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其他 > 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154章 郭沫若:在才情与争议中浮沉的一生

乐山灵秀,少年初成

1892年11月16日,四川乐山沙湾镇,郭家老宅内一片繁忙与喜悦。随着一声清亮的啼哭,郭沫若呱呱坠地,乳名“文豹”。父亲郭朝沛凭借过人的商业头脑,将绸缎庄和酿酒坊经营得红红火火,郭家在当地算得上殷实之家;母亲杜邀贞虽深居闺阁,却熟读诗书,腹中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与诗篇。每当夜幕降临,年幼的郭沫若便依偎在母亲怀中,伴着摇曳的烛火,聆听《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与刘兰芝的凄美爱情,或是《木兰辞》中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英勇传奇。母亲轻柔的嗓音、生动的讲述,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点亮了郭沫若幼小的心灵,在他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七岁那年,郭沫若踏入绥山馆的学堂。学堂里,先生摇头晃脑地教授四书五经,其他孩童听得昏昏欲睡,郭沫若却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这些古老的文字充满了好奇与热情。一日,窗外突降大雪,一夜之间,天地银装素裹。先生望着雪景,兴致大发,出了上联“早起开门雪满山”,想考考学生们的才思。郭沫若托着腮,眼睛滴溜溜地转,忽然瞥见水缸中倒映的月影,灵感如泉水般涌出,脱口而出“晚归洗手月盈盆”。先生先是一愣,随即满脸惊喜,拍案叫绝:“此子日后必成大器!”从此,郭沫若聪慧过人的名声在学堂里不胫而走。同学们课间玩耍时,常围着他,听他讲述从书中读到的奇闻轶事;先生也对他格外关注,时常拿出珍藏的书籍供他阅读。

每逢端午佳节,大渡河畔便热闹非凡。郭沫若总会跟着兄长们早早来到河边,抢占一处绝佳位置,等待龙舟竞渡的开始。随着一声响亮的铜锣,一艘艘装饰华丽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在河面上飞驰。船上的健儿们齐声呐喊,船桨整齐划一地拍打着水面,溅起层层水花。郭沫若激动得小脸通红,挥舞着手臂,扯着嗓子为自己支持的龙舟加油助威。比赛结束后,他会在河滩上流连忘返,捡起被河水冲刷得光滑圆润的鹅卵石,蹲在沙地上,用稚嫩的笔迹写下“龙舟破浪去,壮志心中藏”这样充满豪情的诗句。这些童年的经历,不仅成为他珍贵的回忆,更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封建枷锁,婚姻初痛

1912年上元节,郭家老宅张灯结彩,一场盛大却无奈的婚礼在此举行。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安排下,郭沫若与从未谋面的张琼华结为夫妻。新婚之夜,婚房内红烛高照,喜庆的氛围中却弥漫着一丝压抑。郭沫若望着盖着红盖头、端坐床边的张琼华,心中没有一丝喜悦,只有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无奈与抗拒。他借口身体不适,独自在书房枯坐了一夜,脑海中满是对自由与理想的渴望,对这段毫无感情基础的婚姻感到无比迷茫。

婚后仅仅六天,郭沫若便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离家求学之路。临行前,他看到张琼华倚在门角,手中紧紧攥着一双新纳的千层底布鞋,眼神中满是不舍与怯生生的期待。他张了张嘴,却不知该说些什么,最终只是狠下心,转身离去,脚步匆匆地踏碎了满地月光。他这一走,便将张琼华独自留在了空寂的郭家老宅,开始了长达六十八年的孤独等待。

此后的岁月里,张琼华每日清晨都会早早起身,将郭沫若曾经居住的房间打扫得纤尘不染,把他儿时读过的书籍一本本仔细整理,按顺序码放整齐,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他的气息。逢年过节,她会默默地跪在郭家祠堂,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虔诚祈祷,祈求丈夫在外平安顺遂。1939年,郭沫若衣锦还乡,身边还带着年轻貌美的于立群。张琼华得知消息后,躲在屏风后面,远远地看着他们。她看着于立群青春洋溢的笑容,又摸了摸自己鬓角的白发,心中满是苦涩。她没有勇气上前相见,只是默默地退到厨房,精心为他们煮了一碗红糖醪糟蛋,用这种方式表达着自己深藏心底的情感,而这份深情,终究如石沉大海,未得到回应。

异国恋曲,激情与背叛

1914年,郭沫若远渡重洋,来到日本求学,最初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选择学医。1916年的一天,在东京圣路加医院,消毒水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郭沫若在这里邂逅了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女子——佐藤富子。当时,佐藤富子身着洁白的护士服,抱着病历本,身姿轻盈地从长廊走过,衣角不经意间扫过郭沫若的手背。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郭沫若的心脏剧烈跳动,他被佐藤富子纯净善良的眼神和温婉娴静的气质深深吸引。当晚,他便迫不及待地写下一封炽热的情书:“你的眼睛是富士山顶的雪,融化了我整个寒冬。”

佐藤富子出身名门望族,是基督教之家备受宠爱的千金。然而,为了与郭沫若在一起,她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断绝了与家庭的关系,改名为郭安娜,跟随郭沫若来到市川市的一间狭小简陋的屋子里生活。在这里,她白天要去做女工,赚取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晚上回到家,即便疲惫不堪,也要为郭沫若研磨、铺纸,全力支持他的文学创作。郭沫若创作《女神》时,常常陷入疯狂的创作状态,半夜灵感突发,便会立刻起身挥笔疾书。郭安娜总是默默守在他身边,为他温酒、添衣,眼神中满是温柔与支持。有一回,郭沫若为了推敲一句诗,整夜未眠,郭安娜就守着炭盆,等了他整整一夜。清晨,炭盆里的火早已熄灭,她的手脚也变得冰凉,但她毫无怨言,只是心疼地将凉透的粥重新热好,端到郭沫若面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