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449章 预售破万·行业的期待

岐黄手记 第449章 预售破万·行业的期待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8-22 14:30:57

社区站的药柜上,陈皮和山楂的气味还没散尽。苏怀瑾把最后一本《临床手记》放进铁皮柜时,指腹蹭到了柜角的划痕——那是去年张老伯来测血压,拐杖不小心磕的。手机在白大褂口袋里震了震,是出版社的短信:“《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指南》预售链接已上线,点击查看实时数据。”

她走到诊桌前坐下,指尖在屏幕上点了点。页面跳出来时,订单数正停在“896”,像刚从土里钻出来的春笋,顶端还带着点湿润的土气。购书平台的封面图是她和编写组同事一起定的:米白色底,烫金的书名旁画着株红景天,根须扎在褐色的土壤里,叶片却朝着光——那是小棠特意画的,说“像中医的根和现在”。

“瑾姐,我刚转发到我们社区医生群了!”小棠抱着一摞舌诊对比图进来,照片上的舌苔从调理前的厚腻乳白,变成调理后的淡粉薄白,是上周复查的张阿姨。她把照片插进文件夹,凑过来看手机,“王医生说他等这本指南等了两年,上次培训时还问‘痰湿型高血压到底该加多少荷叶’呢。”

阿凯蹲在地上整理药箱,闻言直起身,手里还捏着片刚烘好的荷叶:“我给县医院的李哥发了链接。他去年跟我吐槽,给糖尿病患者开中药总怕和胰岛素冲突,现在指南里写了‘阴虚燥热用玉女煎 监测血糖’,他肯定用得上。”他的手机放在诊桌上,屏幕亮着,是和李哥的聊天记录:“有具体剂量和禁忌吗?”“有!连‘老人喝药别放凉’都写了!”

苏怀瑾刷新页面时,订单数跳到了“1542”。评论区像忽然开了闸的水,涌进不少新留言。最上面一条是位乡镇医生留的,字迹快得像飞:“终于等到能直接上手的指南了!以前看那些大部头,光说‘辨证施治’,没说‘肝阳上亢配哪种降压药’;要么就列一堆西药指标,没提‘头重如裹该加什么中药’。这本有案例有数据,明天就给科室订10本!”

下面跟着条患者的留言,头像是朵小菊花:“苏医生的社区站我去过三次!上次我总失眠,她说是‘肝阳上亢’,让我用天麻钩藤煮水,还教我按太冲穴。现在指南预售,必须支持——终于能把法子记牢,不用总麻烦医生了。”

小棠忽然“呀”了一声,手指在屏幕上点了点:“破五千了!”她指着评论区里一条新留言,是个年轻人写的:“上次听苏医生讲‘痰湿体质’,说‘就像奶茶喝多了积在体内,大便会黏马桶’,一下就记住了。这指南肯定不枯燥,先订了!”

“奶茶这个例子,好多人都记得。”苏怀瑾想起社区站那个爱喝珍珠奶茶的程序员,现在他的甘油三酯已经降到1.8mmol/L,上周还送来袋自己烤的茯苓饼干,说“照着指南里的食疗方做的”。她指尖划过屏幕,订单数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上跳:6200、7800、9100……

夜里十点,出版社的编辑打来了电话,背景里能听到打印机“滋滋”的声响。“苏医生,加印!必须加印!”编辑的声音带着点喘,像刚跑过步,“刚破万了!库房说第一批印的5000本够不上发货,我们刚紧急加印了8000本,估计还得加——好多药店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打电话来订,说要当培训教材。”

她顿了顿,声音忽然软下来:“刚才有个老中医打座机来,说他从医五十年,就盼着这么本指南。他说‘以前带徒弟,总怕教错了西药搭配;现在有这本,既能教他们把脉看舌,又能教他们看血脂血压,踏实’。他让我一定跟你说声‘谢谢’,说这是‘给中医留根又开新路的事’。”

苏怀瑾握着手机走到窗边,社区的路灯在地上铺出长条形的光,像条安静的河。她想起下午收到的快递,是仁济堂寄来的——祖父让弟子捎了包新收的枸杞,还有张字条,字是他惯有的遒劲:“好方子要让更多人会用,才算真有用。”以前她总觉得,能把社区站的患者调理好就够了;现在看着手机上“”的订单数,忽然懂了:有些东西得走出诊室,走到更多人手里,才算真正活起来。

“瑾姐你看,阿凯哥留的言被顶上去了!”小棠举着手机跑过来。预售页面的“读者留言”栏里,阿凯写了段话,字如其人,扎实又实在:“瑾姐总说‘标准是底线,用心是上限’。这本指南能教你怎么辨证、怎么配药,但别忘了多问问患者‘药苦不苦’‘有没有按时喝’——就像她教我们的那样。”

下面已经堆了几十条回复:“这才是好医生!订了!”“基层医生需要的就是这个,有规矩,还有温度。”“想起我外婆的医生,总记着她‘不爱喝苦药’,每次都加甘草,就像这样。”

订单数跳到时,苏怀瑾关掉了页面。诊桌上的《岐黄手记》还摊着,第一页记着她刚入行时的病例:某中学教师肝火旺,用菊花枸杞茶调理一周后,“上课不再呛学生,说‘心里的火像被浇了点水’”。那时的字迹还带着生涩,却和现在指南里“肝阳上亢调理方案”里的“菊花枸杞茶辅助调理”遥相呼应。

“瑾姐,出版社说明天给我们寄样书。”小棠把刚打印的订单统计表放在桌上,上面用红笔标着“基层医疗机构订单占62%”“患者及家属订单占28%”。阿凯正往药柜里摆山楂,闻言回头笑:“说明真能帮到需要的人。”

苏怀瑾指尖抚过统计表的边缘,纸页上还留着打印机的余温。她忽然想起祖父药箱里的铜药秤,秤砣虽小,却能称出“三钱药材”的准头;现在这本指南,就像杆大秤,一头挑着老祖宗的智慧,一头挑着当下的需求,能让更多人借着它,找到护着自己身体的法子。

窗外的月光落进来,在药柜上的茯苓片上撒了层银粉。苏怀瑾把《岐黄手记》合上,心里踏实得很——那些跳动的数字不是别的,是一个个等着开方的医生,一个个盼着“舒服点”的患者。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比任何“畅销”的标签都让人安心。

就像社区站门口的老槐树,开花时从不想着要被谁夸,只想着把香气送到每个路过的人鼻尖上。这本指南,也是这样。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ixmao)岐黄手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