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此处,齐梓恒起身走下龙阶,来到群臣中间。
他握住老臣的手,恳切地说。
“大人担心朝纲崩坏,外敌入侵,这份忧心朕感同身受。但请看看如今的大景,战后重建有条不紊,百姓生活逐渐安稳,边疆也因胜仗而威慑外敌。朕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大景的未来。舒王爷一生忠君爱国,若他泉下有知,定不愿看到大景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最后,他走到瘫倒在地的左都御史身旁,亲手将其扶起。
“御史大人一心为国,朕明白。但退位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继续前行,才能让大景越来越好。”
一番话下来,老臣们面面相觑,原本的愤怒与不满渐渐消散。
他们看着眼前这个神色平和却又充满威严的人,从他的言谈举止间,仿佛看到了舒王爷的影子。
心中不得不承认,齐梓恒确实有治国安邦之才,也确实为大景朝付出良多。
此人着实有才,在这么多人的针对下依旧能从容处理。
一场激烈的朝会,竟在齐梓恒的从容应对下,渐渐平息,众人心中,对齐梓恒也多了几分认可与敬佩。
再后来,但凡有人还想拿这件事来找不快。
就会冒出一个年轻的官员在这人面前直接蛐蛐他。
“哎呦,我没听错把,有些人听说被梁贼抓去牢房的时候都尿裤子了,是陛下把他救了出来好生安抚,没想到还反咬一口,真是羞死了。”
“温长青,你!”
“我可一个字都没说错,这就急眼了?这等小心眼之人,诸位大人还是少与此人接触为好。”
再后来朝廷百姓安稳。
灾情稳定,农业建筑业水利业相继飞速发展。
齐梓恒在朝堂上展现了他惊人的现代技术,渐渐,再无人会反驳他是否德不配位,逐渐大家看他的目光都欣慰了起来。
就如瑞礼道长所说的,“大景天命之人。”
大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飞快成长起来。
三月后,太庙钟声长鸣。
齐梓恒身着祭服,在列祖列宗牌位前焚香。
青烟袅袅中,他听见殿外百姓山呼万岁,声音混着远处市井的喧嚣,倒比任何礼乐都更动听。
当他转身时,晨光穿透太庙的窗棂,为他披上一层神圣的光晕 —— 从此刻起,这万里江山,终是名正言顺地姓齐了。
.......
好吧,也不完全姓齐。
为贯大景朝形势,他还是被改姓了景。
现在叫景梓恒了。
无事,无事,左右也没人敢直呼他的大名。
年关的时候,他忙完了手上的事之后,将齐家的长辈们都传召上京,顺便给齐家在京中也安置了几处宅邸,自然,按礼法他也顺手封了齐家一个大大的诰命。
几位长辈来看他的时候,他正在书房里看奏折,一边的火盆上还有些丑陋得烤着红薯。
“都不许跪!”
他过去扯住了一脸讪讪的大伯父和爹。
一边齐梓川还在偷笑,被齐梓恒瞪了一眼。
“哥!你劝劝伯父和爹!”
这两个称呼一出,两位长辈更是恨不得腿一软的又跪下来。
“爹,伯父,你们就饶了阿恒吧,现在没有外人,你们跪他是要他折寿吗?”
齐梓川笑着,自顾自的坐在齐梓恒的侧边,顺手把他烤好的红薯撕开还呼呼吹了好几口气。
齐大老爷一生遵礼守法,看到阿川如此模样呆愣了一秒。
然后就被齐梓恒拉扯着坐下,每个人手里还都被塞了一杯热茶。
“陛下,这不合......”
齐梓恒跟他们挤眼睛,“不是贡品,是我自己做的,不够名贵,爹爹伯父不要嫌我手艺不好啊。”
齐大老爷心惊肉跳的喝了两口。
竟然是皇帝亲手做的,还不如跟他们说是贡品呢。
待齐梓恒在朝中地位逐渐稳固,齐梓川终于抽空回了趟家里与亲人们说起此事,事无巨细,包括他知道的所有的一切 。
当然,齐大老爷听完当场就昏了,连带着一起昏的还有一边想见孙子的老太太。
齐二老爷就比较豪横,他有些不解的看着自己哥哥。
“我阿恒多好啊,他怎么当不得皇帝啊?”
当然这整件事都让整个齐家陷入一种诡异的气氛,除了齐晴晴......
“哥!我们一家人真的可以在京城住下了?!”
齐晴晴从最后面挤出来,看着正坐着小马扎的齐梓恒还在烤手。
齐梓恒笑着点头。
不说现在有齐梓恒这层关系,单说齐梓川已经是京城二品官员,在京城置办个宅邸那不是理所应当?
齐晴晴一听浑身就来劲儿,忍不住嘚瑟起来。
“前些日子陈霜霜还跟我炫耀说他们陈家得了圣恩要举家搬进京城,她懂什么,我哥是皇帝!我甩她八百条街!”
这话她得意说完,瞬间想起什么变了脸色。
“哥!你可不能被美色冲昏头脑把陈霜霜那个泼辣货给接进宫里来做娘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