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482章 答辩现场·铜药碾的故事

岐黄手记 第482章 答辩现场·铜药碾的故事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8-22 14:30:57

评审室的木门带着老式合页特有的吱呀声被推开时,苏怀瑾正低头用软布擦拭那只铜药碾。晨光从老式木格窗斜切进来,在她指尖流动,也给铜器镀上了一层暖融融的金边。这屋子怕是有些年头了,墙角的白石灰簌簌往下掉渣,空气中浮着细小的尘埃,却被一缕若有似无的药香串了起来——那是当归混着陈年铜锈的味道,沉静得像祖父书房里的线装书。

专家们的目光几乎是立刻就被桌中央的铜药碾吸了过去。巴掌大的碾槽被磨得发亮,露出底下温润的赤铜色,边缘却留着一圈圈细密的纹路,是几十年间碾轮与槽壁反复摩擦的痕迹,像老树横截面上的年轮,每一圈都藏着光阴的故事。苏怀瑾捏起一小撮当归放进槽里,指尖搭在碾轮上轻轻一转,铜器相撞发出细碎的嗡鸣,浅棕色的碎屑便簌簌落在槽底,带着辛香的药气在空气里漫开,竟压过了窗外飘进来的桂花香。

“这是我祖父传下来的。”她抬手拂过碾槽内侧,那里的铜色比别处更深,指腹能摸到细微的凹凸,“他教我的第一课,就是用它碾当归。那年我八岁,总觉得这活儿比描红还枯燥,碾到五十圈就想偷偷数错数。祖父从不骂我,就坐在对面的竹椅上抽旱烟,烟杆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等我把‘碾好’的当归递给他,他只用鼻子闻闻就笑了,说‘还差五十圈呢,药香没透出来’。”

她抬起头,目光清亮得像山涧的泉水,直直望向评委席:“他说,每碾一百圈要停下来闻一次药香,记下药性的变化——刚下锅的当归带着生涩的草木气,碾到五十圈是清苦的药味,一百圈后才会透出真正的温润。这碾子的重量,就是传承的分量:既要碾得碎药材,把藏在纤维里的药性逼出来;也要磨得平心性,让毛躁的性子在一圈圈转动里沉下去。”

坐在中间的周老专家推了推鼻梁上的玳瑁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带着审视。这位从医五十年的老中医,桌角总摆着本蓝布封皮的《本草备要》,扉页上的朱笔批注比正文还密。“苏医生,”他的声音像磨过的砂纸,带着老派学者的沉稳,“您既坚持用这铜碾子认药,又搞什么数字化诊疗、AI辨证,不觉得矛盾吗?传统和现代,就像这铜碾子和电动碾药机,终究是两股道上的车,总要舍一头吧?”

评审室里静了静,连窗外的蝉鸣都仿佛低了几分。苏怀瑾却笑了,指尖在手机屏幕上轻轻一点,墙上的投影幕布瞬间亮了起来。画面里是小棠的《认药笔记》电子版,做得像本手绘漫画:左边是铅笔勾勒的薄荷叶片,清晰地画着“四棱茎、锯齿边”,旁边用红笔歪歪扭扭标着“摸起来带点绒毛,像小猫的耳朵”;右边是实验室的显微照片,能看到叶片表面那些分泌薄荷脑的腺鳞,像撒了层亮晶晶的碎钻。

“您看,这是小棠记的薄荷特性。”她指尖划过屏幕,翻到下一页,“这是我们社区站的AI舌诊系统后台,每条记录后面都附着手写的脉诊结果——‘脉浮数’‘脉沉迟’,这些是机器读不懂的‘活信息’。就像这铜药碾,现在我们药房里有电动碾药机,效率是它的十倍,但带徒弟认药时,我还是会让他们用这铜家伙:机器能碾出碎末,却碾不出对药性的理解;能算准分量,却算不出医者的心意。”

她顿了顿,指尖在碾轮上轻轻一旋,当归的碎屑在槽里打着转:“传统不是守旧,就像这药碾,碾的是当归、薄荷,磨的是‘认药先认性’的心性;而现代技术,是让这份心性能帮到更多人。山里的药农可以通过我们的APP查红景天的最佳采收期,城里的白领能在线问体质调理方——技术是桥,不是墙,能让中医走出诊室,走到更需要它的地方去。”

右侧的李专家紧接着追问,这位研究中西医结合的教授,笔记本里总夹着各种西药说明书。“现在新技术层出不穷,AI都能看舌苔了。”他推了推眼镜,“可年轻人学了数据分析,还会耐着性子摸脉吗?如何保证创新不会偏离中医的本质?”

“靠‘四诊合参’的底线。”苏怀瑾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病例,打印纸上贴着患者的舌照——舌体胖大,苔白腻得像刚熬好的米浆,典型的痰湿体质。旁边是AI的辨证结果,赫然写着“痰湿体质,建议二陈汤”。但照片下方,有一行她用红笔写的诊断:“脉虚无力,实为气虚夹湿,改用补中益气汤加茯苓。”

“这是上个月的病例。”她指着后续记录,“患者用了三天药就见效了。AI能看舌象的形,却摸不到脉的神;能查血脂血糖,却听不出患者说话时的气弱声低。技术可以辅助看舌象、查指标,但最终要靠医者的眼睛望神、手指切脉、耳朵听声——这些才是中医的根,就像这铜碾子的轴心,不管碾多少圈,都不能偏。”

评审组长王教授一直没说话,此刻却忽然站起身,走到桌前端详那只铜药碾。阳光落在当归碎屑上,泛着细碎的金光,药香随着他的动作漫得更浓了。他伸出手指,轻轻碰了碰碾轮上的纹路,又扭头看向投影幕布上跳动的数据流,那些彩色的曲线像正在生长的藤蔓,生机勃勃。

良久,他缓缓点头,声音里带着释然:“你让我们看到,中医的根能扎在传统的泥土里,枝叶却能向着未来伸展。守着根,却不困于根;迎着新,却不丢了本——这才是传承该有的样子。”

苏怀瑾轻轻转动碾轮,当归的碎屑在槽里打着转,药香漫得满室都是。她忽然想起祖父临终前,把这铜药碾交到她手里时说的话:“碾药要顺着纹路走,才不会卡壳;行医要跟着时代走,才不会过时。”此刻,这小小的铜碾子在评审室的晨光里,泛着比任何奖杯都温润的光。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ixmao)岐黄手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