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古典架空 > 流放三千里,我靠厨艺带飞全家 > 第二百二十九章 独家解释权

哪怕是后世,但凡手底下教出个好学生。

别说高中老师,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小学体育老师,都得跳出来:某某能获得如今的成就,多亏我给她打小培养出来的身体素质。

实际上当事人可能连这位小学体育老师的名字早都忘得精光。

同样的情况放到古代,还要更加严重。谨守礼教的儒生们,谁不知道'天地君亲师'的伦理纲常。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绝不是一句虚言。

稍微德高望重点的,大概不会仗着这层身份去蹭,但谁也说不准呐。

“呃,为兄还在考虑要拜入哪位门下,等考虑好了,一定告诉你。”桑兴嘉实在招架不住,连忙胡乱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好在桑榆也就是随口那么一问。

她虽然没有拜过师,但在影视剧里,但凡主角想要拜师学艺,都得经过层层考验,突出重围,表现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才能被收入师门,想来这里应该也差不多?

芦苇杆的分量很轻,三人一路疾行,赶在太阳落山前回到家中。

桑榆取出那朵晶莹剔透的银耳先放到一边,拿起那块橘黄色的耳根,思索着要怎么种植。

后世最为常见的个人栽种银耳的法子,肯定是袋栽法。

塑料袋、菌丝、木屑等一堆东西组合在一起,保持湿度和温度,要不了多久就能吃上新鲜可口的银耳。

甚至不少商家都会提前做好,邮寄给想要尝试种植的人,只需要定时喷洒些水就行。

不过以现有的材料和科技水平,塑料袋这个在后世看似随处可见、基本没什么成本的小东西,却成了个大问题。

当下根本找不出跟塑料袋一样轻薄又密闭的东西,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改用类似于泡菜坛的陶罐种植。

这种坛子岭南当地就有窑在烧制,一个素面陶罐三十文就能买到,比起京城便宜不少。

容器有了,菌种来源也有了,接下来要搞的就是培养基。

银耳的培养基一般以桐木类的阔叶树屑为主,加入少量麦麸或米糠,糖和石灰水,以及黄豆粉和草木灰浸液。

东西都算常见,细节实施起来也不算太难,桑榆敲定下来,明日就试着栽种两罐。

次日准备好她所需要的材料后,桑榆开始配置培养基。

按七成木屑两成米糠半成黄豆粉,少量石灰水与糖,加水搅拌均匀,做到用手握成团、指缝不滴水的程度。

接着将它们分装至陶罐中,压实至八成满,中间挖出一个深约两厘米左右的接种穴。

将装料陶罐放入大锅,加水煮沸并保持在水微沸状态三到四个时辰,这一步的作用是为了简易灭菌。

那边两个锅忙着煮开水,桑榆掀开温室大棚一角,清理出一小片区域,在地上撒上石灰粉。

她一开始是打算在地窖中种植银耳,虽然现有的温度不够,但可以烧炭升温,地窖的保温效果足够好。

不过转念一想,银耳的生长周期一般得两个月左右,若是真放在地窖中不断升温种植,她的那些囤菜怕是都得烂得透透的。

正好院子里建了大棚,索性就把银耳放里面一起种,还省得一起加温费炭。

陶罐彻底冷却后,被搬到了大棚中早就清理出来的空地。

桑榆问谢秋槿借了根细针,消毒完后,拿着银耳和耳根一头钻进棚内。

用针轻轻刮取银耳上的菌丝,快速填入培养基接种穴中。

实在看不清有没有刮到、刮到多少,桑榆选择多来几趟,力求务必将菌丝填进去。

之后用油纸封住罐口,麻绳扎紧,防止虫子钻入。

银耳生长的前期,温度得保持在二十度以上。现在室外温度差不多只有十度出头,得往大棚外盖上草帘升温。

忙活完之后,桑榆又将针给仔细清洗消毒一遍才还回去。

看着从棚中隐约透出的棕色陶罐影子,桑永景好奇地问她:“这就行了?什么时候能长出银耳来?”

“嗯……发芽阶段得十天左右,菌丝生长到能看见子实体得半月,总共加起来差不多一个月能看见有银耳长出来,两个月可以采摘。”

桑榆去闵地录视频的时候,在当地种植银耳的老乡家里体验过一次,大致知道银耳的生长周期。

“这么久?”桑永景还以为最多十天半个月就能看见成效呢,却没想到要这么久。

紧接着他又想到个问题:“那你的冰糖雪梨岂不是做不成了?”

“这不是有朵现成的银耳嘛,做一顿给咱们自家人吃还是够的。”桑榆拍了拍手中那朵晶莹剔透的银耳,满脸笑意。

梨是在买银耳之前就已经买下,退肯定退不掉。

所以从那时候开始她压根就没指望在野外找到足够的银耳,就想着到时候用梨做点别的吃食或者直接做不加银耳的简易版冰糖雪梨。

对于从没有见过正宗冰糖雪梨的人们来说,她作为开创者就拥有独家解释权。

等以后银耳种出来,她甚至可以说加银耳是专门为富户豪门研究出来的新做法,取个什么白玉雪梨汤的名字,一份卖它个五百文。

昨日买回来的那一大筐梨就放在厨房,其名为沙梨,外形算是结合了白梨和秋子梨的特点,外皮浅褐色,表面光滑。

后世很多梨树品种祖先都是沙梨,比如严州雪梨、灌阳雪梨、咸宁大雪梨等,用它来制作冰糖雪梨正合适。

桑榆买下的这一筐应该仔细挑选过,每一个都有她两个拳头大。

先将银耳清洗干净,撕成小朵后浸泡在清水中。

她按着家里人数挑出七颗梨来,洗净在顶部约三分之一的位置横切,留下切除的部分作盖,用勺挖去内里的果核。

往梨中放入半块饴糖,加入一小把银耳三颗红枣,盖上梨盖,放入深碗中。

碗中加水,但不能加得太多,没过梨身三分之一就可以。

桑榆又往碗上倒扣下一个碗,形成类似于炖盅般的封闭状态。

此时就可以开始往锅中加水烧开,加上竹制支架,中火隔水炖上半个时辰,让梨肉软烂、银耳出胶。

在关火前五分钟加入五六颗枸杞,再焖上一小会儿即可食用。

喜欢流放三千里,我靠厨艺带飞全家请大家收藏:(ixmao)流放三千里,我靠厨艺带飞全家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