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坊街的青石板路刚被晨露打湿,就被一阵震天的锣鼓声惊醒。巷尾那只总爱蜷在仁济堂门槛上打盹的三花猫,忽然竖起耳朵,弓着身子窜上墙头——只见穿绛红色戏服的舞狮队正踩着鼓点走来,狮头缀着的红绒球扫过挂在屋檐下的当归形灯笼,惹得一串枸杞红的灯穗簌簌摇晃,像串流动的玛瑙。
“家人们快看这阵仗!”赵小胖举着直播杆挤在人群最前头,镜头里的他穿着件印着“药食同源”的明黄色围裙,鼻尖还沾着点昨晚熬陈皮糖浆的碎屑,“首届岐黄健康节开幕啦!整条街都变成药田了,带你们沉浸式逛gai!”
镜头扫过之处,果然满眼都是药材的影子:苏怀瑾亲自设计的紫苏藤缠绕着路灯杆,仿真叶片上还凝着晶莹的晨露,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凉意;老字号绸布庄的门楣上,挂着红景天扎成的花环,紫莹莹的星形花瓣蹭过路人的肩膀,留下淡淡的草木香;连街边卖糖画的摊子都换了花样,老师傅握着铜勺在青石板上游走,转眼间就画出株栩栩如生的黄芪,根须缠绕处还冒着热气似的糖丝。
“万人经络操”的音乐突然从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涌下来,像股温暖的溪流漫过整条街。苏怀瑾穿着月白色的中式短衫,领口别着枚铜药碾形状的胸针,正带着弟子们示范改编版的八段锦。她抬手时衣袖滑落,露出腕间串着的山楂核手串,随着“调理脾胃须单举”的动作轻轻碰撞,发出细碎的脆响。
台下的队伍从街头排到巷尾,像条蜿蜒的长龙。张老伯穿着簇新的藏青色中山装,跟着节奏慢慢抬手,老花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推——他腰上还别着个小收音机,正放着苏怀瑾录制的经络解说:“这个动作能拉伸三焦经,对咱们老年人的高血压有好处……”旁边的李奶奶学得格外认真,银灰色的头发在晨光里泛着光,每做一个“双手托天理三焦”,就念叨一句:“小苏医生说的,比跳广场舞舒坦!”
几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挤在队伍前排,校服上别着小棠做的薄荷徽章,跳得满头大汗。有个扎双马尾的小姑娘学“五劳七伤往后瞧”时转得太急,差点撞到身后的老外,那高鼻梁的法国小伙子却笑着摆摆手,举着手机录视频,笨拙地跟着揉按足三里,西装裤卷到膝盖,露出的小腿上还沾着片红景天花瓣。
“笑啥呢?这穴位真管用!”他操着生硬的中文,举着另一只手手里的翻译器,“我妈妈有风湿,苏医生说按这个能缓解……”周围的人都笑起来,笑声惊飞了檐下电线上的麻雀,也惊动了隔壁“药材辨识大赛”的摊位。
孩子们早就在薄荷和紫苏的展台前排起了长队。小棠蹲在竹筐旁,把叶片分给蒙着眼睛的孩子:“闻闻看,哪个是薄荷?记住哦,薄荷摸起来带点绒毛,像小猫的耳朵尖……”刚说完,就有个小男孩猛地扯下眼罩,指着面前的叶片喊:“这个!这个凉丝丝的,刚才闻的时候鼻子里像开了空调!”惹得围观的人都鼓起掌来,他得意地举起小拳头,指甲缝里还沾着点薄荷的绿色汁液。
大妈们的战场在“挑硫磺枸杞”区。李奶奶戴着老花镜,指尖在红亮亮的枸杞堆里翻飞,像在挑拣珍珠。“你们看这个,”她捏起颗蒂把发绿的枸杞,举到阳光下,“正经枸杞蒂是白的,这个发亮发绿,准是硫磺熏过的!”话音刚落,旁边穿碎花衫的大妈就举起手里的小秤:“李姐厉害啊,三分钟挑了半斤,我才挑二两!”李奶奶笑得眼睛眯成缝,胸前别着的“社区养生达人”小红花晃了晃——那是去年苏怀瑾给她颁的奖。
最热闹的还属赵小胖的奶茶店。队伍从门口排到巷口,折了三四个弯,姑娘们举着手机拍制作过程,镜头里的店员正往奶盖里撒陈皮碎,金黄的碎屑落在雪白的奶泡上,像撒了把星星。“来啦来啦!”赵小胖举着喇叭喊得嗓子发哑,“瑾姐监制的节气特饮——白露陈皮茯苓奶盖,喝了不胀气!里面的茯苓粉是阿凯昨天刚磨的,细得能飘起来!”
有个穿汉服的姑娘举着奶茶自拍,镜头里正好拍到对面苏怀瑾的义诊台。苏怀瑾正给位大叔搭脉,陆则衍在旁边帮忙测血压,两人头凑得很近,苏怀瑾说“脉滑数,痰湿重”,陆则衍就接着报“甘油三酯2.7mmol/L”,然后一起抬头叮嘱:“少吃红烧肉,多喝陈皮茶。”这画面被发到社交平台上,配文写着:“原来中医西医能这么搭,像对会治病的神仙搭档!”
大叔乐呵呵地接过药方,又被陆则衍递过来的体检表吸引:“这上面的曲线是啥?”“是您的血脂变化,”陆则衍指着那条从陡峭变平缓的红线,“您看,喝了两个月健脾祛湿茶,这曲线就下来了,比光吃西药见效还稳。”大叔摸着后脑勺笑:“以前总听人说中医西医是对头,现在才知道,能一起帮我降血脂,就是好医生!”
太阳爬到头顶时,林晚秋的炮制工坊飘出甜香。她带着徒弟在竹匾里翻晒蜜炙黄芪,金黄的蜜液裹着黄芪片,在阳光下泛着油光。“这蜜炙有讲究,”她拿起片成品给围观的人看,“蜜要炼到滴水成珠,炒的时候火候大了就焦,补气的药效就没了……”有个戴红领巾的小男孩踮着脚问:“奶奶,这个能像奶茶里的珍珠一样吃吗?”引得大家都笑了,林晚秋笑着塞给他颗蜜枣:“这个甜,黄芪要泡水喝才管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