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报一来一回之间,天色已经渐渐地暗了下来。
在天黑前,日军的飞机果然又对同古城进行了一轮的侦查和轰炸,李挺所在的同古机场也没能幸免。
同古城中,又有十几人不幸丧命在了日军的轰炸之中。没办法,要重修英国佬留下的豆腐渣工程,200师必须争分夺秒,日军飞机来的也很突然,伤亡自然也是无法避免的。
不过好在的是,在机场的方向上,这次的日军飞机依然是炸了跑道、扫了阵地几梭子就扬长而去,已经有了一定经验,并且已经抢修了足够猫耳洞的工兵团,自然没有受到多少损失。
“副团长,200师回电。”通讯兵再度在北面阵地的工事内找了正在指挥战士们用仓库里的柏木加固壕沟的李挺。
抬起头,拍了拍满是泥土和木屑的双手,李挺随即接过了通讯兵手中的电报。
看着上头洋洋洒洒的百十字,李挺除了叹气还是叹气。
果然,自己还是人微言轻啊!在这个时代,国人对于洋大人们,显然还是有着先天的弱势。
李挺不是没想过直接给第五军发报,只是如今工兵团已经配属给了200师,名义上,自己在抵达机场之后,除了最初的抵达的电报外,其他所有的电报都应该是向200师呈报的,否则就是越级。
而越级汇报,在如今的**序列之中,几乎是最为恶劣的行为之一了。
很简单,因为越级,往往意味着背叛。而背叛,是派系林立的**中,所无法容忍的。无论哪个派系,都不会愿意接纳一个随时会背叛自己的人。
且不说自己若是不顾自己的帽子,向第五军杜聿明军长直接发报,会不会直接被军部的电讯室给拦下。
就算是电讯室把电报呈到了杜军长的手中,他就能接受自己的建议吗?
显然,并不会。
从李挺的角度去看,跟自己有着同样遭遇的戴师长都尚且不能感同身受,与自己一同劝谏上峰,更何况是高高在上的杜军长呢?
当然,李挺的这个想法也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味道。
但在接到200师电报的一瞬间,李挺便意识到,这趟远征,或许比之长津湖战场还要困难。
在长津湖,即便再饿、再冷、再困,自己身边还有伍千里可以依靠,自己的上面还有师长、军长可以诉说,所有人的心思都只有一个:打赢这场该死的战争。为此,什么主意都可以出,什么想法都可以提,棉衣也好,美械装备也罢,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着改变。
可是在这里,李挺深刻地认识到什么叫做“有句话说出来就是错”。
与此同时,李挺也同样深刻的认识到什么叫做:“枪杆子里出政权”,他知道:在这里,他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手里的枪杆子。
那就战吧!
还好,自己手里还有这么一支队伍。李挺回过头看着还在忙碌着的工兵团的战士们,或许他们相比于七连,战斗素质、战斗技巧要差上不少,甚至连精气神也要弱上不少,但好在他们打鬼子的心,是一样的。
那就足够了!虽然没能带着七连回到家乡,但李挺却有信心把工兵团的这群战士们带回国境。
“给200师回电。”李挺随即转过了身,在电报上签过字,便往通讯员身边一递,随即说道。
通讯员赶忙接过了电报,随即拿出了自己的本子,开始记录李挺的电文内容。
“来电知悉。职部必死守机场,策应同古城之安全。虽至一兵一卒,未闻撤退之令,绝不撤退。”李挺随即说道。
显然这是一封毫无营养的电文,一封关于表态的电文。
电文很短,自然通讯员的记录也很快。李挺接过通讯员记录下的电报,随即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转过身,李挺便又投入到了修筑壕沟的队伍之中。
要说这缅甸的柏木是真的好,不仅结实而且粗大,尤其是那些有些陈年的木头,木质都已经石化了,更加变得是坚硬无比,简直跟钢筋水泥也没有什么区别。(《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头的树堡就是例子。)
这样的建筑材料,李挺自然不会浪费了。
钢筋水泥自然是坚固,可那玩意需要时间凝固,而且工序还复杂。木头就不一样了,这年头,谁在家里头还没修过门窗啊。
稍窄一些的木条直接用来固定壕沟的壁垒,不仅能固定住沙土的倒塌,还能减少炸弹冲击波造成的二次伤害。
稍大的木头直接作为堡垒的顶盖,就这硬度,别说小日本子的掷弹筒迫击炮了,就算是山炮、野炮想要掀翻它也且费点功夫。
就这样,李挺和工兵团的战士们连夜抢修着机场的工事。
什么?休息!
休息是不可能休息的,李挺早已经安排好了三班倒的任务,尤其在这夜间,没有了日军飞机的威胁,最是抢工的好时候,虽然没有足够明亮的探照灯,但就算是点蜡烛、火把,这工事也非修不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