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分三界
一、紫霄惊梦
凌霄宝殿的玉阶积着千年不化的云絮,鎏金梁柱上盘绕的龙纹在晨光里流转着活气。玉皇大帝张兴东指尖捻着玉如意,目光却未落在阶下奏事的太白金星身上——昨夜那梦太过真切,此刻耳畔仿佛还响着金箍棒搅动画天河水的轰鸣。
“陛下?”太白金星的声音拉回他的神思,“四海龙王奏请增派天兵镇守东海海眼,近日海底异动频发,似有浊气上涌。”
张兴东抬手止住奏报,玉如意顶端的明珠泛起细碎的光。他起身踱到殿外的露台上,三十六重天宫在脚下铺展开琉璃般的画卷,可那梦境里的景象却愈发清晰:他立于九霄云外,浑身灵韵如水流淌,忽然有一缕金光从左肩逸出,在空中盘旋三圈,竟化作个毛脸雷公嘴的猴王,手持金箍棒朝他拱手笑道:“多谢玉帝赐灵!”
“太白,”张兴东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连自己都未察觉的震颤,“你说,神佛的灵韵,是否会自行化形?”
太白金星捋着长须沉吟片刻:“上古有‘灵分阴阳’之说,若神只修为至深,灵韵偶有溢散实属寻常,只是化形需得机缘,千年难遇。”他见玉帝神色凝重,又补了句,“陛下莫非有什么异样感应?”
张兴东没有回答,只是望向东方云海。那猴王的模样,分明与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一般无二。当年他派天兵天将围剿,又请如来佛祖镇压,如今想来,那猴子闯下的祸事,竟像是自己灵韵里的桀骜在作祟。
当夜,张兴东屏退左右,独自坐在通明殿的盘龙榻上。他运转玄功,内视自身灵府,只见丹田处的灵光如星海般浩瀚,左肩方位却有一处微光闪烁,像是少了些什么。他试着将灵韵注入那处,竟感应到一缕微弱的联系,顺着云端一直延伸到凡间的五行山方向。
“原来如此。”张兴东轻叹一声。五百年前孙悟空出世时,他曾感应到天地间有股熟悉的灵气涌动,却未曾多想。如今看来,那猴子竟是自己身上逸散的一缕灵韵所化,难怪天生有股不服管束的野性——那本就是他身为三界至尊,藏在威严之下的自在本心。
二、五行寻踪
第二日清晨,张兴东换了身素色道袍,瞒过众仙,独自驾云前往五行山。云层下方,那座镇压着孙悟空的大山依旧巍峨,山顶的佛帖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山脚下却有个老和尚正对着山石诵经。
“玄奘法师。”张兴东落地时隐去了仙气,只化作个寻常道士模样。
玄奘闻言抬头,见来人身着道袍,气质不凡,忙合掌行礼:“道长有礼。不知施主前来,可是为这山下的妖猴?”
张兴东点头,目光落在山石上:“法师可知这猴子的来历?”
玄奘摇头:“只知他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佛祖镇压于此。贫僧受唐王所托西天取经,佛祖言此猴可做我徒弟,助我西行。”
张兴东抬手拂过山石,指尖触及的瞬间,一股熟悉的灵韵顺着指尖传来。他能感觉到,山石下的孙悟空此刻正烦躁地抓挠着,那股急于挣脱束缚的冲动,与他当年初登帝位时,想要打破天规束缚的心思如出一辙。
“法师且宽心,”张兴东收回手,“此猴并非妖邪,只是性子烈了些。待时机一到,他自会随你西行,一路上也能磨去些戾气。”
正说着,山石忽然震动起来,山顶的佛帖闪烁了几下。张兴东知道,这是孙悟空感应到了他的灵韵,想要挣脱出来。他朝山石低语:“悟空,你本是我身上一缕灵韵所化,天生带着我的自在本性。可三界有三界的规矩,你若想重获自由,需得随玄奘法师西行,历经磨难,方能修成正果。”
山石下传来孙悟空的怒吼:“你是谁?竟敢说俺老孙是你身上的灵韵!俺老孙乃石猴出世,天地孕育,岂会是旁人所化?”
张兴东并不恼怒,只是淡淡道:“你且静心想想,你出世时看到的第一缕光,是否与我此刻身上的灵韵相同?你使用金箍棒时的得心应手,是否像是天生就会?”
孙悟空在山石下沉默了。他想起自己出世时,确实有一缕金光从天际落下,融入自己体内;想起拿到金箍棒时,仿佛那兵器本就该属于自己。可他不愿承认自己是旁人的附庸,又怒吼起来:“休要胡言!俺老孙才不信这些!”
张兴东无奈摇头,转身对玄奘道:“法师,三日后佛帖自会失效,届时你便可揭下佛帖,放出此猴。只是他初获自由时性子定然急躁,还需法师多加引导。”
玄奘连忙点头:“多谢道长指点。”
张兴东驾云离去时,又回头望了眼五行山。他知道,孙悟空此刻虽然不愿承认,但心底已经起了疑。这缕灵韵化形百年,早已拥有了自己的意识,想要让他接受真相,还需些时日。
三、西天疑云
三日后,玄奘揭下佛帖,孙悟空破山而出。他本想立刻返回花果山,却被玄奘以紧箍咒约束,只得不情不愿地跟着西行。一路上,孙悟空降妖除魔,可每当夜深人静时,总会想起五行山下那个道士的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