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其他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67章 丝弦上的蜀韵:四川清音的传承与新生

当暮色浸染锦江两岸,成都锦里古街的茶肆里总会飘出三弦与竹节板的叮咚声响。穿蓝布衫的老艺人轻捻琵琶,舌尖卷起一串珠落玉盘般的唱腔:"正月里来是新春,姐儿楼上绣麒麟......"这流淌了数百年的旋律,便是被称为"中国曲艺活化石"的四川清音。从明清俗曲到当代非遗,它用丝弦与歌喉编织着巴蜀文化的精魂,在岁月长河中化作一曲永不褪色的蜀地心谣。

一、曲牌里的历史经纬:从明清俗曲到民国绝唱

四川清音的基因可追溯至明代中期的"时尚小令"。据《蜀故》记载,明万历年间,苏杭一带的时调随着商帮入蜀,与川渝地区的竹枝词、秧歌小调交融,在成都、重庆的勾栏瓦舍间孕育出最初的"唱小曲"形式。彼时的艺人肩挎月琴,走街串巷演唱《寄生草》《跌落金钱》等曲牌,唱词多为市井趣闻,唱腔带着吴音与川腔的奇妙混搭。

真正让清音形成独立曲种的,是清代中叶的"月琴调"革新。乾隆年间,川北艺人李老幺将北方鼓词的板式融入四川民歌,创造出"一字板二流板"等节奏体系,并确立以月琴、琵琶为主奏乐器的伴奏格局。现存最早的清音唱本《小尼姑下山》,其工尺谱记谱显示,当时的唱腔已具备"起承转合"的四段式结构,与现代清音的"越调"体系一脉相承。

民国时期是四川清音的黄金年代。1930年代的成都春熙路,"清音茶社"多达二十余家,其中尤以"锦春茶社"的演出最为轰动。艺人杨云凤首创"站唱"形式,一改传统坐唱的呆板,配合折扇、手帕的身段表演,将《昭君出塞》演绎得荡气回肠。据老照片记载,她表演时台前常摆满观众赠送的银盾、锦旗,一曲《秋江》唱罢,台下银元铜钱如雨点般抛上台——这并非夸张,当时《新新新闻》曾记载:"杨师唱腔可裂金石,闻者莫不如痴如醉,竟有掷金镯以表倾倒者。"

抗战时期的清音更添家国情怀。1938年,艺人李月秋在重庆国泰大戏院首唱《芦沟枪声》,用"反西皮"唱腔将"九一八"事变的悲愤融入旋律,当唱到"东三省呀遭沦亡,父老兄妹受遭殃"时,台下观众哭声一片,连巡逻的宪兵都摘下军帽默立。这种将时事入曲的传统,让清音从市井娱乐升华为民族记忆的载体。

二、声腔里的蜀地密码:从曲牌体系到表演美学

四川清音的声腔体系犹如一座精妙的音乐迷宫。其核心曲牌"越调"源自明清俗曲《越调小桃红》,经数代艺人打磨,形成"越头-越背-越尾"的三段式结构。在《小放风筝》中,"三月里来是清明"的越头句用明亮的徵调式起腔,到"姐儿房中巧梳妆"的越背部分突转羽调式,尾句"手拿风筝走出房"又回归徵调,这种调式游移恰似蜀地山水的峰回路转。

比曲牌更精妙的是"哈哈腔"的运用。这一标志性唱腔由李月秋首创,在《布谷鸟儿咕咕叫》中,她唱"咕咕叫"时,舌尖快速颤动发出"哈哈"的颤音,模拟布谷鸟的啼鸣,同时头腔共鸣让音色如水晶般透亮。据声乐专家分析,这种唱腔需同时控制声带闭合度、气息流速和软腭位置,堪称声乐表演的"技术活",如今能完美驾驭者已不足十人。

伴奏乐器的搭配暗藏巴蜀智慧。主奏乐器月琴的形制独特——琴杆短而宽,音箱呈八角形,蒙以梧桐木皮,弹奏时音色清脆如竹笛。而伴奏的檀板采用四川楠竹制成,艺人敲击时讲究"三轻一重",重拍落在眼板(弱拍),这种反常规的节奏处理,恰与川江号子的韵律暗合。在表演《秋江》时,乐师用月琴弹拨出流水般的三连音,板鼓则以"密雨打荷"的鼓点模拟船桨击水,听众闭目便能想见青衣江上行船的意境。

表演程式中的"手眼身法步"更充满生活质感。演《绣荷包》时,艺人右手执帕作绣花状,手腕翻转如蝴蝶穿花;唱《摘海棠》时,眼神随虚拟的花枝流转,脚步走"碎步"模拟穿花拂柳。这些身段并非凭空创造,而是源自川渝妇女的日常劳作——川西坝子的绣娘穿针引线时,手腕便有这般灵动;川南丘陵的采桑女穿梭林间,步态正似清音里的"云步"。

三、艺人口中的薪火相传:从李月秋到新生代

说起四川清音,绕不开"清音皇后"李月秋的传奇人生。1925年,她生于成都北郊农家,十岁被卖入戏班学唱清音,因嗓音过于尖细遭师父打骂:"公鸭嗓子还想唱戏?"倔强的小姑娘躲在柴房偷偷练唱,用竹筒灌水模仿鼻腔共鸣,终在十四岁时凭《昭君出塞》崭露头角。1952年,她带着新编的《布谷鸟儿咕咕叫》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那声穿云裂石的"哈哈腔"让周总理当场赞叹:"这是四川的金嗓子!"

老艺人周玉衡至今记得李月秋的教学场景。"她教我们唱《六月六》,为了让我们体会'太阳大如炉'的灼热感,竟带着我们在三伏天的晒坝里练唱。汗水湿透了蓝布衫,她却笑着说:'嗓子要经得住烤,才能唱出火辣辣的川味。'"这种严苛的传承,让李派唱腔的精髓得以保留——如今在成都锦江区文化馆的录音室里,还保存着她1982年录制的《蜀绣姑娘》,其中"银针穿彩线"一句的波音处理,仍是后辈艺人难以超越的范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