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469章 林晚秋的“炮制工坊”·非遗技艺的传承

林晚秋的炮制工坊藏在仁济堂后院,青瓦白墙,推门进去,一股混合着药香与蒸汽的暖湿气息扑面而来,像笼着层薄薄的白纱,把窗外的喧嚣都隔在了外面。墙角的煤炉上,铁锅冒着丝丝热气,木甑子里的当归正在接受黄酒的浸润,咕嘟咕嘟的声响在安静的屋里格外清晰。

林晚秋站在甑子旁,身上系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花白的头发在脑后挽成个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她正弯腰查看当归的浸润程度,指尖轻轻捏着当归的根须,又捻了捻断面:“差不多了,微软带韧,刚好能吸进黄酒又不烂。”

旁边的徒弟小秦赶紧记在本子上:“当归浸润4小时,标准是‘捏之微软,断面无白心’。”

林晚秋直起身,拿起案上的黄酒壶,琥珀色的酒液倒进瓷盆里,与当归拌匀时,发出沙沙的轻响。“10斤当归配2斤酒,少一钱则活血不足,多一钱则温燥过甚。”她边拌边说,指腹碾过当归表面的皱纹,像在抚摸老友的手掌,“这酒得是三年陈的绍兴黄酒,新酒太烈,会抢了当归的性子。”

拌匀的当归被均匀铺进竹篾蒸笼,林晚秋亲自添了把煤,让炉火保持“文武相济”的状态——先武火蒸1小时,让酒气快速渗入;再文火焖2小时,让药性慢慢和匀。蒸汽腾得更高了,模糊了她的眉眼,只看见她时不时抬手看看墙上的铜钟,又俯身闻闻蒸笼里飘出的气味,那神情,比照看襁褓里的婴儿还专注。

“记住,酒蒸当归要的是‘外黑里褐,油润有光’。”她掀开笼盖一角,一股醇厚的药香混着酒香涌出来,熏得人鼻尖发痒,“蒸够3小时,断面得像浸了酒的琥珀,深褐色里透着点红,这才算成了。”她拿起一根蒸好的当归,在鼻尖轻嗅,眼里露出满意的光,“这样处理过的当归,比生当归温而不燥,最适合那些血虚又怕上火的更年期女性,既能活血调经,又不会让她们夜里盗汗。”

隔壁案台上,另一位徒弟小陈正围着口铁锅打转,锅里是蜜炙中的黄芪。金黄的蜜液在锅底泛着细密的泡,小陈拿着竹铲不停翻动,额头上渗着汗珠。“林师傅,这蜜炼到‘滴水成珠’是不是就成了?”他举着竹铲,滴了滴蜜在旁边的冷水碗里,瞬间凝成个小圆球,在碗里轻轻晃荡。

“嗯,这火候刚好。”林晚秋走过去,拿起一片黄芪扔进蜜里,“蜜要炼到三分老,才能裹住药材不滑落。”她示范着如何快速翻拌,让每片黄芪都均匀挂上蜜衣,“然后转文火,炒到颜色变成深黄,捏着不粘手,闻着带点焦糖香才行。”

她夺过竹铲,手腕轻转,黄芪片在锅里跳起了舞,原本浅黄的颜色渐渐加深,像被夕阳镀上了层金边。“《本草纲目》说‘蜜炙黄芪补气力更胜’,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林晚秋的声音里带着点自豪,“生黄芪走表,能固表止汗;蜜炙后则走里,补气升阳,像给气虚的人添把柴,温温和和地烧起来。”

小陈盯着锅里的黄芪,小声问:“那要是炒太浅呢?”

“太浅则蜜未入里,吃着像嚼甜草,药效差一半。”林晚秋把竹铲递回给他,“太焦则药气已失,只剩个焦苦味,那是暴殄天物。”

这时,工坊的门被轻轻推开,赵小胖举着摄像机走进来,镜头悄悄对准林晚秋布满老茧的手——那双手能精准地拿捏火候,能分辨出药材最细微的变化,指关节因为常年泡在药水里,有点发红变形,却稳得像座山。

“林师傅,您这手法,真是绝了。”赵小胖由衷地赞叹。他拍的纪录片《老药工的一天》就快杀青了,镜头里,有林晚秋戴着老花镜在 hundreds of 当归里挑出几根霉变的;有她教徒弟“蜜炙黄芪要顺时针翻,酒蒸当归要逆时针拌”的细节;还有她用竹筛簸去药渣时,阳光透过筛孔落在她脸上的样子。

纪录片上线那天,赵小胖特意守在屏幕前。播放量像坐了火箭,不到半天就破了千万。评论区里,网友们炸开了锅:

“原来中药炮制这么讲究!比我做饭复杂十倍!”

“看林师傅捏当归的样子,就像在给孩子换尿布,又轻又准。”

“终于知道为什么家里熬的药没药店的管用了,原来‘炒’和‘蒸’里有这么多门道!”

“这手艺可不能丢啊!得好好传下去!”

最让林晚秋高兴的是,有天小秦拿着手机跑进来:“师傅您看!有个网友说,他奶奶喝了我们蜜炙的黄芪水,多年的气虚乏力好多了,特意来问怎么买!”

没过多久,仁济堂收到了国家文旅部的通知——林晚秋的“中药炮制技艺(仁济堂传统炮制法)”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授牌那天,林晚秋穿上了新做的藏青色对襟褂子,带着小秦、小陈等几个徒弟,在工坊里摆开了阵势,从“酒蒸当归”到“蜜炙黄芪”,再到“盐炒杜仲”“醋制延胡索”,做了一整套炮制演示。

看着围拢过来的记者和参观者,林晚秋拿起一根刚炮制成的当归,举到眼前细细看着,又递给旁边的年轻人:“你们看,这就是中药的‘二次创作’。原药材好比璞玉,炮制就是雕琢,好药得有好炮制,就像好文章得有好修改。”

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我们守着这手艺,不是守着老古董,是守着中药的魂。这魂是什么?是‘治人’不是‘治病’的心思,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严谨,是让每一味药都能在最合适的状态下,去帮人解除病痛——这才是炮制的真谛啊。”

阳光从工坊的窗棂照进来,落在林晚秋的白发上,也落在徒弟们年轻的脸上,空气中的药香似乎更浓郁了些,混着淡淡的焦糖香,像一段绵长的时光,在屋里静静流淌。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ixmao)岐黄手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