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山谷的气压在叶云添苏醒后的第七小时趋于稳定。八面体舱的循环系统将山腹的冷空气过滤成与暴风宇宙标准气压相近的状态,淡蓝色的气流在通风口形成细碎的漩涡,像被驯服的微型风暴。
叶云添坐在观测台的悬浮椅上,双腿交叠,指尖悬在半空。他并没有触碰任何操控界面,但指尖划过的轨迹上,空气正以肉眼难辨的频率震颤——先是一道极细的气旋沿着台面游走,撞在金属边缘时突然向上翻卷,化作一缕透明的风丝,缠绕住林月瞳刚放下的咖啡杯。杯子在桌面上轻轻滑动半寸,停在距离桌沿仅剩一厘米的位置。
“抱歉。”他收回手,气旋瞬间消散,仿佛从未存在过。适应地球大气花了他六个小时,从最初每一次呼吸都像吞入细小的刀片,到现在能精准控制体内残留的气流能量,这个过程比他预想中更费力。暴风宇宙的空气里永远漂浮着能量粒子,而地球的大气太过“安静”,像一潭缺乏流动的死水。
林月瞳推了推眼镜,将咖啡杯往内侧挪了挪:“你的控风能力……即使在休眠后也没完全消失?”她面前的检测仪还在跳动,叶云添体内的高频气流波动始终稳定在阈值边缘,像一头被锁链困住的巨兽。
“是本能。”叶云添看向窗外,山谷的风正掠过松针,掀起层层叠叠的绿浪。他的目光穿过玻璃,仿佛能看到另一片天空——那里的风是有颜色的,初生的风是浅金色,带着恒星的温度;暮年的风是靛蓝色,裹挟着星云的尘埃。“暴风宇宙的风,不是自然现象,是‘规则的具象’。”
他的指尖再次抬起,这次没有搅动空气,而是在空中画出一道流畅的弧线。观测台的全息投影自动亮起,投射出一片旋转的星云:银蓝色的气流像巨大的绸缎,在星轨间穿梭,将炽热的恒星与冰封的行星分割成井然有序的区域。“看到那些气流带了吗?它们是宇宙的‘血管’。飓风级别的强风会清理过于密集的陨石带,维持行星轨道的稳定;微风则会携带生命孢子,在死寂的星球上播撒生机。风强风弱,自有平衡。”
叶云天站在投影边缘,指尖轻点那些银蓝色的气流带:“就像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更精准。”叶云添的指尖落在投影中心,那里有一个不断收缩又膨胀的风眼,“那是‘源风核心’,所有风的起点。它的频率决定了整个宇宙的风场节奏,十年前……它开始‘失序’了。”
投影突然扭曲,银蓝色的气流瞬间变得狂躁,像被投入滚烫油锅的冰水。原本规律的风带断裂成无数碎片,有些地方的气流突然静止,形成漆黑的空洞;有些地方则疯狂旋转,撕裂了周围的星轨,连光线都被扭曲成螺旋状。
“无序之风。”叶云添的声音沉了下去,眼神里的疲惫像潮水般漫上来,“它第一次出现时,只是在边缘星系掀起异常的龙卷风。我们以为是源风核心的正常波动,直到第三颗殖民星的大气层被撕开一道口子。”
那道口子后来被称为“第一号风洞”。不是自然形成的气旋,而是绝对的“虚无”——任何物质靠近都会被瞬间撕碎,转化为更狂暴的无序能量。控风者联盟出动了三百名高阶控风师,试图用定向强风封堵缺口,却被风洞反噬,半数人连同他们操控的能量一起被吞噬。
“它不遵循任何物理规则。”叶云添的指节微微发白,“正常的风有惯性,有能量衰减率,但无序之风可以突然转向,突然增强,甚至在真空里凭空产生。我们捕捉到它的能量波形,发现里面混杂着不属于暴风宇宙的‘代码’——像是有人在强行改写风的运行逻辑。”
林月瞳调出另一份文件,那是弹弹星人用二进制加密的宇宙风暴图谱,红色的源点标记密密麻麻,像一群躁动的蚁群。叶云添的目光扫过图谱,突然定格在左上方的一片扇形区域:“这里,还有这里。”他点出三个红点,“与第七殖民星被吞噬前的风洞源点完全吻合。”
叶云天放大那片区域,发现这些红点恰好位于源风核心与其他宇宙的维度通道附近:“你的意思是,无序之风来自暴风宇宙之外?”
“是‘域外之力’注入的‘混乱代码’。”叶云添站起身,走到观测台的舷窗前。卧龙山谷的风此刻正穿过八面体舱的能量屏障,在他掌心凝成一枚透明的风珠。风珠里,无数细小的气流正在无序碰撞,发出嗡嗡的轻响。“我们花了七年时间研究,发现这些代码有自我复制性。一个风洞会催生更多风洞,就像病毒扩散。第七殖民星沦陷时,整个星系的风场都被改写了——恒星风变成了腐蚀性的毒风,连源风核心的频率都开始向无序靠拢。”
他握紧掌心,风珠瞬间炸裂成细碎的气流,消散在空气中:“那天,我正在指挥最后的撤离。源风核心突然发出一道脉冲,直接击中了我的飞船。不是攻击,是一段数据——暴风宇宙所有风场的平衡参数,还有‘方舟计划’的坐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