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笔趣猫 > 游戏 > 岐黄手记 > 第422章 AI舌诊仪·线下校准的严谨

岐黄手记 第422章 AI舌诊仪·线下校准的严谨

作者:短耳的兔子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8-22 14:30:57

仁济堂体质辨识区的晨光里,银灰色的AI舌诊仪泛着冷光——机身亮得能照见阿凯白大褂的影子,镜头像只圆眼睛,静静盯着对面的藤椅。但机器左侧的木牌透着暖,是祖父写的毛笔字:“AI结果仅作参考,最终辨证以线下脉诊为准”,墨色被晨风吹得润润的,边角还沾着点若有若无的艾草香。

“张女士,您张嘴时舌尖轻点下齿,像咬着片苹果就行。”阿凯扶了扶机器旁的补光灯,光线落在张女士舌尖,没留一点阴影。屏幕上很快跳出实时画面:舌苔白腻得像刚沏的米茶,舌边还印着淡淡的齿痕,像被牙咬过的棉絮。

“嘀”的一声,AI给出判断:“痰湿体质——建议茯苓茶调理,忌生冷甜腻。”字体是暖黄色的,旁边配着茯苓切片的插画,连“每日5g”都标得清清楚楚。

张女士刚要起身,却被阿凯按住手腕:“您再坐会儿,按规矩得搭个脉。”他指尖搭在寸口处,指腹先感受到脉管的跳动——不像痰湿体质该有的“滑脉”(像珠子滚过指腹),倒像没上满弦的钟摆,虚虚浮浮,没什么力气。

“您最近是不是总觉得累?”阿凯抬眼时,正看见张女士眼下的青影,“比如上二楼要歇两口气,说话多了就嗓子发紧?”

张女士愣了愣,手不自觉按上胸口:“你怎么知道?我还以为是痰湿重才浑身沉,上周去超市买米,提半袋都觉得胳膊酸。”

“这就对了。”阿凯收回手,指尖还留着脉象的余感,“AI能看见舌苔白腻(痰湿),却摸不到脉象虚(气虚)。您这是气虚运化不动水湿,就像漏水的水桶装不住水——光祛湿不补气,越喝茯苓茶越累。”他调出AI推荐的方案,在“茯苓5g”下面添了行小字:“加黄芪3g(切片),煮茶时先放黄芪,煮10分钟再放茯苓。”

张女士盯着屏幕上的修改记录,忽然笑了:“前阵子在别的地方测,也说是痰湿,让我喝薏米水,喝了一周更没劲儿。原来差了这步?”

“气虚痰湿得先补气。”阿凯从药柜里摸出片黄芪,递到她手里,“您看这断面,有菊花心的才好,煮出来的水带点甜。”他边说边在纸上画舌苔和脉象的对比图:左边是AI拍的白腻舌苔,右边画了道虚缓的波浪线,标着“气虚 痰湿=先补后清”。

一周后张女士复诊时,手里攥着个玻璃杯,里面的黄芪茯苓茶还冒着热气。“你看我舌苔。”她张嘴时,阿凯看见舌苔淡了些,像被清水冲过的米茶,“现在提米能上三楼了,昨天还帮邻居收了被子。”

AI再次检测时,屏幕上的“痰湿体质”后面多了个括号:“气虚倾向减轻”。阿凯搭脉时,脉象比上次沉实了些,像上了弦的钟摆,有了力气。“可以减黄芪了,”他在方案上改了数字,“茯苓单独煮就行,加两颗红枣,更顺口。”

这事被苏怀瑾记在了《数字化诊疗规范》里,打印出来贴在机器旁——纸页边缘被弟子们翻得卷了边,上面的红笔批注格外醒目:“AI能看‘形’(舌苔颜色、舌体大小),却摸不到‘气’(脉象虚实、力度);能辨‘色’(舌色红或白),却察不到‘神’(眼神亮不亮、说话有没有劲)。”

阿凯总在午休时翻看这本规范,指尖常停在苏怀瑾画的比喻上:“AI看舌象,就像看一幅画——能说出用了藤黄(舌苔黄)、朱砂(舌色红),却读不懂画家是愁是喜。脉诊才是读画的本事,能摸到笔墨里的气。”

弟子们还在操作手册上加了“实战提醒”,字迹各有不同——阿凯写的是“遇痰湿,必问‘上二楼累不累’”;小棠补的是“见舌红,先看‘说话有没有劲’(辨是不是气虚化火)”;大师兄则画了个简单的流程图:AI结果→脉诊验证→调整方案,箭头画得又粗又直。

这天下午,AI给位先生判了“阴虚体质”(舌红少苔,像晒裂的土地)。小棠按规矩搭脉时,却觉脉象沉细得像快断的线,不是阴虚该有的“细数脉”(快而有力)。“您是不是最近总熬夜?”她注意到先生眼下的青黑比舌苔还重,“觉得累却睡不着,像揣着团火又没力气烧?”

先生点头时,指尖在膝盖上蹭了蹭:“总觉得口干,喝多少水都没用。”

“您这是气虚伤阴,”小棠在AI方案的“麦冬茶”里加了“太子参3g”,“光滋阴不补气,就像给快干的花浇水却不晒太阳——太子参能补气,帮着把津液运到嘴里。”她想起苏怀瑾说的“AI能看见‘缺水’,却不知道‘水管堵了’”,现在终于懂了。

夕阳斜照进辨识区时,阿凯正给AI舌诊仪做清洁。镜头上的指纹被擦得干干净净,旁边的木牌却沾了点药粉——是刚才抓黄芪时蹭的。他看着手册上“科技是帮手不是手”的批注,忽然明白师父让摆木牌的意思:不是不信AI,是信中医不能丢了“摸脉”的根。就像磨药的铜碾子,哪怕有了电动粉碎机,也得记得“碾药要顺时针,力道才匀”的老规矩。

机器突然“嘀”地响了,是新用户的检测提醒。阿凯扶了扶木牌,确保“线下脉诊为准”几个字在最显眼的位置,才转身招呼用户——晨光里,AI的冷光和木牌的墨香融在一起,像极了中医的模样:守着老道理,也迎着新法子,却始终把“人”放在最前头。

喜欢岐黄手记请大家收藏:(ixmao)岐黄手记笔趣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