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485章 仁济堂的“国字号”·传承基地挂牌

河坊街的青石板路被晨光浸得发亮时,仁济堂门口已攒起密匝匝的人潮。卖葱包烩的阿婆推着三轮车被堵在巷口,竹筐里的香气混着空气里飘来的当归味,在人群中织成张温暖的网。穿校服的孩子们举着自制的药材手牌——薄荷牌上画着锯齿边的绿叶,红景天牌上沾着细碎的紫花瓣,踮脚往门里望时,辫子上的蝴蝶结随动作轻轻颤动。

“家人们往前挤挤!镜头给过来——”赵小胖举着的直播杆在人缝里灵活转动,蓝牙麦克风里传出他略显沙哑的兴奋嗓音,“看到没?院子里那口紫铜锅!林晚秋老师正演示‘酒蒸当归’,这手艺上周刚评上省级非遗,今天可是首次公开亮相!”

镜头扫过青砖铺就的天井,林晚秋站在灶台前,藏蓝色的粗布围裙上沾着点点酒渍。她左手执长柄竹铲,右手扶着锅沿,腕间银镯子随着翻动的动作轻响。蒸笼里腾起的白汽裹着醇厚的酒香,漫过围观者的鼻尖时,有人忍不住抽了抽鼻子:“这味儿比我家老爷子泡的药酒还香!”林晚秋闻言抬头笑了,眼角细纹里盛着晨光:“当归得用三年陈的米酒蒸,蒸足六个时辰,才能把那点涩味去了,留下温润的药性。”

竹制蒸笼被掀开的瞬间,水汽轰然散开,露出里面褐红色的当归片,每一片都吸足了酒液,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林晚秋拈起一片凑到鼻尖轻嗅,随即递向最前排的小姑娘:“来,闻闻看,是不是带点蜜甜?”小姑娘怯生生地探头,鼻尖刚碰到药材,忽然眼睛一亮:“像外婆炖的鸡汤味!”人群里爆发出一阵哄笑,惊飞了檐下栖息的麻雀。

院子东侧的长廊下,小棠正蹲在铺开的油布上,面前摆着几十片新鲜薄荷。她穿件鹅黄色的短褂,袖口挽到小臂,露出沾着草汁的手腕。“来,小朋友们排好队,”她举起一片叶子对着阳光,脉络在光线下清晰得像幅画,“看这叶子边缘是不是像小锯子?摸起来带点毛毛的,像小猫的耳朵对不对?”孩子们的指尖轻轻碰过叶片,凉丝丝的触感让他们发出一阵细碎的惊呼。

“知道薄荷能做什么吗?”小棠变戏法似的从竹篮里掏出个棉布小包,打开时凉香四溢,“这是防蚊香囊,放书包里,夏天就不怕蚊子咬啦。答对问题的小朋友,就送一个哦——薄荷在《本草纲目》里是什么功效?”

“我知道!”穿背带裤的小男孩举着小手蹦跳,“老师讲过,是‘散风热’!夏天中暑了,揉碎闻一闻就舒服了!”小棠笑着把香囊递给他,指尖触到孩子掌心的汗,忽然想起三年前跟着苏怀瑾在社区义诊,冬天冻得握不住笔时,瑾姐也是这样握着她的手塞进怀里暖着。

正厅的诊桌前,苏怀瑾刚给张老伯搭完脉,指尖还留着脉管搏动的余感。“脉还是有点弦,”她在处方笺上写下“天麻10g、钩藤15g”,笔尖划过纸面沙沙轻响,“降压药别停,茶包记得每天泡,这周少跟李奶奶她们打麻将,熬夜伤肝。”

“晓得晓得,”张老伯乐呵呵地应着,忽然朝旁边努努嘴,“小陆医生又来给你当帮手啦?”苏怀瑾抬头,正撞见陆则衍拿着血压计走过来,白大褂口袋里露出半截体温计。他把袖带缠在张老伯胳膊上,目光扫过处方笺时轻轻挑眉:“天麻钩藤饮加了桑寄生?考虑到他膝盖不好?”苏怀瑾点头的瞬间,两人视线在空中轻轻一碰,像两滴融在一处的清水。

这画面被举着相机的游客拍下来,传到社交平台时配了行字:“中医搭脉,西医量压,像一对会治病的神仙搭档。”评论区里瞬间炸开了锅,有人问地址,有人打听出诊时间,还有人说:“下周去杭州,就冲这和谐劲儿,也得去仁济堂排个号。”

“家人们快看隔壁!”赵小胖的声音突然拔高,直播镜头猛地转向西侧,“瑾姐监制的奶茶店今天开业!主打‘节气特饮’——陈皮茯苓奶盖!茯苓祛湿,陈皮理气,喝着甜丝丝的,比碳酸饮料健康十倍!”

镜头里,店员正用竹勺往奶盖上撒陈皮碎,金黄的碎屑落在雪白的奶泡上,像撒了把星星。排队的姑娘举着手机拍制作过程,镜头扫过菜单时,弹幕突然密集起来:“处暑喝银耳百合饮,白露喝杏仁川贝茶——这菜单也太有心了吧!”“求全国连锁!坐标北京,想喝哭了!”“刚订了去杭州的机票,就为这杯‘中药奶茶’!”

上午十点整,揭牌仪式的锣鼓声突然炸响。文化和旅游部的领导走上临时搭起的主席台,身后跟着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中医。当红绸布被缓缓扯下,“国家级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十二个镏金大字在阳光下闪着光,人群里爆发出的掌声惊得檐角铜铃叮当乱响。

领导握着苏怀瑾的手时,目光扫过院子里忙碌的人群——学碾药的孩子、看炮制的老人、举着手机直播的年轻人,还有那飘在风里的药香与奶茶香。“你们做得最难得的事,”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是让中医药活在了烟火里。不是锁在博物馆的玻璃柜里,不是印在古籍的字缝里,是长在街坊邻居的日子里,钻进年轻人的心里。”

苏怀瑾望着台下攒动的人头,忽然看见李奶奶带着社区的老人们挤在最前排,每个人手里都举着朵纸做的红景天。风吹过她们的白发,吹过飘展的红旗,吹过檐下晾晒的药草,把各种气味揉成一团——当归的醇、薄荷的凉、奶茶的甜,还有阳光晒过青石板的暖。

傍晚收工时,夕阳把牌匾染成金红色,苏怀瑾站在门口望着渐渐散去的人群。赵小胖的奶茶店还在排长队,小棠在给最后几个孩子发薄荷种子,陆则衍正帮林晚秋收拾蒸笼。她忽然想起祖父年轻时总在晚饭时叹气:“中医怕是要被时代淘汰了哦。”

可现在,看着那些带着药香的笑脸,闻着空气里交融的味道,苏怀瑾忽然觉得,祖父的担心是多余的。中医就像门口那棵老樟树,只要根扎得深,扎在生活的泥土里,就永远不会枯萎。它会抽出新枝,长出新叶,在时代的风里,活得越来越茂盛。

暮色漫进院子时,苏怀瑾伸手抚过斑驳的树干,指尖触到一处新抽的嫩芽。远处奶茶店的甜香混着药铺的醇香飘过来,像首温柔的歌,轻轻唱着中医药的过去与未来。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ixmao)岐黄手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