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其他 > 道与碳基猴子饲养守则 > 第540章 猫与彗光女巫(下)

雅莱丽伽没能从关于普伦西的信息里找到多少有用的内容,她开始转换思路,试着从“魔眼”的角度入手。关于这个词的信息就比一只传说中的猫人英雄要丰富得多。她的脑袋里有数之不尽的关于魔眼的故事,百科里也有整整四百多页学术研究文献清单,九成以上来自于白塔法师。

法师们总是痴迷于魔眼。这固然和古约律们经常呈现出的奇妙天赋有关,但那还关乎于白塔自己的理论道路——“视器”是一种天然的法术装置。生物如何感知光的变化,并将其转化为图景,这精妙、多变却普遍的结构给予求道者们莫大的灵感。他们相信,既然一些“视器”能捕捉到光或声音的波形,更特别的结构便能使它们捕捉到更多要素。“未来眼”与“千里眼”正是对以太的捕捉,什么样的材料能映出以太?什么样的结构能将之转译和解读?那正是被法师们称为“现代灵视学”与“灵图结构学”的基础理论。

这两门学科对雅莱丽伽而言并不陌生,她甚至懂得如何磨制一面粗糙简易的以太透镜,用以观测较为强烈的以太现象。但对于探究魔眼之秘,这两门学科不过是刚刚入门。

矛盾与难题总是在与古约律接触的过程中出现。当法师们攻克了灵视性魔眼后,他们很快意识到那在关于“魔眼”的传说里只占很小的一部分。那些能看到幽灵、神只或是命运(他们对最后一项有所保留)的眼睛,在诸多魔眼里甚至算不上危险。有的眼睛——更宽泛而专业地说,视器——能叫人在与之对视后昏睡、发疯、遗忘往事、爱上它的主人,或者变成一尊石像。这些是公众所热爱的主流故事里出现的魔眼,而法师们实际上发现了更多。

很难对它们提出任何概括性的解释,从危害性最大的死亡之眼(溶解或石化),到无害得简直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怪眼(迫使对视的生物失禁、跳舞、做出特定的表情,或者单纯地放一个响屁)。法师们认为眼睛已不再是单纯的视器。它们本身便释放着固定形状的以太扭结,让令接收到的对象做出相应的反应。

很多模仿性的法术因此而诞生。通过一些友善的纯粹观察,以及某些状况下令人遗憾但必要的解剖和拆分研究,法师们学会了许多特定的扭结形式。他们把这些结构纳入已有的材料学框架,从而创造出各式各样类似魔眼的法术道具,大部分借助火、水或光的形式。“温馨之烛”能令注视者产生最为美好的幻觉(然而却要消耗极大的生命力),“恐惧蜡烛”却叫每个目击者都惊恐尖叫。

那正是被法师称为“真视魔眼”的外放型视器。它们的原理仍有许多未知,但法师们相信他们终将跨越这个挑战,尤其是在他们成功依赖着广义材料学独立表征出更为便捷而可靠的功能后,主流学派们一致认为,他们在真视魔眼的探索上早晚将比古约律更为成功。

但还有一个“真正的问题”,或者像新的观点认为的那样,那些“最古老的问题”。有一种魔眼是法师们从秘盟尚未成立的混沌时代便有所了解,并且也深为畏惧的。在(秘盟官方所宣称的)法师的故土,古老而充满隐秘之事的陀瑞珥天壁系,法师们一度遭受过许多来自异界的侵袭。在那些灾难性的袭击中,某些陌生存在的魔眼几乎让法师束手无措——它们并不需要对视,或任何其他生命的意识回应。在其视线所及之处,纯净的以太会转化为暴动的潮流,撕开陆地与汪洋;被注意到的生命体立时发生转变,长出须爪或沦为走尸;空间和时间扭曲变形。

如今法师们往往只能在古代文献里找到这些记载。由于宇宙审查现象的反无穷性,以及中心城那台四级许愿机对一切历史变动的严密监控,足以干预时空的魔眼之物似乎很难再现身于世。法师们得以较为安全地去考察这种几乎毫无限制的“拟视魔眼”——自然,并非影响到时空或星系引力的那一种,而是相对更安全的类型。关于这一点法师们一直语焉不详,不肯对外公开他们研究过怎样的眼睛。

他们最终提供给公众的答案也很难令人满意:那已不是“视器”,法师们声称,“拟视眼”是基于一种尚未被确定的感官发挥作用,它是另一种只在古约律身上存在的不完全器官,类似于视器或听器,用以显现月境的形态——那听起来很容易和基础灵视学混淆,然而实际上截然不同。因为当以太现象深入月境时,其造成的效果将无限等同于一次成功的许愿机描述。这意味着要将“拟视眼”加以改造和量产化,即便在理论上不是毫无希望,至少在成本上也是完全划不来的。

这种器官,暂时被推测以扭结形式构成,因而无法靠任何解剖学确认其结构,同时也附着于生物本身的听器和视器。这种依附又反过来影响着听器和视器的本来机能,因而当“魔眼”处于运行中时,对于其他外部信息的获取将变得困难而又扭曲。在这一假设下,使用着“拟视魔眼”的生物总是间歇性的目盲或耳鸣,无法和外界有效沟通,而且也很难想象它们拥有符合可辨逻辑的、通常能被称之为“理性”的那一种思考方式。简而言之,拟视魔眼不可避免地与疯狂挂钩——古典派向来如此定义,但如今随着反二元论视角兴起,它不可避免地被引入了最传统的法术理论领域。有人开始质疑“疯狂”这个词是否真的恰当,假设一切只是视点与视象导致的偏差——那怎能说现象的改变者比遵从者错的更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