪,竟发现神秘人竟是前朝皇室后裔,此人一直妄图复辟,想借二王之争与萧淑妃之乱搅乱朝堂。
南宫嘉雯得知后,心中一惊。她深知若不及时阻止,局势恐会失控。于是,她一面命暗卫继续监视神秘人与萧淑妃的往来,一面秘密联络魏王与吴王,告知他们此事背后的真相。
二王得知后,大为震惊,决定与南宫嘉雯联手,将计就计,引神秘人现身。
一场更大的阴谋与反阴谋的较量,即将在这暗流涌动的宫廷中展开。
南宫嘉雯得悉神秘人真实身份,心生警惕,暗思此人既为前朝皇室后裔,必怀复辟之心,若任其搅弄风云,宫廷必将动荡不安,于是密遣暗卫,紧盯神秘人与萧淑妃的动静,一面又遣人急召魏王李泰与吴王李恪,共商对策。
魏王李泰与吴王李恪闻讯,皆神色凝重,疾步来到南宫嘉雯所处的宫室。室内烛光摇曳,映照三人凝重之容。李泰率先开口:“南宫贵妃,此神秘人既为前朝皇室后裔,其图谋不可小觑。若任其妄为,我等恐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李恪亦点头称是,眉宇间透露出坚毅之色,说道:“此人既欲借二王之争与萧淑妃之乱搅乱朝堂,我等自当齐心协力,共谋破敌之策。”
南宫嘉雯玉容之上神色凝重,玉手轻抚案上玉佩,沉吟片刻,方道:“本宫已命暗卫紧盯神秘人与萧淑妃的动静,想必不久便能有所斩获。然则,此人既为前朝皇室后裔,必非等闲之辈,其计策亦必狡猾多变,我等须得谨慎行事,不可轻敌。”
言罢,南宫嘉雯轻移莲步,至案前,提笔蘸墨,欲书计策。玉手轻扬,笔走龙蛇,须臾间,一计已成。
李泰与李恪凝视信笺,只见其上言辞简练,计策周密,二人皆暗赞南宫嘉雯智谋过人。李泰道:“南宫贵妃此计甚妙,本王愿领兵前往,诱那神秘人现身。”
李恪亦道:“本王亦愿往,与四皇弟共谋破敌之策。”
“二位殿下英勇无畏,实乃宫廷的柱石。然此计凶险异常,须得谨慎行事。本宫欲使魏王殿下领兵为饵,吴王殿下则伏兵于侧,待神秘人现身,一并擒之。二位殿下以为如何?”
南宫嘉雯说完后,目光炯炯,视李泰与李恪。
二王闻计,相视点头,皆露赞许之色。
李泰慨然应允,道:“贵妃此计大妙,本王自当领兵为饵,诱那贼子现身。”
李恪亦颔首称善,目光坚毅,道:“本王愿伏兵于侧,待那神秘人出现,定将其一网打尽。”
南宫嘉雯见状,心中稍安,玉容之上露出一抹温婉笑意,道:“二位殿下能如此深明大义,实乃宫廷之福。然此计凶险,二位殿下务必小心行事,切不可轻敌。”
说完,南宫嘉雯轻挥玉手,侍女奉上地图与兵符。她玉指轻点地图,道:“魏王殿下可领兵至此,佯装巡逻,那神秘人闻讯,必会前来窥探。吴王殿下则伏兵于侧,待其现身,便可一网打尽。”
二王领命,神色肃然。李泰接兵符在手,沉吟道:“本王自当小心行事,不负贵妃所托。”
说完后,转身大步流星而去,誓要诱那神秘人现身。
李恪亦紧握兵符,目光如炬,对南宫嘉雯道:“贵妃放心,本王定当谨慎伏兵,待那贼子出现,定将其擒获,以绝后患。”
说完,亦转身离去,准备伏兵之事。
南宫嘉雯望着二王离去的背影,玉容之上露出坚定之色。她深知此计凶险,但为保宫廷安宁,亦不得不为。于是,她再次吩咐暗卫,务必紧盯神秘人与萧淑妃的动静,有任何风吹草动,即刻来报。
且说南宫嘉雯部署已定,暗卫亦受命紧盯神秘人与萧淑妃的动静。时光荏苒,数日已过,魏王李泰领兵至指定之地,佯装巡逻,静待神秘人现身。
这夜,月黑风高,神秘人果如南宫嘉雯所料,悄然现身,欲探魏王军情。暗卫见状,急忙报知南宫嘉雯,嘉雯闻讯,心中暗自欣喜,知计将成,于是命吴王李恪准备伏兵。李恪得令,即刻领兵来到魏王军侧,伏兵以待。夜色中,只闻马蹄声碎,神秘人领数骑悄然接近魏王军营,李泰佯装不知,继续巡逻,实则暗中留意神秘人动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