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三月廿八日,宜上册,进表章,颁诏覃恩,肆赦施恩,封拜。
大典当日,流程井然。寅时三刻,王府内钟鼓齐鸣,声震四方,仪仗早已整齐列队,庄严肃穆。御赐的仪仗缓缓入府,钦差大臣手持符节、捧着册书与王印,自中门而入。
钦差登上高台,展开册文,朗声宣读。新王北向,行授册礼,授印绶、冕服,告天祭地。
礼毕,群臣参拜,依次行稽首礼,献“万寿”贺表。而后,王府设宴,宴飨之间,礼乐相伴。
【叮——已成功兑换投影设备、隐藏音响,消耗信仰值】
忽然,乐声袅袅而起,不同于方才的人间礼乐,这声音清越空灵,仿佛自九天而来。
紧接着,一道光影在空中华丽绽放,如同初升朝阳破开晨雾,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那光影流转不定,时而化作七彩云霞,时而凝为莹白月华,众人无不瞠目结舌,纷纷抬头仰望,神色间满是惊愕与敬畏,只当是天降祥瑞、神迹显现。
光影之中,云霞缭绕处,缓缓浮现出十二名彩衣仙娥,衣带当风,宛若游龙。
为首的仙娥头戴珠冠,面容端庄,眉宇间透着一股沉静温润的气度,双目如秋水般清澈,顾盼间自有威仪;
其身后的仙娥们或梳双环髻,或挽飞天髻,发髻上点缀着细碎的珠玉,行走时叮咚作响,与那仙乐相和。
她们的五官精致得仿佛是造化特意雕琢,眉如远黛,眸含星辉,鼻若悬胆,唇似丹朱,肌肤莹白如玉,不见半分瑕疵。
十二名仙娥列成整齐的队列,齐齐朝着王镜所在的方向微微躬身行礼,动作优雅而恭敬,衣袂翻动间,似有暗香浮动。
众人见状,无不震惊地看向王镜,眼神中除了原有的敬畏,更添了几分对其不凡身份的信服。
王镜负手而立,冕旒下的眼睛微微眯起。
她看见百官中有人打翻了酒樽,有人直接跪倒在地。这正是她要的效果。系统兑换的全息投影在阳光下纤毫毕现,连仙女衣袂上的花纹都清晰可辨……
行礼方毕,其中一位看起来年纪稍小的仙女,眉眼间带着几分调皮活泼,脆声喊道:“玄女娘娘,何不早日归来呢?我等姐妹都很想念您了……”
话音刚落,为首那位身着紫衣的仙娥眉头微蹙,连忙轻斥一声打断了她:“瑶姬,休得胡言,天机不可泄露。”
“元君这一世乃是历劫而来,纵然身负紫微帝星命格,此刻也只是凡人,须以人间称谓相称。”
说罢,她转向王镜,恭敬喊道:“亲王殿下恕罪,小妹修行尚浅,口无遮拦。”
随后,她柔声说道:“我等奉西王母娘娘法旨,特来贺殿下封王之喜,无以为赠,献上仙乐《九霄环佩》一曲,以表我等心意,还望殿下笑纳。
既是“仙赐”,便没有推拒的道理。
于是王镜微微颔首,语气添了几分郑重:“仙乐难得,便请仙子们赐教。”
紫衣仙娥轻轻抬手示意,十二名仙娥便各归其位。
有的执玉箫,有的抱琵琶,还有的捧着金铃。
执玉箫的仙女将青翠的箫管轻抵唇边,纤纤玉指在音孔上灵活跃动;抱琵琶的仙女斜抱梨形曲项,指尖轻拢慢捻,拨动丝弦;捧金铃的仙女双手轻摇,铃铛发出清越的声响,与乐声相和。
乐声渐起,如清泉流淌,又似清风拂过竹林,带着空灵悠远的韵味。
箫声清亮,似碎玉坠地,叮咚悦耳;琵琶声缠绵,如凤凰展翅,婉转回旋;金铃轻颤,若露珠滴落花瓣,玲珑剔透。
乐音交织,时而高亢如九天鹤唳,时而低回似幽谷溪流,时而欢快如春莺啼柳,时而哀婉若秋夜寒蛩。
众人听得入神,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惊扰这仙音。有人闭目凝神,仿佛置身云端;有人面露微笑,似见繁花盛开;还有人眼角微湿,似被乐声勾起心底深藏的思绪。
就连风也静了,云也停了,天地间似乎只剩下这袅袅仙乐,涤荡着每个人的心神,令人赞叹不已。
仙乐渐歇,缥缈远去。仙女们收起乐器,向王镜盈盈一礼,齐声说道:“愿亲王殿下早日安定天下,还世间太平,得见海晏河清,功德圆满。”
话音稍顿,她们垂首再拜,语调中添了几分肃穆与祈愿:“天官赐福,百无禁忌。”
言罢,仙影渐淡,隐入天际,乐声消散,仿佛方才的一切只是一场幻梦。
就在众人回味之际,一道余音袅袅传来:“此地留有一线天机可供窥探——以天文星宿对应当世人物,亲王殿下且自行有缘寻找吧。”
话音落,天地间重归平静,只余下满场心神激荡的众人,望着王镜的目光,愈发炽热与崇敬。
……
众人还在为方才的仙踪乐影回味无穷,席间忽有一人猛地一拍大腿,正是平日瞧着有些悍勇憨直的马超。
他的眼睛此刻亮得惊人,脸上是恍然大悟的激动,连声音都带着颤:“是了!是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